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原文】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解析】

蒙卦:通泰。不是我有求于幼稚愚昧的人,而是幼稚愚昧的人有求于我。第一次占筮,神灵告诉了他。轻慢不敬地再三占筮,轻慢不敬的占筮,神灵就不会告诉他。但还是吉利的卜问。

《象辞》说:上卦为艮,象征山;下卦为坎,象征泉。山下有泉,泉水喷涌而出,这是蒙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一往无前的山泉,从而以果敢坚毅的行动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蒙卦象征童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年幼无知的童子,而是年幼无知的童子有求于我。初次前来占筮,告诉他吉凶;接二连三地占筮,便是对占筮的轻侮和亵渎,如此,则不再告诉吉凶。但筮得此卦,无论做什么都有利。初六启发愚昧无知的人以增进其智慧,宜于树立楷模,以启发人,使人不犯罪过;如果智慧初开就急于外出做事,行动将非常艰难。九二被愚昧无知的人所包围、环绕,有时未必不是好事。迎娶贤淑女子为妻,吉祥;连儿辈也会有家室。六三不宜娶这个女子为妻,因为她眼中所见的只是美貌郎君,遇到这样的男人她就自食其身,这种婚姻有害无益。六四被年幼无知的童子所围绕,终究要遭遇艰难。六五年幼无知的童子正受启发,必获吉祥。上九惊醒愚昧无知的人,不宜采用暴烈行动,而宜采用防御贼寇的和缓方式。

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用智慧统领知识

《蒙卦》中的“蒙”指的就是发蒙启发,在《蒙卦》初六记载的“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中很深刻地说明了“蒙”的作用;同时在《蒙卦》上九记载的“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中指出,启蒙教育一定要及早实施,防患于未然。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他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这也就是说,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即学以致用的过程。

全球重要的电子工业制造基地深圳、台湾等地,高级技工的身价一天天看涨,部分空有学历本本的硕士、博士的薪水表有被赶超的危机了。老观念中,像深圳这类靠电子制造业等所谓高科技起家的新兴城市,一本花红柳绿的学历证是起码的敲门砖。但现在,如果这个学历本本没有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经验附着在上面,那还真不如一个八级工手头的钳子和焊枪。

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根据实际的体验而熟悉世故的人,和单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却不谙人情世故者,不但有根本上的差异,而且比后者更优秀。不谙世故的学者,就像牛顿一样,是透过三棱镜看光线,用颜色把人类分类,这个人是这种颜色,那个人是那种颜色。而经验丰富的染匠却不同,他们知道颜色有明度、有彩度,也知道虽然看起来是一种颜色,其实它是由种种颜色混合而成的。事实上在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只用一种颜色构成的人,或多或少都混合了其他颜色,掺入了其他的影子。不仅如此,正如丝会随着光线照射的角度,而变幻出各种颜色一般,而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而变换不同颜色的,正是人。

以上这些,只要是略谙世事的人都能理解。但是,脱离社会,独自关在研究室里,满怀自信的学者却无法知道。因为这类事不是光使用头脑就可以想明白的。于是,这些学究尽管想将所学付诸实践,却往往发现两者无法协调。例如,没看过别人游泳的人,或者没学过游泳的人,即使看过许多讲解游泳的书,十分了解游泳的原理和要点,也无法学会游泳!你只有下水亲自去试才能学会它。

因此,这类人和那些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而熟知世事的人截然不同。例如,后一类人不仅也同样知道“赞美”的威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懂得分辨应该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使用这种武器最好,也就是他们懂得对症下药。他们很少直接赞美别人,总是运用委婉的、比喻或暗示的手法来进行。

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把到目前为止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本身的见闻归纳起来,再加上自己的判断,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行为模式、礼仪礼节。接下来的工作,只剩下了解人情世故,且多加磨炼了。你不妨多看看有关社会学方面的书,把书上所写的和现实生活加以比较。如果不实际踏入社会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则无法活用那些辛苦得来的知识,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很多人抱怨自已的命不好: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在富贵人家,而自已却出生在贫穷家庭;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在发达的大城市,而自已却出生在交通不便的穷山村 … ,这些不公平是上帝安排的,我们无法选择,但上帝也给我们每个人开了一扇门,只要你找到了这扇门,你就可以改变自已的命运。这扇门就是学习,学习能改变命运。

