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收的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我生活在农村,每年春种秋收,我一点点长大,也看到了我们农村每年都有不一样的变化。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几十年过去,现在想想还是很惊人的。我的家乡在长白山余脉,松花江的支流,土地肥沃,是世界闻名的黑土地地带。松嫩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适合农业生产,粮食单产量不错。每年一季庄稼,其余时间进入霜冻期土地也休养生息。

小时候我们都有农忙假,放假的时候要帮大人干农活。那时候都是把苞米棒子带叶子掰回来,堆在院子里,小山一样的苞米堆。一家老小齐上阵,扒叶子。弄得满院子的苞米叶子,苞米叶子也不能浪费,有牛的人家就喂牛了。没有牛的人家就是现成的烧柴。那扒苞米的景象我现在还印象深刻。那时也没有什么网络,手机,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奋战,欢声笑语也不断从院子里飘出来。点着灯一干就干到什么时候。现在可能再也看不到那种景象了。拉苞米也是牛车,走得慢悠悠的。总之那时候干什么都是慢节奏的。不像现在拖拉机到处都是,各种型号各种用途。牛车也退出了运输的大军,不再是主要生产力了。要是在道上看见了牛车反而觉得很突兀。而我的孩子别说帮家里干活,自己的事还弄不明白。对比我们小时候要幸福太多了。她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干活把手都弄得全是小口,那种疼是什么感觉。也不会知道要怎么把上万斤的粮食从地里一点点扛出来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那时候就想什么时候要是有能收苞米的机械,我们就彻底解放。很荣幸,我的有生之年迎来这样的好时候。东北有的时候雪来的特别早。有的年份,苞米还没上好,大雪已经来了。那时候就特难干活了。我生孩子那年就是。我老公,我爸,我公公都得穿大雨靴去地里干活。雪混合着雨,地里泥泞不堪。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干活。所以每年的十月中旬,在地里看到灯光一点不奇怪,那是带着头灯干活的人。前几天我姐夫还在地里割苞米到半夜呢。如果不抓紧时间干,像那年雪来早了,就更不好干活了。近几年收割机的出现让我们摆脱了掰苞米的艰苦劳动,也避免了下雪了,苞米还没收完的囧境。比起以前好了很多。可我的公公已经去世多年,他没能看到机械收苞米的可喜景象。我爸也干不了那么重的体力活了。可在雨水多的年份,有些涝洼地还是影响机械作业的。听说过新型的收割机不计较地块环境,什么情况都能干活,不过我们这儿还没有普及。在不远的将来也一定会得到推广。

总之,机械的普及是大势所趋。我们现在还能在地里干活。等到我们的下一代可能连地都不会进了。大量的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走进城市,走进工厂。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不久也就会实现。到那时,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劳作也只能是一种怀念了。就像我小时候拎着小筐播种子,仿佛是那么的遥远。现在都是种子化肥一次进地,而且是机械播种,再也不用人工了。


关于秋收的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关于秋收的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头灯   松花江   小口   长白山   松嫩平原   苞米   收割机   牛车   公公   美文   年份   景象   粮食   叶子   小时候   机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