20年重回钦中


早上刷到一个短视频,讲的是一次同学聚会,一个酒店老板在上楼时偶遇一个送水工,于是帮他把水搬上楼,结果被前来聚会的昔日同学看到,受尽了同学们的百般侮辱。就是这样一个有悖常理的短视频,却获赞几十万。更有些顺口溜,如“没事搞个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之类,对同学聚会的丑化比比皆是。同学会真的如此不堪?还是这世界变化快,早已世风日下?可是我的同学会并非如此啊!

2012年,是我高三毕业20周年,那一年,我们的同学会搞得隆重而热烈,同届的同学绝大多数都到了,甚至连好多退休的老教师都亲自到场。师生、同学、同事见面,回顾往昔,畅叙友谊,气氛热烈,老师、同学代表发言时,更是让人热泪盈眶,满满的感动。


20年重回钦中


一转眼,我的学生们也已毕业20周年。

早在二十多天前,在“钦工中学2001届高三(1)”学生群里,班长就发来了关于毕业20周年聚会的通知,建议大家积极报名。本次聚会,有专门的年级组委会,各班分别报名,到时年级集体活动。眼看着聚会的日子渐渐临近,群里报名的人数寥寥,有移民新加坡的,有被公司派驻青海西藏的,有参加研究生毕业典礼来不了的,有临时去北京出差的,近50人的群里最后总共只有20出头的人报名,且有人首先在群里问当年的班主任:“尊敬的韩老师好!回母校能聊家庭不?能聊婚姻不?能聊工作不?能聊收入不?能聊感情不?能吹牛不?能相互合作点生意不?要是能,我们可能回去的人就会很多。”虽是玩笑,却也不难看出, 这对同学会有多深的误会啊!“不聊这些难道聊数理化?”有同学怼他道。还有同学说:“你们成绩好的聚聚就行了,我成绩不好,就不去了。”哎,都已经毕业20年了,还耿耿于怀当年的成绩,难道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还是怕当年的老师们再拿出当年的法宝——考试?


20年重回钦中


尽管报名人数不多,可是临近聚会,外地的同学纷纷于前一天晚上赶了回来,依然让人激动不已。在本地工作的同学尽地主之谊,盛情邀请我参加,于是我欣然前往。在饭店的转角处,几个人和我擦肩而过时,一声“贾老师”让此时还戴着口罩的我倍感意外,20年没见,我的学生们居然一眼就认出了我。

第二天一早,八点整,我们就从市区出发,前往钦中集中。组委会的同学早已在教学楼上等候多时。陆陆续续有近200人从五湖四海赶回来,在母校欢聚一堂。大家签到后,领取了文化衫和纪念品。同学们换上白色的文化衫,找到当年的教室,坐到座位上,一起和老师们合影留念,重温学生生活。每个人都笑靥如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年重回钦中


合影后大家就开始参观校园新貌。昔日破败的宿舍现在已经变成了绿化带,教学楼的左边新盖了三栋宿舍楼,教室和宿舍里都装上了空调,教室里都用上了智慧黑板,以前的操场一下雨就满是泥浆,现在变成了塑胶跑道,老旧的两层教师办公楼已经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曲曲折折的长廊,繁花似锦的花园。



20年重回钦中


在操场的东北角,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拔地而起,远看像一顶博士帽。图书馆后面,我们当年高三时的两层教学楼都已经变成了艺术生们的画室。近几年母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于是校领导改变思路,狠抓艺术生的培养,开拓出了一条新路,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每年都能培养出两三百个艺术类本科生,着实不易。校道两边,新增了好几个漂亮的橱窗,这是2001届同学集体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唯一不变的是校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依然苍翠挺拔,笑傲蓝天,它们排列整齐,好像在列队欢迎远方归来的游子。


20年重回钦中


一直关注母校的“一花一世界读书会”的发展,于是我们又来到教学楼一楼最左边的阶梯教室,这里是“一花一世界”读书会所在,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悬挂着很多师生们亲手折叠的千纸鹤,教室外墙的橱窗里,展示了很多读书会举办各种活动的图片。在读书会的左边有花园和池塘,里面长满了师生们亲手种植的各种花草,有紫藤、月季、向日葵、百日草、荷花……


