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诞忆恩师——追忆"湖北省十佳国防教育热心人"何顺琏老师

#湖北新闻#

【原创】作者:许泽权(湖北省恩施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都离不开若干位老师的教导和指引。我读书不多,但给我人生启迪、教导和帮助的老师却不少,有给我启蒙、教我初涉人生的黄兴慈老师;有教我写作、带我历练文字的费天文老师;还有多位领我学习、帮我成长进步的老师……就不一一细数了。我今天想写的这位老师,是对我没有任何教育义务和责任,却激情满怀地关心与指引我的"国防教育宣传员"何顺琏老师。

百年华诞忆恩师——追忆

何顺琏老师


特殊的人生经历

1919年,时任湖北省省长的何佩瑢是何顺琏老师的二祖父(何佩瑢,1906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2年后任湖北督军参谋长,被授予陆军上将衔。1919年任湖北省省长。1937年任武汉参议府参议长、武汉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938年10月,何佩瑢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出任伪湖北省长。1942年6月6日被日军毒死。),祖籍湖北省建始县。其时,何家是一个没有分家的大家庭。1924年6月24日,何老师出生于武昌省长衙门内,1933年,何老师的母亲病逝。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何老师离开了幼年、少年时期生活过的"豪门别墅",随父迁回原籍建始县长梁一个农家小院居住(后移居建始县三里坝)。1939年,何老师只身前往宣恩县高罗区九间店上学三年。解放前后即开始从事教育事业教书育人。1957年,因出身官僚资产阶级家庭,婚后半年即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降职降薪的处理,从小学教导主任降下来,月薪从60元降为33元。文革时期,又被错定为"五一六分子""反革命分子",免去其教学资格,"发配"到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组织上的平反,二十年的"晦暗"生活才得以结束,不仅恢复了教学工作,也恢复了平静而奋进的生活,直到1984年退休。

1987年,在何老师不知多少次的申请和努力下,经建始县三里区委批准,何老师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向往已久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勤奋务实、奋战不息的共产党员。何老师退岗不休业,主动、积极、义务担当了国防教育事业,通过入伍从军的学生搭桥,先后与全国四面八方的270多名官兵建立了"忘年交式"的师生情,尽管自己家庭负担重,仍然激情满怀地坚持从微薄的退休工资中挤出钱来购买文具用品,先后与官兵们书信往来近3000封,不断激励着戍边卫国的军人坚守职责、报效祖国、点亮人生。

1991年,何老师被评为建始县"三好老干部";1992年5月25日,鄂西军分区政治部聘请何老师为"国防教育宣传员";1993年,湖北省军区和省委宣传部评选何老师为"湖北省十佳国防教育热心人";随后,中国国防报、湖北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2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1994年6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长城在他心中"播出了何老师的感人事迹;1998年2月26日,中央电视台在《夕阳红》栏目展示了何老师的国防教育风采。

1998年7月30日,何老师只身前往咸丰县慰问军烈属,在恩施转乘客车时,因为拥挤导致左侧筋骨受伤,强忍疼痛完成行程后,引发肺部感染,因医治无效于9月20日不幸病逝。

百年华诞忆恩师——追忆

特殊的师生情谊

我当年拜于何老师门下,是通过战友引荐的。1991年,我在武昌南望山某部服现役,同班的一个战友是建始籍的张声远,基于我们是同年入伍,又来自同一个自治州的老乡,关系自然就显得亲密一些。张声远是何老师的学生,我看了何老师与张声远互通的书信后,被何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诲人不倦的人生追求所感动,就主动去信拜师求教。从1991年7月23日,我收到了何老师的第一封来信,从那时算起,直到何老师去世前,七年时间内,何老师给我来了47封信,每一封都饱含着老师的殷殷期望,每一封都讲述着老人的人生哲理,每一封都凝聚着长辈的无限关爱,每一封都散发出忘年交的无拘无束……

我与何老师书信往来七年,真正相见当面受教的机会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92年6月26日,我作为武警总队汽修所合唱团的成员之一,刚参加完总队后勤部组织的"迎八一歌咏比赛"回到南湖驻地,就看见了专程到汉探军的何老师在战友张声远的陪同下来到了我的驻地。家乡来人了,更何况来的是素未谋面、敬仰已久的老师,我激动万分,平时的万语千言真的被急冻了,已是语无伦次,不知道该向老师表达什么?汇报什么?只是局促地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庞、听着老师爽朗的笑语,感受着老师慰问的温馨……第二次是1996年3月25日,当时我因为尾椎骨折住院治疗之后,回到武警支队卫生队做后续治疗,何老师知道我的病情后,专程从家乡赶过来看望我。我躺在病床上,看着满脸疼惜、满身疲惫的何老师,我感激不已的同时,更多的是愧疚,感激的是何老师年老体弱不惜劳苦专程看望我,愧疚的是我不应该惊扰到何老师……

百年华诞忆恩师——追忆

特殊的教化历程

何老师在七年时间内的所有来信我一直珍藏着,时不时地拿出来重温老师的教诲,信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铭记于心,其中不乏教化之言,精选几段以时时警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与新中国青年们的感情的建立、发展、巩固,大致可分为两个类型:其一是由师生情、革命情而发展到同志情;其二是由革命情、同志情而发展形成了真正的师生情,前者很难得,后者更鲜见,这种情感是牢不可破的。"

"5年按月计算是60个月,按天计算是1825天,人生是短暂的,这个人生价值账不可不算,把'5'扩展为'1825',自然天地就宽了。倒过来,再把'1825'浓缩为'5',则对完成时代使命的紧迫感就加强了,这便是人生哲学的浅释。"

"马克思解放思想的独具风格,刘少奇忍辱负重的不灭火焰,董必武65岁学习英、日、俄三种外语的惊人毅力等等,这都增添了我的精神力量,董老还有一句名言'学习当如卒过河'。"

"练口才,修心才,追求晚成才,成才没早迟。"

"11月17日是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与妇女部长刘惠馨两位烈士英勇就义五十周年,我积极配合做了不少宣传工作……这26岁烈士的'义炳千秋'之气概,多么令人敬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今天,政权掌握在我们手里,你们要用这枪杆子,保卫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把国内外敌对势力抛下的'和平演变'菌苗彻底消灭光。"

"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充实完善自己是十分重要的,革命先烈李大钊生前的座右铭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况'文化''道德'建设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抵制社会上出现的某些不足为奇的精神污染与防止不健康的意识形态病菌的侵入,就必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你们这一代青年生长在和平的环境里,没经过急风暴雨的考验,有时看到某种不正常的现象,或者当某人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就不能理直气壮的去对付了,因此,就需要我们去多学习一些主航道的东西,才能始终保持着我们已经确定了的正确航向。"

特殊的感悟心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党全国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什么是"红色基因"?我觉得红色基因不单单是祖辈在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担使命的浴血奋战精神,也有父辈在和平建设时期舍小家、顾大家、以忘我精神担使命的赤子拼搏情怀。所以,只要是一切爱国敬业、勇立潮头、积极向上、改革创新,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时代骄子都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楷模。

何顺琏老师出身"豪门",却身处贫困山区教书育人,退休之后仍不忘为党育人,仍不忘为国育才,仍不忘教化人心,仍不忘弘扬革命正气,何老师就是和平建设时期传承红色基因的楷模。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

我们要时时警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引领我们成长的前辈师长,不断学习,永远奋斗,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赢得未来。


编辑发布:黎海滨(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湖北省   国防教育   建始县   建始   老师   初心   华诞   老区   湖北   恩师   省长   美文   师生   基因   使命   热心人   红色   精神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