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湖北新闻#

编辑发布:黎海滨(湖北日报)


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陈谢自画像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陈谢:

祖籍安徽怀宁

生于湖北武汉

长大于湖北鄂州

7岁遇天灾,死里逃生

11岁遇人祸,当反革命被全校批斗

17岁下乡插队

19岁当建筑工人

27岁起从事新闻工作,一干20多年……

陈谢从17岁开始发表跟风诗歌开始,多年来发表有大量新闻、绘画、设计、摄影、诗歌、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乱七八糟的获奖证书一大堆。

少年时开始画画,美术作品有幸被当代中国画巨擘汤文选先生注意,并得到其指点。在汤文选先生晚年作为入室弟子更有幸常年侍奉左右,学其画艺,研其画理。由于到过国内所有大型老虎繁殖基地和泰国等地寻找老虎写生,创作的老虎题材作品吸取百家之长,没有仅仅停留在描摹老虎的外在形象上面,而是期望以画虎作为突破口,完成并实施自己对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一些思考和构想。并希望通过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濒于灭绝的美丽生灵深厚的人文关怀,传达出热爱生命、拯救地球的绿色环保理念!期望用作品中在这个时代近乎稀有的一种纯洁和悲悯的元素来打动人们的心灵。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代序 画乃心声

——陈谢画虎作品展前言


楚人陈谢,余之学弟,才子也。能诗、能文、长于摄影,醉心书画。早在上中学时,便有先父文选先生指点,始习画;后入社会,为知青,为建筑工人,为法制新闻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常伴随于先父左右求学问道,又开始了中断十余年之书画研习。

陈谢习画,以虎见长。其画作立意幽深,构图奇特,画面空灵,气韵生动,余每愕愕然而刮目相看也。陈谢之虎,或睥睨环宇,啸傲长空;或低吟独行,惊雷暗生;或观海听涛,雄视古今;或听经悟道,贵守沉寂……画乃心声,物我为一,由画及人,陈谢之人格、人品、人生及才情、文化、学养,皆可窥见一斑耳。

丙申仲春,陈谢陈虎百余只,风云际会于荣宝斋湖北美术展堂,谱写如此波澜壮阔、天人合一之自然界多彩而祥和之生命乐章,其情、其景令人神往。余俗务缠身,不能亲临现场祝贺,特缀数语,遥祝仁弟画展成功!

汤立

2016.4.16于京华闹红画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第一次与汤老的见面


汤文选先生直到晚年都无法摆脱的对于被迫害的恐惧,我其实在幼年时期就有了。虽然从小衣食无忧,但是我却从来就没有安全感。我从中学时开始自学绘画,一来是爱好,更主要的是想学一门人家不会或者很少人会的技能,我知道自己在画画方面比周围人有优势,于是就开始学画。


爸爸在新华书店工作,很多报废的印在铜版纸上的画翻过来就是最好的画纸,同一个系统的文化馆的老师知道我是系统子弟,也都乐于教我画画。


在文化馆曹国斌老师那里,我从临摹连环画开始学习勾线、造型和构图。学习过程中从他家里的破旧的美术杂志上和老师的口中知道,我们湖北有个很厉害的画家叫汤文选,我当时从杂志上看过一幅他画的《天空任鸟飞》,听说还有一幅《婆媳上冬学》是幅不得了的画,这画在30多年后我终于中国美术馆看到了原作——这是后话。当然听到更多的是他被打成了右派,而且有两个儿子也很倒霉。


大约是1973年春节过后,当时的鄂城县筹划搞一次全县工农兵美术作品展览,通过层层筛选后挑了一些业余美术骨干在老城隍庙的文化馆集中创作。我作为一个年仅十五岁的高中生,虽然没有创作任务,但是因为跟老师熟,而且基本功确实比那些没什么基础的工人和农民作者好一些,所以也给我发了一张从前没用过的图画纸,让我也一起参加创作。我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既没有画自己学工学农的学生生活,也没有画身边的城市居民不断学习中央文件的生活,却凭着想象画了一幅场面有点大的反映农民在稻场上唱大鼓庆丰收的画。


完全利用课余时间我就把这幅画完成了,然后顺利入选展览。展览的地点是西山上的古灵泉寺,开展那天我要上学没有参加,晚上去文化馆曹老师那里玩,发现他屋里多了一个仁厚长者,曹老师先指着长者给我介绍说,这是省里来指导我们美术创作的汤老师。然后给汤老师介绍我,说我也是参加了这次画展的作者。汤老师,居然就这样见到了如雷贯耳的汤文选老师。就在我手足无措的时候,汤老师笑眯眯地开口了,可他说的话让我彻底懵掉了:“哦,你就是那个中学生呀,你画的那个手扶拖拉机没有轮子咧。”


说实话,我很难相信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画的一幅画,不仅很多人提过不少修改意见,而且还经过了文化馆老师和文教局领导们的审查,可是画面上的手扶拖拉机居然会没有轮子。


