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解释: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老子认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具备含蓄、内敛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为人处世上游刃有余、置危险于身外。如此看来,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是幸福的人,因为才能不仅能带来荣耀,也能导致灾难。才能让人羨慕,也让人嫉妒。

道德之学是探寻大道、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涵养品德、超越自我的学问。道德有成之人,虽有“大直”之德,“大巧”之能、“大辩”之才、“大赢”之获,却从不自我炫耀,留给别人的印象是“屈”、“拙”、“讷”、“诎”。体现了有道之人一切自我行为都完全遵循客观规律。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积极地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是十分必要的,但绝不能恃才傲物,要养成一种平和谦虚的品行。古人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它告诫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谦虚中善学,在内敛中进步,而不要不知天高地厚,摆出一副唯我独尊。

俗话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不要看不起老师、师傅或是长者,不要总觉得别人不如你,提醒年轻朋友,谦虚始终是美德!最完美的物质,看起来是有欠缺的,所以才能发挥永不衰竭的作用,最盈满的物质,看上去却是空虚的,所以它的作用永无穷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益寿延年   荣耀   善辩   恃才傲物   持重   委曲   唯我独尊   身外   美文   老子   物质   道德   作用   自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