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会儿15

生产队时,我们社员的口头禅是:“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大家都以勤劳干活,朴素吃穿,即是一年中,每人分得小麦玉米一百多斤,红薯四五百斤和其它豆类杂粮。劳力多挣工分多的按人、劳6、4分或7、3分,就是队里除去交公粮、余粮、储备粮外剩余的粮食,60%按人口分,剩余的40%按有效工(扣去义务工)日分。这样的农户可分得更多。还有二斤棉花和食用油的条件下,也吃穿的无虑无忧。

那时兄弟姐妹们多,大部分家庭成员都是五六口人之多。能分得食用油十二斤以上,每月一斤,为了充实,在过年、元宵、中秋,腊八的十多个传统节日吃肉时,把肥的炸油,这样一年就有了充足的油水可吃

平时粗细粮各掺半蒸馍或煮面条拌玉米面糊饭,我们叫它沫糊面,大大的一锅,每人稠稠一碗或好几碗,也可加掺些豆子、酸菜,吃的香,撑的饱。晚饭时分的村内外,飘溢着香喷喷的农家饭味。只有过节时蒸一大锅白面馒头和饱子。

铺天盖地的红薯使大家吃得厌烦、酸胃,储藏的地儿也有限,就把它磨粉制成粉条或凉粉,这叫粗粮细做,常年备用或者卖掉。

分得的萝卜、韭菜、蒜、辣椒之类的蔬菜淹起来,也可采收一些红薯叶、杆和野菜,常年有菜吃。

烧水煮饭的柴火,成年人要到三五十里的山坡上去砍,农闲时向队长请假,起早贪黑拉回一大架子车。孩子们周日节假在田里拾些秸杆杂草树枝。我们靠近铁路线,蒸汽机火车喷出的煤渣落在两边,我们社员下工后,收集起来在火炉上做饭。政府部门也到外地采购些有烟、无烟煤,供冬天做饭取暖。

大家很会调理生活中的环节,利用每个有利条件,把加工食品的红薯渣,麦麸子,玉米皮和剩饭养猪卖钱。

养猪也有巧门,根据大猪吃料多,小猪吃料少,同时养几头大猪耗费食料,待到大猪快出栏时再添一头小猪,前赴后继地连续不断,提高了经济收益。

也有极少数好吃懒作的人,把分得的粮油大吃大喝,干活时怕脏怕累,到头来总是接续不住,他们的口头禅是:“今日有酒今日醉,明天没酒喝凉水"。对老幼弱残的贫困户政府有补助照顾的政策。

那时是勤劳朴素人的天下,没有懒惰贪财人的空间。违背了这样的规则,就生存的困难。

这是我们生产队,七十年代的真实写照,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促进了精打细算的持家好传统。也不知道别的农村是个啥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生产队   今日有酒今日醉   架子车   麦麸   食料   煤渣   面糊   社员   食用油   红薯   口头禅   美文   勤劳   朴素   玉米   剩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