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汉的“抉择”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王老汉的“抉择”

(网图侵删)

立秋了,终于立秋了。但是秋老虎的威力也不容小觑。太阳下山有一会儿了,大地的余温还烫得人浑身不舒服。恬静的小山村,偶尔能听见几声犬吠,路上不见一个行人。是呀,人们都还守着家里,等温度降下来,才出来活动,才出来享受这入秋的晚间惬意。

但村头的那棵老槐树下,坐着一个老人,比较年轻的老人,一个还没到70岁的老人。老人坐在这棵大树下的时间不短了,用小时做单位,已经五个数了。

走近一瞧,这个老人,是村里的王老汉。王老汉其实并不老,但全村人都称他为王老汉。这样的年龄,撑不起老汉这个词,但王老汉这个称呼,从他50岁时就开始被使用,具体来说,是他大儿子结婚的那一刻开始的。

王老汉大儿子王奎结婚的第二天,王老汉把儿子和新媳妇叫到大厅,自己坐在沙发上,清了清喉咙,煞有介事地说:

“王奎,现在你娶媳妇了,也就成家了,按照祖先传下来的惯例,从今天开始,我就是老汉了,家里的责任,你需要挑起来,我可以放手了,以后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享受晚年生活。”

从此,王老汉这个称呼诞生了。

现在,只见王老汉有些呆滞的望着远方,久久地望着。以脚为圆心扔着数不清的烟屁股。

“这该怎么办?愁死人了?”王老汉自言自语。

让王老汉为难的抉择,这是第二次,第一次发生在15年前。

那年,卧床四年的妻子,撒手一家老小,西归了。走时,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妻子去世还没过百天,一起打麻将的赵老头,神神秘秘地说:

“王老汉,我给你介绍个伴吧,我的远房表妹,丈夫车祸去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年龄比你小五岁,模样可俊了。”

“不,家里的走了还没百天,还不说这事。”

当时的王老汉还是很有原则的。

“成不成还是两可呢,咱先去瞧瞧模样。”

晚上,还是打着打麻将的幌子,赵老头带着王老汉来到了他李村的表妹家。

赵老头的表妹一亮相,就看直了王老汉的眼睛。这表妹,一米六八,比他死去的妻子至少高了一个头,不胖不瘦,胸不含,背不驼,梳着一把长辫子,四十多岁的人,还穿着裙子。比村里所有的女人都有味。

自古以来,男人都喜欢好看的女人,王老汉也不例外。回家后的王老汉,脑子里总是出现一米六八的身影。

再想想,他跟赵老头出门时,进门的那几个人是去干啥的,都是过来人,目的不说都明白。

这年头,寡妇都这么抢手。

可是,妻子去世还没过百天,这个口可怎么开?如果我不早下决定,一米六八跟了别人,那可怎么办?这事只能找孩子的舅舅来做孩子们的工作。

大舅子的原话是:“我姐走了,还没过百天,就做这件事,别人会笑话的。再说,王寡妇的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都还小,以后都要结婚成家,再加上你还没成家的女儿王娇,儿子王朝,王奎的负担多重。”

王奎是王老汉的大儿子,十六岁初中毕业就没再上学。不是不想上,也不是成绩跟不上,王奎从小到大的绰号可是“两个脑子”。这个绰号的由来有两个原因,一是脑袋大,二是脑子太好使。不上学主要是因为家里拿不出钱,喜欢自己潇洒的王老汉,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都成问题,哪有钱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学。

十六岁的王奎开始跟在大人后面干苦力。

王奎的同学高中毕业时,王奎是包工头的得力助手。

王奎的同学大学毕业时,王奎组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同学们都结婚时,王奎也结婚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媳妇是自个找的,彩礼是自己出的,房子也是自己买的的。

当然一家老小,所有的花销也是他支持着。

大舅子后来还说了:

“再过几年,王娇和王朝都结婚了,你也没有负担了,找一个同样没有负担的老伴,那样生活就比较简单顺心。”

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这是人的劣根性。

在大舅子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的王老汉,更想一米六八了,越想心里越痒痒。一个人在炕上翻来覆去了许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大招,一个能逼儿子就范的大招。

“王奎,我要去找你妈了。”

这句惊涑的话,高效率地召回了一双儿子和女儿。

“爸爸,你哪不舒服?”兄妹三人围着王老汉问,头上冒出来的汗珠子没有一个人擦拭。

“没有不舒服,就是一个人住着这么大的一个院落,寡的不行,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还不如去找你妈。”说着,王老汉还努力挤出了几滴眼泪。

知父莫若子。昨天舅舅来电中说的事,他可记得清清楚楚。

“爸爸,你就认定了李村的李姨。”

李姨就是一米六八。

“也不是就认定了,只是两个人在一块,能做个伴,不着急。”

“那就选个日子,把李姨接过来吧!”

