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增先:不真诚的作品,即使获奖,也不会长久

方增先:不真诚的作品,即使获奖,也不会长久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


文/画 方增先


中国画要求一气呵成,尤其是水墨画,在画时必须情绪饱满、思想集中,下笔一气而成。中国画要求在一个画幅内,气势通顺流畅,要求笔笔相互映带。前人所谓“一笔书”、“一笔画”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一气呵成不是要求作画时一笔到底,中间不能少停。其意思是下笔应该放胆挥毫,心无碍滞,自头到底,笔笔流畅有生气。不能画一笔想一笔,有别于小姑娘初学描花,细心有余,而胆量不足。有些较巨幅而繁杂的画,也可能是十天半月而成,但完成后,仍然要通幅气脉连绵贯通。


方增先:不真诚的作品,即使获奖,也不会长久

方增先《说红书》


西洋画通过颜色的明暗对比来提升立体度,中国画的墨色语言是浓淡干涩,看上去比较随意。”而看上去很随意的“一笔”,并不是真的随心所欲,“这一笔空,那一笔实,每一笔都是提前设计好的,比工笔还要用心,但看上去的效果又是‘随意的’。


我觉得我一生走过的艺术道路,是一个苦行僧的路,我虽然知道不少有成就的艺术家,是“玩”艺术的结果。大约艺术也是随缘而发。


在我身上除了苦行僧那样的路以外,我不可能去幻想此外的非分的可能性。但是苦行僧有苦行僧的“道”,也有苦行僧以苦为甜的“乐”。我是那种在乱草泥泞中寻找一条小路的人。


方增先:不真诚的作品,即使获奖,也不会长久

方增先《母亲》


我曾经看到过中西结合首先要“两个一瓶醋”的说法。意思显然是两种文化的结合,要求两种文化都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切入点。可见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找到切合点,这二者都非同小可。


深入是无止境的,找切合点,如果没有前面所述的深入,又如何入手?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怎样オ能算学成一瓶醋,恐很难找到答案。


所以,艺术的无尽探求也许是和星际探求一样,既要实际,又要激情。但如果寻根究底,很可能一脸的茫然。


方增先:不真诚的作品,即使获奖,也不会长久

方增先《雪域高阳》


人的资质、智力、聪明,是天生的。学问是后天的,也许加强修养十分重要。


美术的修养,除了文化、审美的视觉修养是重点,临摹也不可少,读画、看画更不可少。


看画只是一种欣赏艺术,而读画是研究其中妙理。如有妙悟,也就能得此中之“道”了。审美的妙悟,是一步步深入的,我亲见潘天寿、陆俨少到了晚年,仍练习书法不断,这是因为即使到了老年,他们在书画方面仍旧不断地有所妙悟。


方增先:不真诚的作品,即使获奖,也不会长久

方增先《佛珠》


我也看到有些人,走到一定时期会忽然间失去感觉,那样还谈得上妙悟吗?深层的妙悟是慢慢深入进去的。要衡量艺术悟性,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一把说清楚的尺子。


看起来,摸着石子过河,在艺术上也往往是比较可行的办法,每件事只有在实践中往前迈步。也许我用草稿去寻找,已经付出很大努カ,每画完一幅比较满意的草图,前面废稿总是在十幅上下。有时候废画三千,一无所获。几年中,是不是已经画了几千幅?我自己也无法統计,失败是一种鞭策,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自以为是。


方增先:不真诚的作品,即使获奖,也不会长久

《工人的女儿》1973年


老大徒伤悲是于事无益的,唯一可行的,是尽可能地抓紧。“借用恩怨在何许?一语不答重行行。”昊昌硕的这句诗,我一直都特别喜欢,那就努力再努力,做一个行行复行行的跋涉者吧。


搞艺术要全心全意,要沉得住,它好比是马拉松赛跑。画的每一笔都要有分量,有来历,不然会像豆腐渣建筑,基础不牢是要坍塌的。


一个好的艺术家,必须要贴近时代、关注民生、尊崇自然,要以高水准而且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搞艺术光靠聪明不行的,何况现在有些人是在耍小聪明,目的是获奖,这是走了偏道。艺术需要的是一种很自然的、发自内心追求的东西,不真诚的作品,即使获奖,生命力也是不会长久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马拉松赛跑   西洋画   算学   寻根究底   粒粒皆辛苦   气脉   苦行僧   中国画   美文   修养   艺术家   会长   流畅   随意   聪明   艺术   作品   文化   方增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