次日一早,我就跑到西山庙里去看我的那幅正在展出中的画。汤老师确实说得没错,画面上的一台手扶拖拉机的车斗里站着好几个看演出的人,可是车斗真真切切没有轮子,甚至连个铅笔印都没有。我不禁羞赧万分,虽然汤老师后来给了我很多鼓励,但是我实在不能原谅自己这么大的疏忽。


那次汤老师在鄂城停留了两三天,在他停留的时间里,我这个冒失鬼经常拿一些幼稚的问题去打扰他,但他总能以最和蔼的态度最简洁的语言给我以启发和教导。后来,他就成了影响我一辈子的人。


笼中虎


记忆中第一次见到真老虎是在武汉动物园。


当年的武汉动物园位于现在的中山公园里面,而在离网球训练场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铁笼,笼中有一只老虎。我从那里经过的时候,看见它正后腿着地,把前肢搭在铁丝网上对着外面的世界哀嚎……那情形,让当时怀才不遇的我不由得也心中悲戚顿生同病相怜之情,一连数日,那声音在耳边久久不能散去。


后来,大概是1988年吧,湖北省美术编辑协会搞一个画展,约我参加,我当时虽然是文字编辑,但还是创作了一幅丙烯画《路漫漫其修远兮》,一幅水粉画《耳光》,另一幅是中国画,画的是笼中虎。前面两幅画画得十分顺畅三下两下就画完了,而这幅笼中虎却费了不少神:参考了很多资料创作了一个仰天长啸的老虎头像,先后画了几幅草图并且画了彩色大稿,老虎头像基本定型后,原来计划直接用一个金属网覆盖在画面上装框拿去展出的,后来感觉老虎还是不够精神,铁丝网也非上策,于是拿着在宣纸上用淡墨画了一半的虎头到了汤文选老师家里求助。


去的时候是晚上,贸然闯去的——那时不兴打电话,因为都没有电话。刚好汤老正在家里,我把想法说了,汤老听罢,就把我带去的老虎头铺在自己的画案上,拿起一支长锋毛笔,饱蘸浓墨画了起来。只见汤老先把我那造型和笔墨都不肯定的老虎眼睛勾勒了出来,老虎顿时有了精神,接着用概括的笔法把我画得很繁琐的老虎鼻子简略地画出,然后是大张的虎口,竖起的老虎耳朵……边画边给我讲为什么不能把鼻子画得复杂了,为什么要把我原本画得耷下的耳朵立起来,最后在虎头的上方画了一条横线,并在横线上画了几条竖线一直拉到画面底部,这几条竖线既把我原先犹豫不定的笔触压了下去,又把老虎的面部分割成虚实相生的几个块面和层次,把一只空怀壮志、悲凉而又无奈地与命运抗争的老虎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当我惊叹老师高超的笔墨表现能力,自愧能力低下的时候,老人家得意地说:“怎么叫我是老师呢?老师当然有老师的水平,你还不是老师嘛。”说完爽朗地大笑。


回家后,我将此画题名为《无题》,并写上“恩师汤文选先生画龙点睛”字样,盖上自己刻的几方印章,将画送到湖北美术学院请人托裱后连同另外两幅画送展。不料到了画展开幕时,另外两幅画挂在展厅,独独不见了这幅我最看重的笼中虎,一问,居然说是画展布展的时候被人偷走了。


呜呼!真是强盗本来不可怕,怕的是强盗有文化呀。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敬爱的恩师帮我改定的那幅笼中虎不知道还躺在哪个强盗家里的柜子里。难道,这幅画真的不能见天日了吗?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如果有来生,下辈子我还要学画”


2006年7月7日,准备自驾川藏线的前几天,我来到湖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里陪伺在这里住院汤文选先生。上午输完液后,我看老人家精神气色都很好,室内光线也不错,就将老人家从病床扶到轮椅上舒舒服服地坐下,然后天南地北地聊天,边聊天边用随身携带的家用数码相机给他拍照。


师生的话题自然总是绕不开画画,谈到画画与人生际遇,我说,看穿了红尘的弘一大师,临终前写下了“悲喜交集”四个字,画画于您,恐怕也是这样吧?老人家说道:“画画确实给我这一生带来了不少痛苦和灾难,但是也给我带来了荣誉和财富。如果有来生,下辈子我还要学画。”


“如果有来生,下辈子我还要学画。”我注意到老人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的是一种安详而又纯净的笑容,而他话语中的一个“学”字震撼了我的内心,这样一个蜚声海内外的当代国画大师,他是如此谦虚地把自己的艺术创造、艺术实践仅仅只是当做一个学习的过程。看着眼前这个历尽沧桑、饱经磨难的老人,我不由发自内心地赞颂说:“您是画神,来人间是教我们学画,教我们认识美的。”


事实上,不论天赋,仅仅是老人的学画精神也不是我们这些常人所能比的:因为画画被打成右派后,身体被巨大的木头压成了驼背,躺在床上三个月都不让回城治疗,从此落下终生残疾,即便这样,还在晚上偷偷地画画,当猪倌牛倌的时候,用石块木棍在地上写生……他后来那些名扬天下的花鸟画,就是这样积累而来的。