20年重回钦中

中午我们在母校食堂就餐,食堂的师傅们特地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自助餐,除了各式荤菜、素菜、水果之外,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不仅有正宗的油炸钦工肉圆,还有汆汤的钦工肉圆,这是所有钦中学子二十年魂牵梦绕的“舌尖上的味道”。


20年重回钦中


下午,我们在礼堂就座,观看了学弟学妹们的精彩文艺演出,聆听了现任校长陈洪武的致辞,组织者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些同学们当年上学时校园的老照片,看到学校的旧貌新颜,同学们纷纷感慨真是沧桑巨变,也从心里为母校的发展感到欣慰。

晚上,聚会的重头戏真正拉开。在天时晋大酒店的豪华宴会厅,晚宴开始了。主持人是我所任教的(5)班的尹同学,据说他是淮安城里数一数二的金牌主持人。晚会上,有向所有老师献花,有各班当年的班主任讲话,有各班同学代表发言。那些深情的回忆,娓娓的叙说,语重心长的教导仿佛让时光倒流回了20年前……怀念啊,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席间,不时有学生过来敬酒,加我微信。有同学说:“感谢老师当年培养我们吃苦的精神,让我们受益终身!”二十年前,钦中开展过“学会宁精神,做钦中学子”活动,激励同学们学习甘肃会宁的贫困学生们的吃苦精神,老师苦教、学生苦学,那一年,作为一所普通农村中学,钦中高考本科达线率在淮安大市名列前茅。看来吃苦精神早已融入同学们的血脉。有同学回忆说:“老师,你那时晚自习的时候,经常坐我旁边的空位上打瞌睡。”想起那一年,我身怀六甲,孕吐严重,晚自习都要到10:30才下课,尤其是冬天晚上,真是困啊!一转眼,我的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还有个同学对我说:“老师,您说过的一句话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也激励了我这么多年!那一次我语文考及格了,您对全班说:‘这次,我们首先为崔彬彬鼓掌,他终于及格了。’”原来他就是同学们口中的勤学不辍、事业有成的榜样,听说当天他连续开车十几个小时,一直到晚上才刚刚从外地赶回来。还有几个在上海和苏锡常工作的同学,反复盛情邀请我们几个老师组团去玩,保证帮我们安排好行程,让我们全程无忧。身为老师的职业幸福感顿时爆棚。

都说人走茶凉,我们的学生早已对我们无所求,但是他们却依然记得我们这些曾经路过他们青春的人,记得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做过的一个动作,甚至写过的一个字。这份师生情历久弥香,身为老师,夫复何求?


20年重回钦中


看看我的学生们,比我小了将近10岁,但是他们的职业选择已经和我们明显不同。我和我的同学大多在两淮大地,要么务工、务农、经商,要么是公务员或教师、医生,要么是军人。而我的学生们,大多都已走向全国各地,有很多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有的开办互联网公司或培训机构,有的从事环保检测等朝阳产业,有的在网上直播开网店,有的从事规模农业养殖,有的开办婚庆公司,这何尝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年重回钦中

谁说同学会没意思?二十年,历尽千帆归来,他们仍是那些少年!没有攀比,没有炫富,没有势利,不怕吃苦,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不懈奋斗,努力上进!


20年重回钦中

微信群里,同学们随手拍的活动视频早已刷屏,没来的同学发出一声声遗憾的叹息。没来,后悔吗?那是一定的!没关系,青春无悔,继续加油,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十年,到那时再给母校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年重回钦中

贾艳(左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爱文学但读书不多,渴望旅游但游历较少,喜欢花草但花粉过敏,深知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身在校园,兢兢业业,但求不误人子弟;行走人生,万事随缘,只愿看淡荣辱得失。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坚强。人生苦短,心若向阳,处处春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淮安   读书会   盛情   同学会   教学楼   母校   美文   教室   当年   晚上   聚会   周年   同学   老师   精神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