为什么学习能改变命运呢?在好的环境下和差的条件下出生的正常婴儿,他们的生理结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出生时他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为什么若干年后他们之间就产生了差距,前者坐在舒适的办公室工作并拿着高薪,而后者收入少得可怜却在烈日下工作。这是什么原因呢?排除一些次要因素外(如凭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待遇主要是与他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大小有关,而为社会作贡献要靠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手段就是学习。也就是说,决定你命运的不是出生环境,而是你的知识和能力。

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在条件差的环境下出生的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享受不到好的教育,这是事实,但这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的,别人因为有好的老师、好的教学设备,十分钟记住一个单词,你可以花十五分钟,这好像不公平,你比别人多花了五分钟,其实不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你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了自已的意志,通过你的努力和更多的付出,当你和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同样的学习或工作环境)时,你以前培养的吃苦精神和意志使你很容易超过优越环境出生的人。因此就不难理解一些杰出的人才往往是一些穷苦出身的人。

每当站在讲台上看到那些衣着朴素却又在聚精会神听讲学生时,每当在书店遇到那些脸膛黝黑、衣服上还沾点灰尘和汗渍的打工者在看书时,我油然而生敬意,这是一些上帝不公平,让他们生长在无耐的环境下,但他们又不甘心想改变自已命运的人啊!我相信只要他们能坚持,上帝就会将好的命运赐给他们。

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不要为你的环境比别人差而苦恼,真正决定你命运的不是环境,而是你的知识和能力,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手段就是学习。只要你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努力学习,你的命运就开始在改变了!

生活是一部大课本。有志向的年轻人要善于读生活这本“无字书”,体悟成败之理。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人要有较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也是要人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利用知识处理各种事情。丰富的阅历也是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资本,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的阅历一般较少,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注重书本知识,也要注重生活、社会中的知识积累。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学习获取知识诚然重要,但实践获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有很多的知识但却不知如何应用,那么你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鲁迅说:“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死的知识不但对人无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可能出现害处,就像古时候纸上谈兵的赵括无法避免失败。因此,你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

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你应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使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你还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黄金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作用。

通过阅读“有字之书”,你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前人的学以致用经验,并从中取得借鉴,避免走岔道、走弯路;通过读“无字之书”,你可以了解现实,认识世界,并从“创造历史”的人那里学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

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你要想读好“无字之书”,就必须脚踏实地,有深入调查及求实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可以帮你纠正“有字之书”中的错误,掌握真正的知识,而且能够让你学到新的知识。譬如苏轼曾写过一篇游记《石钟山记》,他通过亲临绝壁深潭实地考察而纠正了唐代李勃因石钟山有两块石头“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而得名的说法,对于北魏郦道元的“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的说法进行了肯定。

又如,书中所写的亚里斯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是依物体本身的轻重决定的理论,学者们都没有加以证明就全盘地接受了。因为在当时学者的心目中,除了上帝,只有亚里斯多德永远是对的。但是,年仅25岁的伽利略却因善于读“无字之书”,通过进行试验把亚里斯多德的错误理论推翻了。

要想读好“无字之书”,必须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在《红楼梦》的第二回描写了黛玉初到贾府的情形,“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于是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也因此观察到了贾府很多“与别家不同”的地方。

读“有字之书”必须进正规大学,而读“无字之书”则要进“社会大学”。如果说正规大学是一片湖泊,那么“社会大学”就是大海,永远没有毕业之时。

善读书,而不为书,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都读透了,才是获取更多精神财富、成就大事的准则。

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

许多人以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了,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有些人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后,往往不再重视学习,似乎头脑里面装下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学会涨破脑袋。殊不知,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十分有限,离实际需要还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易经智慧,蒙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的选择。

美国人认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学习不光是学问家的事情。无论从事哪一种事业,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扩大视野,获取知识,得到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

但凡杰出的人,都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苦再累,他们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学习既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灵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日新月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易经   知识   愚昧无知   年幼无知   学以致用   童子   美文   所学   学问   游泳   颜色   命运   智慧   能力   精神   环境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