难得老师这次精神好,谈兴浓,所以给他拍的好几幅照片都颇见神彩。老人家百年之后,长江出版集团出版了大型画册《汤文选全集》,这套画册后来获得了中国美术图书最高奖——金牛奖。而该套画册的首页汤文选先生肖像,用的就是我这次给老人家拍的照片。


祥和而又多彩的生命乐章

戊子农历二月初五,是汤文选先生的第八十三个生日。一生饱经磨难不得不处处低调的老人家,向来把生日之类的事情看得很平淡,即使对于这样一个在晚年与疾病顽强搏斗的里程碑式的日子,老人家也不以为有什么纪念意义——严格说来是根本没有概念,仍然如平常一样,起床后,在头脑清醒身体可以动弹的情况下,就颤巍巍地挪到画案前,开始他在病榻上所说的纵然有来生也仍然会选择的绘画。

老人今天画的是花卉。四尺斗方68x68的幅面上,老人不十分听使唤的手在帕金森突如其来抖动的间隙艰难地控制着毛笔,时而蘸墨、时而蘸色,时而勾勒,时而铺洒……终于,墨气淋漓的画面上,红白两色的芍药花璨然怒放了。尤其让人震撼的是,画面上的芍药花画得肆意而又不失法度,让伺立一旁的洒家不由得更加从内心里钦佩老师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确实,前人的芍药花洒家看过不少,但真的没有看见谁用这样随意的笔法画芍药——不仅是芍药,应该说是画所有的花。熟悉花卉结构、一向重视基本造型的老人家今天几乎不按结构运笔,那些近看似乎凌乱的线条远看无论从明暗对比还是疏密组合等角度审视,都极其美妙、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这些芍药花张扬的个性和美丽的气质。而背景上一层层画上去的大面积的浓墨重彩,在老人家以前的作品中也是没有看到过的。

在画的整体效果大致出来的时候,老人问洒家:“你看这幅画起个什么名好?”“您画的这些花这么张扬有个性,画面这么热闹有动感,就叫《闹春图》吧。俗点,但切题。”洒家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画名了。“可以。”老人说,“就叫《闹春图》吧。”画面基本完成后,老人让洒家把画挂到对面的书架上,端详片刻,就吩咐“拿下来”,继续修改,如此反复十余次,使画面越画越满,即使题写了落款以后还修改了数次,直到最后一次在画面的右上角画了一丛更大更红的花,才松口气说:“这样又多了一个层次,可以了!”岂止是可以了,对于这样一位重病缠身的老人,能凭借坚强的意志画出前所未有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所以老人家看着完成后的作品也不无欣慰地说:“老一辈的先生们,还没有象我这样画花的。”

记得老人家当年在一幅画老虎群渡的作品上曾题写过这样的文字:画老虎群渡图旨在谱写一曲自然界祥和而又多彩的生命乐章。看着老人家画完这幅闹春图,洒家十分自然地想到了老人家的这段题画文字,因为无论是这一天,还是这一幅画,都可以说是老人家人生旅程中的一段祥和而又多彩的生命乐章啊。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画竹记

2007年岁末,我突有画竹之逸兴。遂铺纸泼墨,连画数幅,其中一幅画在劣质毛边纸上的未完成小品,我自以为构图疏朗有致,用笔潇洒大方。于是携往恩师汤文选先生处,以求教正。

恩师阅过我所画之竹,未有言语。少顷,颤巍巍起身,取笔,蘸墨……径直在我的画上为我改起画来。

只见老人家先用重墨在原画右边的竹竿旁生出几节带叶小枝,于是我原先画的三根竹竿顿时软弱无力地退到了后面。然后老人家又用雄强之笔画了几撇紧凑中见舒展的竹叶,于是我原先画的那些竹叶马上变成隔着一层云雾若隐若现的竹影了。

老人家继续用寥寥数笔,将画面重新布局调整后,在画的左上方为我题上画名和落款:楚雨湘烟 丁亥初冬陈谢写。我原来画面上的轻浮之气、软弱之象荡然无存,只要盖上印章,一幅完整的画似乎就这样完成了。然而,老人家令我将画挂在对面书架上,端详片刻,又令我取下,铺开,继续修改。如此反复四五次,先是不断地补竹叶,最后将画面几乎完全填满,我原来画的竹竿已经完全隐到竹叶后面不见踪影了,于是老人家又在旁边补了两根竹竿,作为呼应再补了一丛小竹。

在画面上这些密密匝匝充满生机的竹叶,是老人家用浓墨象写字一样一笔笔有起有落写出的,中间一些起着平衡调整作用的细枝小柄,乃至一些如同老人家画松时所用的皴、点,将看似拥挤的画面进行有效分割,使得每丛竹叶之间相互顾盼生辉。最后一次将画挂起来,老人家指着画面说:“这样画,这幅竹子的特点就出来了,郑板桥、吴昌硕都没有这样画过。”

作为一代国画大师,汤文选先生经常以梅花、松树、兰草为创作题材,所画的梅、松、兰雄强大气,自成风貌。但是竹子在老人家的作品中却基本上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画面上,汤老画竹尝试过很多技法,有传统水墨的,有在墨里加胶画的,还有纯用颜色和大量的水画的……但在老人家的作品集里,纯粹画竹的作品极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亲自选入大红袍画集里的那幅题为《娥英啼痕》的斑竹。他之所以选这一幅,显然就是因为其具有不同于他人作品的特点。

