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恋情”:二战结束后,苏联妇女与日军战俘为何主动通婚?

1945年,德国纳粹宣布投降,欧洲战场的战事终于告终。然而在远东战场,日军却仍然在垂死挣扎,迟迟不肯投降。

8月份,在远东边境集结的苏联红军越过中苏、中蒙边境,从三个方向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最后的袭击,不得不说,苏联红军的确是压死日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殊的“恋情”:二战结束后,苏联妇女与日军战俘为何主动通婚?

在苏联远东一方面军、远东二方面军以及外贝加尔方面军的夹击之下,日军终于在8月15日宣布投降。30日,中国东北部和朝鲜北部的日本军队全部被解除武装。苏军将近60万的日军战俘暂时被关押在中国东北的日军战俘营,不久后,大部分战俘被陆续押解到苏联国内,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被遣往外蒙古。

据一位名叫谢拉菲玛·多尔戈娃的女市民回忆:当时有非常多的市民都在火车站等了好多天,日本人刚下火车,所有的市民都向他们扑去,为的就是抢夺他们随身携带来的东西。

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其实非常贫穷。而日本战俘中不乏关东军高级军官,他们随身携带了许多好东西,如枕头、睡衣、相机、画笔等,在一贫如洗的苏联人看来,这些东西可以称得上宝贝。

之后,被送到苏联境内的日本战俘被分派到了不同地方做劳役,为了缓解战后苏联男性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日本战俘参与了苏联境内的多种劳动,如建房子、种地、捕鱼、采矿等。两年之后,经过日本政府的多次恳求,苏联才开始分批遣返这些日军战俘。

特殊的“恋情”:二战结束后,苏联妇女与日军战俘为何主动通婚?

在这些日军战俘之中,幸运的战俘能够活着回到日本,与家人团聚,但是也有很多不幸的人,直到最后死了,尸骨都仍然埋在西伯利亚高原的某个不知名地区。除了这些结局之外,还有一类日本战俘尤为特殊,他们就是曾经与苏联妇女通婚的日本战俘。

作为战败的一方,日军竟然在苏联境内与苏联的女子结婚,这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事实上,这在当时并不少见。

苏联作为日本曾经的敌对国,明面上会对苏联妇女与日军战俘的交流进行诸多限制,但是实际上,苏联政府并不反对这种特别的“跨国婚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时苏联国内真的没有多少男人了。别看苏联在二战中大出风头,先是在欧洲战场阻止了德军的东进,随后又在远东战场中驰援中国,让日本不得不宣布投降,确实一度很辉煌,但是这却是以牺牲苏联国内经济建设和男人总数为代价的。

苏联在二战中征发了大量男子参军入伍,几乎所有的苏联男人都上了战场,家里只剩下老人、小孩和妇女,而最后能活着回家的人却很少,这就造成了二战之后,苏联国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1940年,苏联集体农庄的男女比例为1:1.1,而到1945年这一比例已经变化为1:2.7,可见当时有大量的苏联妇女都成了寡妇。

特殊的“恋情”:二战结束后,苏联妇女与日军战俘为何主动通婚?

然而对于处在战后恢复期的苏联来说,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人口发展,都需要大量的男性劳动力。此时,几十万的日军战俘就成了为数不小的男性劳动力补充部分,所以为了安抚住这些劳动力,苏联在暗地里是不会反对日军战俘与苏联妇女的通婚的。

而就苏联妇女个人来说,与日军战俘在一起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或许是因为纯洁的爱情,或许是因为个人生理上的需要,或者是因为精神上的孤寂,或许是因为物质上的诱惑。成婚的妇女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家庭里失去了重要的生产劳动力,生活并不容易;而对于年轻的女子来说,在适婚年龄却仍然找不到适合的配偶成婚,这也让许多苏联妇女十分焦急。

而且,日本男人与传统的苏联男人很不一样,他们老实、诚恳而且特别勤劳,这是最能吸引苏联妇女的重要特质。而日军战俘与苏联妇女之间,也不乏感人的故事。

2005年5月20日,俄罗斯的剧院舞台上演了一出以爱情为主题的戏剧,故事的原型就是当年的日本战俘与苏联妇女的情话。

特殊的“恋情”:二战结束后,苏联妇女与日军战俘为何主动通婚?

故事的女主人公名叫季娜伊达,是克维托克幼儿园的一名厨师,她曾在年轻的时候嫁给一个苏联男人,但是男人粗暴、蛮横,经常对季娜拳打脚踢,在身心遭受重创之后,季娜伊达选择离开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来到幼儿园里工作。

就是在这里,她结识了在幼儿园里做运水工人的一位日本男人,村里的人不知道他的日本名字,于是都叫他伊万。伊万安静、通情达理且勤劳,季娜伊达被他吸引了,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并且育有两个女儿。伊万曾想过加入苏联国籍,以便正式与季娜伊达成婚,然而就在不久之后他就被遣返回日本,仅给季娜伊达留下一封书信,信中满是歉意和不舍,但是却没有改变两人最后的结局。

也就是在这封信里,季娜伊达才得知伊万的日本名字,原来他叫二木。更为不幸的是,在二木乘船返回日本的途中,大船遇上风浪,所有的人都被淹死了。此后,季娜伊娃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爱人。

相似的悲剧还发生在许多此类异国恋情之中,可以说,日本战俘与苏联妇女的爱情大多数都是以悲剧结尾的。

特殊的“恋情”:二战结束后,苏联妇女与日军战俘为何主动通婚?

俄罗斯的一位史学博士库兹明内特则认为,日军战俘是出于物质上的意图才会和苏联妇女在一起的。当时日军战俘营中就有非常多女性管理员,她们大多数是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家里拥有大量的牲口、可以雇佣劳动力。

日军战俘想尽办法接近她们,并与之发生关系,为的就是给自己寻找一个“依靠”。如果能够顺利与劳改营中的女性管理者交往,她们必定能够看在情面上为自己免去日常繁重的劳动任务,这样自己便不再需要那么辛苦地从早到晚一直在干活。而且,这些出身富裕的女性还可能将他们从劳改营中“解救”出来,因为她们可以以家族的名义向劳改营购买日军战俘作为自己家里的劳动力。

此时的日军战俘对苏联政府的态度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想的是,如果能够脱离战俘的身份的话,至少生命安全能够得到一点保证。因此,许多日军战俘也十分愿意与这类苏联女性进行“友好的国际交往”。

特殊的“恋情”:二战结束后,苏联妇女与日军战俘为何主动通婚?

然而,苏联政府对此类妇女与日军战俘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允许这种关系存在的。一旦劳改营女性管理者与日军战俘之间有不正当关系被发现,这些女性将会面临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境遇。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会冒着生命危险继续保持这种关系。

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日军战俘与苏联妇女的通婚是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过的。在这些案例中,也不乏像戏剧中那样真挚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而在那之后,有的日本人在结婚之后就顺其自然地加入了苏联国籍,摆脱了日本人的身份,从此长居西伯利亚;也有的人在得知可以回国的消息之后就匆匆撇下爱人,回到日本与家人团聚;还有的人是无处可去,最后孤独地死在苏联。

无论是哪一种结局,总是有令人惋惜的地方啊!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昔日那些异国的爱情却让人怜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苏联   战俘   关东军   日军   西伯利亚   远东   妇女   日本人   日本   战后   美文   劳动力   中国   恋情   战场   主动   女性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