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就“火眼金睛”的人性天眼?

学习人性就是要对任何人和事,用“人性天眼”去审视,为什么说是“天眼”呢?因为你学会了人性之后,看任何人都是透明的,这就是所谓的“天眼”。别人喜欢什么,别人的意图是什么,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都能在极短的时间看透。所以平时就要习惯用人性视角去看问题。比如:看电影,看书,看人,看事都可以用人性视角去审视,这样就能快速练就自己的“火眼金睛”。

今天看了《资治通鉴》一段故事。张耳和陈馀劝陈胜不要先称王,应先把被秦国灭掉的六国的后代扶植起来,以树立秦国的敌对势力。表面看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是用人性视角审视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张耳和陈馀原本是魏国人,魏国被秦国灭掉以后,他俩来到秦国干着看大门的差事以谋生,可以说他们心里想的肯定是魏国,只是苟且先在秦国糊口而已。讨伐秦国对他们来说,就是再重要也只能排在第二的位置,而他们最希望的是复兴魏国。所以他们一听说陈胜讨伐秦国的大旗竖起来以后,就看到了“机会”,就来投奔陈胜。而陈胜的目标则很明确,就是“灭掉秦国”!这才是陈胜唯一的利益,换言之要么灭掉秦国,要么被秦国灭掉,没有第二条路。

陈胜称王,从陈胜的角度讲是有利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及早称王,更容易号召更多人,对下一步讨伐秦国是有利的。而先不称王,去扶植被秦国灭掉的六国的后代,这无疑是要扶植更多势力,扶植这些势力只会为未来灭掉秦国后增添各种不稳定性。而张耳,陈馀的目的正是想“乱中取利”。后来实事也证明了这一点。张耳,陈馀献策让陈胜攻伐原赵国的旧地,陈胜允许了,派了两个心腹和张耳,陈馀一起去。果然,离开陈胜的视线,张耳,陈馀的阴谋就显露出来了。他们教唆武臣称王,并且出谋划策帮武臣反过来对付陈胜。紧接着他俩的地位也随之提升,一个封为大将军,一个封为丞相。这为他们以后更大的野心预先捞取到了资本。其实从张耳和陈馀的第一次献策开始,如果用人性视角审视,就能看出他俩是有野心的人物,并非和陈胜是一条心的。

所以学会人性之后,几乎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被你锁定的死死地,丝毫钻不了空子,因为他的所思所想都逃不出人性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天眼   火眼金睛   魏国   秦国   人性   目的   不稳定性   旧地   这一点   美文   后代   野心   用人   视角   势力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