然而,在老人家整个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过程中,他显然还没有找到像画梅松兰一样的表达方式。这次在给我改画的过程中他似乎有了新的探寻,然而命运留给他的时间已经十分有限了。

据汤立大哥说,老人家最后一次离开北京寓所的时候,似乎已经感觉自己将不会再有机会回来了,于是在画案上写了“楚雨湘烟”四个大字以示告别。楚湘之地,是孕育楚文化最丰厚的土壤,也是滋养汤文选艺术最丰富的营养。楚雨湘烟便是浩茫诡谲的历史,恩师其实在通过绘画在教育我辈,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里,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铁骨丹心显画魂

5月12日下午,当来自汶川大地震的震感传到武汉的时候,84岁的著名画家汤文选先生所居住的楼房也摇晃得厉害。然而,即使家人把老人家用轮椅推到楼下的空地上,他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病魔以及药物反应让老人家这些天一直处于恍惚状态。

直到14日下午,当听到电视里报出12000余人的死亡人数的时候,正在宣纸上用碳条艰难地勾着草图的老人家不解地问:“是哪个国家的飞机轰炸了我们?”这时,老人家才在家人的解释下知道了汶川大地震的事情。

为艺术而生的老人家只要有知觉就不由自主地要画画,看着那只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一大批传世之作的圣手如今几乎不受大脑控制,连轮廓都很难勾准,侍立一旁的洒家不由心酸地建议道:“您还是直接用毛笔画点兰草梅花吧,这样感觉也许会好一些。”老人听从了洒家的建议,于是洒家给老人重新铺了一张纸。

似乎是洁白的宣纸点燃了老画家的激情,一直慵倦地坐在沙发上的老人突然站了起来,说:“我画一幅红梅,汶川地震,我要捐一幅画。画红梅比较合适。”话毕,老人家提笔、蘸墨,在四尺对开的画面正中重重地落下了画笔。

让洒家惊讶的是,这第一笔不仅在画面的正中,而且近乎垂直,等于开笔就决定了这幅画构图的奇险。在中国美术界,汤文选先生的梅花以笔墨雄强老辣、狂颠有致,枝柯旋衍交错、姿态横生而为人称道,作品不仅深受国人喜爱,连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一些外国政要都收藏有汤文选先生画的红梅。

眼前的这幅红梅,枝干由中间向左右上下几个方向以汤氏独有的方式穿插组合,由近及远,疏中见密,老人家画完枝干后,就已经体力不支,只好躺了一会,起来又接着用胭脂红点花,最后的花蕊,老人家实在站不住了,不得不坐在沙发上把它画完。

“要捐,就要捐好画,不能马马虎虎。”老人家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要知道好几天来老人家都没有画完整过一幅画,这样一幅堪称精品的《铁骨丹心》,完全是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把它完成的。试图用这幅作品来表现中国人民抗击地震灾害的顽强精神的汤文选先生,也让人们看到了画家自己——一个不屈不饶的坚强画魂!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附录:来自各方的评价与诗文交流

我以为陈谢确实是个奇才,怪才。以前我只知道他是个写诗的记者,后来才知道他画画居然画得这么好,不光画好,字也写得好,而且摄影也相当厉害,更厉害的是,他的烹饪水平,可以说比所有家庭主妇都高。兴趣广泛说明他热爱生活,作为一个文化人,他还具有很强的平民意识,这点是我尤为欣赏的。

——刘富道


细读陈谢所画之虎,别有天地。陈谢不可能到远山大野之中去观察虎寻找虎,他所见之虎都是在动物园里生活着的驯化之物。他对这些虎作长期细致的观察,反复揣摩写生,得其精神,然后张开想象的翅膀,将这些园中之虎放到深山旷野之中,画出它们的神态与内在的品质来。

《雄视》,只画一只虎首,重在虎的双眼,那虎眼之光,并无凶神恶煞之气,倒是一种远视雄察,追寻着那远方的风光与生活。《春意暖》,一只长身长尾之虎立于巉岩,虎伸的一个懒腰,透出几多春暖之时的惬意与舒适来,懒洋洋的好悠闲啊!《松风》,松下之虎,如松如风,凛凛然,有雄气有威风,松风啸时,虎也可能长啸,那是动山林的一种虎气哩!《山雨欲来》,天地昏暗,乌云滚滚,风起林末,百鸟归林,只有虎卧地欠身,不惊也不慌,全然不觉风雨之到来。或者它久居幽静,渴望一场山雨的到来吧!《逆风行》,虎雄身阔步,迎风而上,没有一点畏缩与胆怯,风算什么,我就是要冲着风而来。《山中明月知我心》,山中月明更显幽静,而虎巍立,若有所思,在想着什么心事呢?明月知道么?……

陈谢给我看的十余幅老虎图,细细道来,每幅都有一些蕴含。陈谢,这哪里是在画虎,分明是在传神抒情。当过诗人的陈谢,把他的虎画,写成了诗,传达出了一种情趣与生活的品格。陈谢说:希望自己笔下的虎能够有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心态与条件,希望通过在作品中表现出濒于灭绝的美丽生灵深厚的人文关怀。陈谢的这种追求,在我读到的他的虎画中得到了实现。

陈谢之虎,非山林中的凶恶之虎,而是充满了人性的绿色生命,观陈谢之虎,是在观一种生活与人生也!