又点燃了一支烟的王老汉,继续回想自己的第一次抉择。

跟李姨一块过门的,还有她的一双儿女李超和李平。家是热闹了,家也忙乱了。一个人的家,成了四个人的家。这四个人的家里自己这边,就自己一个人。自己还没有成家的一双儿女跟哥哥生活在一起。在自己家里自己好像成了倒插门的女婿。这个感觉,王老汉只敢想想,没有言语。

自己的儿女王娇、王朝,他俩上学,找工作,结婚,买房都是大儿子一手操办。他这个当爸的,没出过一分钱,没操过一分钟的心。

谁让自己生了个好儿子呢!

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说,那一大家子,幸好有王奎,否则活下去都是问题。

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还说,王老汉,上辈子肯定拯救过银河系,一辈子过得太潇洒了,该尽的责任没有尽多少,该享的福一分也没少。

一米六八能看上自己,也是因为自己的好儿子。这是一次发生口角时,一米六八亲口说的。

结婚了的一米六八,用起王奎来,特别理所当然,理直气壮。

“王奎,家里的大米不多了。”

晚上,王奎送回了一袋大米和许多肉蛋蔬菜。

“王奎,你爸爸想出去旅游。”

几天后,旅游团报好了,车票买好了,当然是两人份的。

“王奎,你爸爸咳嗽厉害了,邻居说烟的档次太低。”

从此,王老头的烟上了好几个台阶。

……

“王奎,你弟弟李超大专毕业了,你能帮忙找个工作吗?”

没过三天,李超在王奎公司上班了,材料员。

“王奎,你弟弟谈了个女朋友,她家那边的彩礼比较重,要20万。”

……

半年后,李姨兴高采烈地当上了婆婆。

事情发展到这,所有米虫都理所当然躺平着。其实,也不错。王老汉一生最不想干的事,就是有事情需要他解决。

事与愿违 。

大专毕业的李超,在王奎的公司当材料员,刚开始很满足。没过多久,开始嫌弃材料员收入低,自己要求去施工现场。

有追求,好呀,当哥的双手支持。

李超去了施工现场不久,项目经理反馈回来:李超乱开发票报账,他说李超,李超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哥的公司不就是我的吗?

更过分的是,李超仿照王奎的笔迹签字,拿回扣……

这尊大佛,公司肯定容不下了。

离开公司的李超,彻底躺平了,理所当然地带着一家大小当起了啃老族。

今天让王老汉为难的抉择还是因为李超。

今年春节,王奎的家搬到云台府小区。云台府小区是本地绿化面积最大,设施最齐全的一处高档小区。结婚时那套小房子就闲置了下来。

昨天晚上,吃饭时,李超说:

“叔,我哥已经搬到了云台府了,那套旧房子给我可以吗?”

“这个我做不了主。”王老汉实话实说。

晚上的被窝里,李姨的话特别坚决:

“王奎那套小房子,过户给李超,如果不行,我就不跟你过了。你看王奎把亲弟弟、亲妹妹都安排好了,李超在他那上个班都不行……”

昨晚一夜,王老汉没有合眼,这样的话,该如何向王奎开口?

孩子十六岁开始,自己就再没有尽过做父亲的责任。这一大家子全靠他来支撑,再说,王奎的两个孩子,自己和老伴都没有伸手帮过一次。

就在前几天,王奎的媳妇还说:“爸,你和李姨帮王朝媳妇接送接送孩子。”

王朝在哥哥的公司上班,大女儿上中班,小儿子六个月,媳妇每天抱着小的接大的,回来还要做饭,做家务……

可是老伴不同意,老伴说:

“王奎不是有钱吗?给弟弟家雇个保姆。李娇的女儿要上初中了,正是关键时候,需要人做饭,保证营养搭配……”

王奎媳妇听了,没说什么。但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王奎这个媳妇确实不错,是吃公家饭的人民教师。当时跟王奎结婚时,村里都轰动了。

“看人家王奎,没有正式工作,找了个有吃公家饭的媳妇。”说这句话的不是一个人,把邻里的艳羡表现得特别淋漓尽致。

这么多年来,王奎媳妇长嫂如母,照顾弟弟妹妹,从没有私心。就开口提了一个要求,还不是为自己提的,老伴都不答应。

人心都是肉长的。

如今,要房子这件事,我还怎么好意思开口呢?我还需要开口吗?

王老汉苦恼着,呆呆地看着袅袅上升的烟路……

突然,王老汉眼睛一亮,收回目光,站起了身,向家的方向走去,走得特别有力量!

王老汉的“抉择”

(网图侵删)

#故事##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头条##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大舅子   王朝   大儿子   老伴   表妹   美文   媳妇   老头   弟弟   家里   妻子   儿子   老人   女儿   房子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