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监视敌情

严密监视敌情

作者:平伟明

一一一观察兵眼中的自卫还击战之五

登上四连山,一眼望两国

一一一一更想不到的是我们的目的地,除了不是意念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昆明,而是一直向南向南……

离开实行军管,全副武装执勤军人警卫的小火车南站,转场火车东站,时间在协调不一致的交错间,已从天明转入夜暗。我们新兵连,分为三列纵队,也就是三个班,我们班长好像是张开智,从贵阳到昆明东站前刘医助,一直要求我排在班组的最后面,到了部队后才知道,这是个副班长的位置,除了最前面的排头兵班长之外,他就是全班“第二号首长"了,替换了个能说会道还爱管事的大个子,此人日后还挺有出息的,刘医助在车站广场明亮的灯柱下,把我调到中间,至此朦朦胧胧当了一天的新兵副班长在朦朦胧胧的无意识中失去,真可谓来之容易,失之更容易。一个大白天耗掉之后,我们终于鱼贯而入踊入闷罐车,说明南下的部队很多,时间紧,任务重,出现调度上的不一致,在所难免,实则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

我们34人的新兵连,除了刘医助和何参谋是毫无争议的连首长,其余都是新兵蛋子,除了几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外,别的都是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本分,老实,听话的第一次出远门的乖娃娃,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听从干部安排。进了车里才知道锅儿是铁做的,里面撒了点稻草,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没有水电,卫生间,餐车,外面人把中间的沉重的拉门往边上一拉,哐当一声,里面漆黑一片,我们生活在黑暗之中,度过不允许停靠的车站和远处的村镇,透过未严缝的车厢缝隙,才可见到一丝丝光亮,偌大的车厢里,经过一日的疲惫奔波和困顿,大家东倒西歪,各自寻找自己的睡觉之处,人员的走动不时踩痛了别人的骨肉,发出痛叫声叫骂声,王运和和刘刚相当负责,不时提醒人们少走动,走时慢点,注意安全,小心别踩到别人,他们洪亮的嗓门安顿了人们的宁静,获得了片刻的休息,哐当哐当的铁轮声与铁轨在一起发出的金属摩擦声,在夜暗的空中发出有规律的,绝对是不美妙的交响乐的节奏而进入甜蜜的梦乡,打着呼呼噜噜的噗汗声,在一阵哎呦的惨叫声中,不知谁谁谁踩住了谁谁谁的痛脚,一阵阵嬉笑,又增添了佐料。闷罐车的外表是小时候只在打仗的故事片里看到,里面发生的故事远比电影里的精彩十倍百倍,时间久了,有人尿急了,揣着自己的"枪"四处寻找枪眼,随着车厢的细缝,一射了之,跟冲锋枪一样,一扫而光,直到弹尽粮绝。屎胀了,可就不好解决了,急得叫唤,敲窗踢门,都无济于事,咋办?只能憋着忍着缩回去。小便由于车子的抖动,难免撒漏在车里,撒尿的人多了,臭气的余味不时飘进鼻孔,难闻也得闻,我们盼望着快快下火车,好在昆明到开远不算太远,才200多公里,比起去新疆入伍的新兵,一连坐七天七夜的闷罐车,我们真是幸福到了天山脚下葡萄沟里了。闷罐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作为运兵的主要工具,随着国力增强,运兵工具得以改善,直到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的2008年才结束了它的辉煌使命。它的优点是运兵载重量大,装人多,封闭式管理,方便。最大的缺点显而易见,是人太难受,怪味难闻,上下困难,关开门力气要大。

一一一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细缝   向南   闷罐车   铁轮   军管   敌情   昆明   东站   难闻   首长   新兵   严密   美文   车厢   班长   部队   火车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