——刘益善《读陈谢的虎画》


丰富的生活阅历,全面的知识储备,使陈谢开始攀上艺术创作的高峰。在他的虎画中,老虎这个百兽之王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动物。他的虎画,其实是以虎为媒介,画生活,画人生,画历史,画现实。

……不管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方言、俚语、俗话,在陈谢的老虎画里,皆可借来做为画题,并由此营造出让人浮想联翩的意境。

如,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诗意;王侯无种英雄志——周昙诗意;少年心事当拏云——李贺诗意;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王维诗意;明月照积雪——谢灵运诗意;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词意;寒光万里生积雪——祖咏诗意;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陆游诗意。 又如,於菟三日气吞牛——谚语;不信邪——方言;信了你的邪——俗语;我爸是李刚——大白话……

十几岁就开始发表诗歌作品的陈谢,虽然现在写诗不多,但是画到兴头也会忍不住在画上题一些自己即兴创作的诗句:胸中无沟壑,脚下有平川;壁立万仞踩脚下,过眼云烟不入怀;裂地震天一声吼,壮士浩气冲斗牛,困兽犹恨嗟来食,心在山林竞自由……

……陈谢的虎画,既有对无邪童真的赞美,也有对坎坷人生的感悟;既有混迹红尘的勇猛,也有卓然出世的孤傲;既有母爱的温馨,也有捕食的狂野……

画由心生。陈谢说,他在用画笔为孤独的英雄写照。我观其画,以为他也是在记录自己的人生心迹。

——黎海滨《陈谢画虎:为孤独英雄写照》


我感觉阿谢画虎既写实又不完全写实,而且有时并不补景,就凭几行文字几句诗,就能把你带入一种看似不刻意,其实是精心营造的意境之中。动物园里的老虎谁没见过?如果只是一味求真,把老虎画得和动物园的老虎一模一样,那顶多也就是一个画匠。只有让动物园里慵懒的老虎活起来,给人以威严,给人以振奋,给人以联想……那才是境界。画虎者不是画虎,而是玩虎。观虎者不是观虎,而是臆虎。

——黄土《阿谢好玩》


陈谢虽然师从汤文选先生,但是他的这些老虎画跟汤文选老师拉开了距离,特别是他重彩把老虎表现的语汇丰富了很多。 ——盛茂柏


他是一个文化行者,是个独行侠,你看他画的老虎,如同他自己,总是在森林里独行,思域无疆,心域无限,视野无障,大道无极,大山无我,大美生焉。

——曹晓凌


陈谢也练书法,从他的这些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把书法的用笔融进自己的绘画,两者结合得很好。其笔意、笔力,极具品位。 ——张尤


其画恰如其人,陈谢遍阅人情,备尝世味,平素古道热肠,不拘小节。因此,在创作中,他的气质流入作品, 形成了鲜明的个人创作风格。陈谢画虎时不拘法度,不矫揉造作,每次兴致所至,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不仅传 承了汤老画风中的浩然正气,更流淌着一种纵横睥睨、形神兼备的王者风范,在作品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的理解, 使观者叹为观止。

——李黎《虎啸笔端 韵味无穷 —— 陈谢扇面小品欣赏》


为了画虎,陈谢兄遍访国内外各大虎园,包括数次去泰国各个有老虎的公园观摩孟加拉虎,更多的是在国内写生采风,在国内的一些城市动物园乃至林海雪原里面的森林野生动物园,经常都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天面对老虎,细细观察,反复揣摩,虎之形之态,之神之气,无不尽收眼底,落纸生花,光是抓老虎动态神态的写生稿和照片,以数万计。甚至还有被小老虎攻击的经历,虽然裤子袜子都被抓烂,腿也被抓伤,他却笑谈小老虎的萌态如何如何可爱。有了这样深厚的积淀,画虎名家绝非浪得虚名。

——谢东滨《才情陈谢》


陈谢的虎画,显然已成化境。形与神兼备,写意与写实结合,近看栩栩如生,远观虎虎生威。此外,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出兽性中有人情。独处时的闲适惬意,威猛中的柔媚孤寂,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如果集中起来看,或坐,或卧,或飞奔,或腾跃,虚空中似乎能感受到一股浩然正气,如同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汹汹然,凛凛然。

久观,有个有趣的发现,陈谢笔下的虎以温良恭俭让居多,少有不怒自威者,也少有仰天长啸者,这或许与陈谢的性格有关。陈谢有佛性,与世无争,知足常乐。生活与感情的共鸣,自然也会在画虎时有所流露。

