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毛泽东》(之四)

《逆境中的毛泽东》(之四)

------在山沟里筹建共和国

故事整理:生如琼花(陈慧飞)

《逆境中的毛泽东》(之四)

19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和苏维埃运动的开展,红军又打下了几块地方。早期,共产党打的还是国民党的旗帜。自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形成了28县拥有250万人口和5万红军的广大根据地后,国民党内部由于矛盾分化,暂时无力组织新的“围剿”。因此,苏区获得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这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在共产国际的敦促下,中共中央于9月21日再次做出决议:“中央苏区必须在十月革命节正式成立苏维埃全国临时中央政府”。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东进闽西,休整补充,并筹备在福建长汀举行“一苏大会”,以长汀为中心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但到了长汀,毛泽东和朱德认为:江西瑞金比福建长汀更适合“建都”;于是果断地对原定部署做出调整。

1931年10月3日,大家听完邓小平的汇报后,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红军主力不再全部东移福建,而是留驻赣南诸县,红军总部也不再移驻长汀。在瑞金筹建共和国首都,便也水到渠成。

瑞金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境内,群山环抱,层峦叠嶂。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像高高耸立的宝塔,把这个小山城装点得格外宏伟壮丽。从地理位置上看,瑞金处于中央苏区的中心,地形复杂,交通闭塞,是当时敌强我弱条件下建立红色政权的理想之地。从经济条件看,瑞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以保证中央机关和红军的给养;从政治条件看,瑞金长期没有国民党正规军驻防,地主武装力量薄弱,民众政治觉悟高,群众基础好,建立苏维埃全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要在这几千人居住的小城镇找一间能为“一苏大会”容纳千人以上的房子还真不容易。邓小平、项英他们根据毛泽东的主意到乡下去找。在离县城五公里的叶坪村找到一幢大型建筑--谢氏祠堂。

项英指着谢氏祠堂说:“这个祠堂又大又气派,要是改装一下开会倒是挺适合。我们进去看看。”

他们走进祠堂里,有前正两厅,中间有个天井。红石木柱,四周是奔马浮雕,屋檐处绘有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鸟图案。迎面正厅用花格屏风隔出一座神龛,神龛上竖着一排排灵牌,灵牌下有香炉,有的香炉上还有正在燃烧的香烛。

邓小平说:“这里是谢氏家族的祭坛”。

可不一会,谢氏家族的人拿的拿钉耙,拿的拿鸟铳和锄头将谢氏祠堂围得紧紧,有的扬言要和苏维埃的人拼命......。

面对来之不友善的谢氏族人,邓小平要项英同志先走,他和谢唯俊留下来和乡苏主席、村苏主席进行沟通。

对“一苏大会”的会址问题,苏区中央局成员还开了专门研究会。为了尊重谢氏群众的信仰和对先祖的感情,项英提议:另建一所大房子安置谢氏祖先的灵位和他们祭坛之用,以房换房。

毛泽东和大家都表示赞成。为此,毛泽东还特意交代负者看风水的罗揖:“罗先生,按农村规矩把好事做到底,选个风水宝地,选个动工吉日。祠堂建成后,再选个移灵的吉日。老表信你,可别让他们失望哟!”罗揖直点头称“是”。

项英无不佩服毛泽东:“老毛,农村这一套你太熟悉了。”

1931年11月1日至5日,苏区中央局在瑞金驻地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史称“赣南会议”。那几日,凉风阵阵,秋雨潇潇,寒意袭人。枯叶蝶片片纷飞,零落成泥。

坐在主席台正中央的是毛泽东,会议开始由毛泽东主持。在场的有: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项英和郭化若等。他报告了三次反“围剿”的经过,以及“九一八”以后的全国形势,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势必引起全国人民的抗日高潮,国内阶级关系必将发生变化。可顾作霖他们立即发言攻击,给了毛泽东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说:日本占领东北主要是为了进攻苏联,不作此估计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所以,党中央提出保卫苏联的口号。

毛泽东沉着地听着,不争辩,只是心情很沉重,一个劲地抽烟。

不久,会议转入批判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右倾错误。有几位同志的发言,言词激烈地朝毛泽东批过去。一顶顶“富农路线”、“狭隘经验论”的帽子毫不客气地朝他头上扣。

郭化若从没见过如此火药味的会议,吃惊得把笔都掉在地上,连记录都无法做下去。

毛泽东以忧郁的目光接受着他们的批评,不争辩,还是一个劲地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他知道:批判他的火力来自上海党中央和共产国际。

当顾作霖质问:“山沟里有马列主义吗?”

邓小平马上站了起来:“山沟里当然有马列主义!要不这一大片根据地怎么打下来的?”

陈毅更是以大无畏的气概说:“山沟里的马列主义有山沟里的特色,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否定毛泽东的主张,又拿不出更好的主张来,是很危险的!别看现在苏区方圆几百里,红军数万人,打几仗就要垮台。”顾作霖批评他:“你这是眼睛里只盯着几个县的机会主义。”陈毅反唇相讥:没有这几个县谈什么建立共和国?没有这几个县革命的屁股坐哪里?你们说上海无产阶级强大,怎么不呆在上海,跑到苏区来做什么?

一轮轮的唇枪舌剑,使得会议一度紧张。

散会后,毛泽东仍坐在那不停地抽烟。反“右倾”对毛泽东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他在自我调整起伏难平的心绪。

夜,渐渐很深。窗外,隐约听到犬吠之声。作为即将担任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却连着几天受到猛烈的批判,他静静地坐在那里思忖,心潮起伏……。

2021.5.19

《逆境中的毛泽东》(之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苏维埃   长汀   瑞金   党中央   灵牌   苏区   马列主义   祠堂   山沟   共和国   福建   中央政府   逆境   红军   美文   中央   会议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