——白方《悲天悯人一腔情——看陈谢的虎画有感》


《明月照积雪》为双虎图,一卧一立,朦胧月色,大地如此静寂。卧虎缱绻回望,立虎模样恬淡,眼神专注,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英俊少年》则是单虎闲适地趴在悬崖之上,世界都在其身下,英气逼人的眼神里,一派天真无邪,其状憨态可掬;《不信邪》是一只独自闯荡莽莽原野之虎,天不怕地不怕,只管向着认定的方向奔去;《巡山图》是森林中的一双虎闲庭信步,“我的地盘我作主”,巡游在丛林之中,自信、豪迈、踏实、稳当,尽显森林之王的本色;《无敌》,好一只下山猛虎,眼神凶悍,四爪刚健,虎尾带着力扫乾坤的气势,呼之欲出;《雄视》,单画一虎首,聚焦虎眼之光,并无凶神恶煞之气,反显一种远视雄察,追寻着那远方的风光与生活。《松风》,松下之虎,如松如风,凛凛然,有雄气有威风,松风啸时,虎也长啸,分明是山林中大王之气!

……画者,乃画家之心印也,由虎而及人,可以窥见到陈谢的人品、人格,可以想见到他的内在精神、情感、理想和审美情趣。陈谢在画虎之路一定是风光旖旎,祝愿他走得更远,尽情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

——吕仲泓《陈谢画虎,贵有内在精神》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凡知晓老友陈谢经历之人,均为其十一岁时被贴上“反革命分子”标签,十七岁下乡插队,在做了八年建筑木工和代课老师之后,于二十七岁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且一干就是二十余年的坎坷起伏人生而惊叹。其不向厄运低头,在逆境中打拼的虎劲更让人钦佩。其几十年如一日研习摄影,作品刊登于诸多专业期刊,继而又拜名师学画虎,以展示其“余威”,历经数载研磨,终有所成。其虎画被泰国著名景点老虎庙悬挂在正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证品牌”之一,这看起来是陈谢的荣光,又何尝不是余等老友的骄傲。

可以说,老友陈谢在做法政法记者时就有虎胆、虎劲、虎气,敢于写“虎文”,向邪恶与不公宣战;其当摄影人时,则又有一种虎视天下的气概,善于选择不同的角度和光源,给社会多角度呈现一份特别观察和思辨的世界;其作为画虎专家时,欣赏他的每一幅虎画,余更多地受到的震撼是陈虎的天地情怀。老友陈谢,良虎也!

——刘少雄《英雄虎胆 笑傲江湖》

我一直认为,“老大”是个性情人物,现在又觉得他跟明清时江浙那些才子文人相仿佛,性情狷介,桀骜不驯,处世又不玩世,有一种用字或画进行酣畅表达的艺术才能,超乎常人,也能让自己左右逢源。他们往往通过饮酒品剧这样的红尘享乐来经历红尘,微醺的双眼里总带着穿透世事的清醒。 他主攻画虎,曾进入东北的林海雪原,追寻老虎的踪迹。也曾远赴泰国,在人虎共处的虎庙,与养虎僧人共寝,虎卧而卧虎食而食,一时难舍难分。还在国内所有大型繁育基地、野生动物园里去看老虎,拍照、写生,于此道中表现出那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不再是玩。他不刻意追求艺术的宏丽,期望以画虎为突破口,用源自性灵的情感,表现自己对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思考,也期望用一种悲悯的元素打动观者的心灵。因此他的画作能够达到一种新的高度,开始登堂入室,为收藏者所追捧。 我设想,他的某一幅虎作是这么形成的:其身形来自泰国虎庙附近森林里的某只老虎;其所处环境是川西高原的云山雾海,不过他把具象的景色处理成了抽象的境地;其精神则来自积淀在心的某一首唐诗。他的虎作,融合了他的多种人生经验和多种思考维度,虎也不仅仅是虎,无论是凛然的、狂野的、凶猛的,还是孤寂的、温馨的、谐趣的,都表现出对这种美丽生灵深厚的人文关怀。

——一直向北《性情陈谢》

陈谢为已故著名画家汤文选弟子。其对传统花鸟画的学习研究用功颇深,多年来尤对画虎专情不怠,在笔墨运用和形神把握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虎画传承了民俗文化,赋予了吉祥含义,深受人们喜爱! ——黄少安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阿谢喝酒豪爽,做事也很认真。不管是本职工作还是业余爱好都能做到最好,令人称道。他离开机关后,我们还会因为摄影、户外运动等共同爱好经常在一起玩,他每次在车友会、摄影论坛里发表的文章、摄影作品总能赢得一片喝彩。 阿谢喜欢拍老虎画老虎是近年来的事情,我曾跟他一起去一个森林公园拍过动物.。我们去是看热闹,随意拍,他却围着那个虎山不停地拍照,全然不顾我们已经走远看别的动物去了,后来知道他是为他的画作在积累素材。对于绘画我不懂,但看他画的老虎每一个都是那么栩栩如生,神态迥异,后来看多了才知道他不是临摹人家已有的画作或用人家现成的素材,而是每幅画作都是采用他自己亲临现场收集的素材而成。

——孙鹏《我所认识的画虎者—阿谢》


久伏丛林内,称王本汗颜,而今春意暖,亦幸享清闲。 ——白雉山题陈谢画虎


虎痴画虎妙在虎气匪气稚气相生虎如其人酒豪饮酒醉然豪情友情俗情交融酒胆包天 ——萧继石《贺陈谢老弟画虎作品集出版》


文青酒杯斜,诗藏旧时月;一墨起啸声,万人醉虎穴。

——鄢元平《陈谢赠画偶感》

笔端灵动技一品,纸间跃出虎千姿。 ——张晏清《题陈谢虎画》

卜算子

陈谢虎山路尽崎岖,花草灵如故,身单影只心不孤,亲密雌雄舞。舞亦日渐稀,天王傲人鼠,历尽坎坷平阳迈,翘品陈谢虎。

纸扇情蜻蜓戏残枝,荷香鳜鱼顾,一片纸扇精气神,小看风和雨。雨润笔端情,诚把豪迈许,他年若是更雄风,我愿呼与鼓。

贺佳作付梓出版

真花难久假长存,万紫千红亦非春,古来书画元无种,天道酬勤悟尤珍。花鸟虫鱼诚可爱,不如陈谢虎有神。百竿尽头绘特色,我持金樽贺成功。

——詹德光《题陈谢画虎作品集》

飞虎疾风卧众草,飞虎出山林;怒吼惊百兽,不负大王名。骄虎有心登高处,昂首乐月升;千山谁做主?乃我为独尊。幼虎乍到世间万物新,吃喝玩耍是本能;憨态可掬人人爱,王者之气饱内存。

——斯汉均《题陈谢画虎》


1、来年我是山大王匡胤发明长翅帽,殿前谁敢私议朝。清朝顶戴插花翎,山呼万岁靠鸟毛。吾将石头作金銮,玺印无非一泡尿。来年大王登大位,赐尔满庭猫儿叫。

2、蝴蝶飞呀飞蝴蝶飞呀飞,凌空多么美。我欲早破茧,也展翅儿追。

3、无敌当年呼啸时,百兽谁敢敌。我今若称王,猎枪不同意。

4、不信邪吾乃蛇山一猛虎,黄鹤楼下称豪杰。利爪昔日汉阳造,硬骨今换武钢铁。伯牙琴弦为我弹,江湖风过不黑夜。码头本是打出来,拐子从来不信邪。

5、王侯无种英雄志王侯无种我有志,不来景阳你不知。假酒特供武松喝,店家早与我协议。

6、英俊少年虎爸虎妈上班忙,锁我公园晒太阳。梦见山中曈曈日,一爪掀翻铁栏墙。

7、无题某老虎某某老虎,岂敢比我陈老虎。刚用江水剔了牙,又使萱纸擦屁股。胡乱几笔换酒喝,认真一画黄金屋。额前王字擦不去,尾巴露出赛铁杵。

8、无题二昨夜虎协选主席,俺那小秘不争气。要我厕所秀视频,害得票数这么低。

9、听松听松不是松,此虫非彼虫。何日君再来,与我同一梦。

10、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斗酒诗百篇,飞流直下千把年。若是中间也修坝,举头哪有明月天。诗仙狂放出大言,偶尔吐糟说自谦。丈夫未可轻年少,少年不知可听见。

11、傲骨白山黑水煮过,华南瘴气熏过。口水都比酒浓,怕你刀砍斧剁?

12、望日日行千里望也是白望,天降馅饼想亦为空想。白望不望白不望,空想不想空不想。闲来无事,着想望状。

13、草泽英豪本是龛前一只猫,落草为虎逞英豪。他日皇帝再招安,看我扬起虎鞭扫。

——熊红《打油诗十三首配陈谢画虎》


陈谢画虎虎生风 ,扑跃腾挪声訇訇 。皴擦涂抹任点染 , 目光如炬神炯炯 。豪气连天吼炸雷 , 将墨作酒纸为盅 。开怀熊饮三百杯 ,勒马荷枪仍从容 。碣石观涛小沧海 ,皓月一轮五岭崇 。涧跳踏云溪谷裂 ,爪飞牙獠寒劲松 。偶也挥洒慈父泪 ,坐听佛陀颂空濛 。沾花戏蝶施雅兴 ,蹭石卧草醉眼浓 。觉终河山随勾勒 ,笑谈千古类转篷。覆皮茹毛终见骨 , 啸傲江湖睥群雄。

——程新华《观陈谢画虎》


目光似电闪, 啸声若雷鸣。 叱咤英雄胆, 乾坤任纵横。 锦毛根根闪金光, 啸声阵阵荡山岗。 天公玉笔赐王字, 至今身上墨痕香。 莫道山君冷无情,水中载子真英雄。不怕浪急和滩险,方显大爱扬仁风。

——牛士斌《题陈谢先生画虎》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陈谢自题画虎诗句

胸中无沟壑,足下有平川。浩然英雄气,莫与等闲看。——题画虎

壁立万仞踩脚下,过眼云烟不入怀。——题画虎

裂地震天一声吼,壮士浩气冲斗牛,困兽尤恨嗟来食,心在山林竞自由。——题画虎

渴饮山泉饥食鹿,倦依苍松听飞瀑,一个哈欠震群山,我的家园我做主。——题画虎

遥想高古时,山险兽踪无,惊天一声吼,携风出山谷。——题画虎

本是山中王,奈何生囹圄,囹圄也是家,挥爪拒闯入。——题画幼虎

生来就无邪,未必还信邪?勇者何所惧,利爪能驱邪!——题画幼虎

小虎憨且勇,似吾年幼时。画之尤堪怜,泪眼落笔迟。——题画幼虎

废纸一张不忍抛,写得猛虎岗上啸。耗神费力细涂抹,可否换得纸一刀?——题画虎

天赋异禀本山神,奈何终生困牢笼。一声长啸悲且愤,心在远山旷野中。——题笼中虎

吾看尔含情,尔看吾瞪眼。同是被囚者,奈何不相怜?——题画虎

尔刮民脂,尔盗国库,尔滥开矿,尔乱伐木。世风日下,生态残酷。我在深山,更是凄苦。反贪反腐,我亦欢呼,缘何屎盆,扣我老虎?——题画虎

你刮民脂盗国库,我在深山不果腹。哀哉昔日山大王,英名今被贪官污。——题画虎

昨夜大雪藏兽踪,今晨日光满地金山君不堪饥肠辘,追捕麋鹿奋身行。——题画虎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我是怎样画起老虎来的

虎是亚洲独有的大型哺乳纲猫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从200万年以前开始,虎就定居于亚洲大陆。作为生态食物链的最顶端,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畏,被誉为百兽之王,古称山君、圣兽。并由此衍生出中国独有的中华虎文化。我国古时以“虎符”、“虎节”为调兵遣将的信物和兵权的象征。民间视虎为神兽,借它的威猛勇武而镇崇辟邪,保佑安宁。

在中国的汉字里,先民们创造“虎”字时,不仅模其形,还拟其声。所以“虎”字既是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虎”要么是虎头的形状,要么是虎皮的描摹;也是形声字——其读音本来就是模拟老虎的吼声。

我最开始看到老虎是在当年的武汉动物园。那时武汉动物园跟中山公园连在一起,记得在后来的网球场附近有一个很大的铁笼,里面就关着一只老虎。我数次路过时经常看见该虎两只前爪趴在铁笼上,仰望天空,发出一声声悲切的长啸。其时我是一个在建筑工地靠体力养活自己的文青,老虎的哀鸣正好契合了我当时怀才不遇的心境。同病相怜的感觉使我离开时总是一步一回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应邀参加湖北书刊出版系统的一次美术作品展览,当时创作了三幅作品,一幅是丙烯颜料画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有一幅用水粉颜料创作的《耳光》,另一副也就是本人的重头作品《无题》,就是根据我印象中的公园里面的老虎形象,画了一只在铁笼里面咆哮的老虎。在当时,我还没见过有人画过这么大的老虎头。这幅画最后是由恩师汤文选先生帮助收拾完成的,题款盖章后拿到湖北美术学院托裱后送展,沒想到这幅画在展出前不翼而飞——被盗了。

第一次画老虎居然是这样一个结局。这以后我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新闻采编工作当中,等到我想重拾画笔已经是十几年后了。当我再次回到汤老身边老实学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一点基本功都快丢光了,庆幸的是其间经了那么多事,也写了那么多东西,个人的综合学养应该是提高了不少吧。在我搁下画笔的那些年里,恩师的艺术青春大放异彩,其中他的大写意虎独步天下。为了恢复自己的基本功,我决定就从画老虎开始,先攻一点,再击其余。

孰料本想只是作为笔墨造型训练的老虎,画起来越来越感觉自己底气不足。临习恩师的作品,重要的是要研究其画理,理解其创作思想。这导致我首先要从恩师的大写意老虎造型上溯到老虎的自然形状,弄懂他为什么要这样概括提炼和表现,这样就有了我无数次从中国的最南端到最北端,乃至到泰国能找到老虎的所有大型动物园寻访老虎的经历,通过写生拍照收集了数万幅亚洲森林之王的造型资料。

遗憾的是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老虎画始终还停留在初步的探索阶段,没有找到恩师生前所期望的自己的笔墨造型语言。汤文选先生在前面已经以宽仁的胸襟和博大的同情心,天才般地首创出系列性的大写意水墨老虎的笔墨表现程式。他放神八极,心骛大荒,将自己的悲苦、磨难以及秉赋、学养、阅历、心胸融入其中,赫然营造出一个天地圆融、慈悲为怀,威震山岳、大气磅礴的水墨老虎世界。我辈只有在学习继承的前提下努力寻找新的艺术程式来表达我辈的情怀,营造我辈的水墨虎的艺术世界。我将继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达到天人合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重磅推荐|(多图)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陈谢画虎作品集》


#湖北日报#

#武汉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幼虎   泰国   芍药   竹叶   湖北   美不胜收   恩师   重磅   笔墨   多姿多彩   美文   作品集   老人家   老虎   画面   老人   老师   精神   人生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