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空杯子才能装进水,“自知”者,都知道自己“无知”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 老子

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是真正的聪明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甚至还要装作自己什么都知道的就是“病” 。人只有承认这种病,才可以不患这种病。圣人之所以看起来没什么毛病,是因为他们总反省自己的毛病,毛病自然就“不治而愈”了。

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思是知道自己无知,是一种很高尚的修养,而不知以为知,就是很大的毛病了。老子针对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在对这些病态的人做了剖析之后,又将圣人的“不病”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以此进行对照,结果不说自明。“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的意思是圣人之所以没有毛病,是因为能够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长此以往,也就没什么毛病了。

只有空杯子才能装进水,“自知”者,都知道自己“无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

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自己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只有秉持这种态度,才能不断地探求真理。

可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老是不懂装懂,刚了解一些事情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变化的发展与规律,招摇过市,摆出一副智者的架势,用大话,假话蒙人。对于这些人,老子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做人难在认清自己,要让自己不盲目的骄傲,但又不能妄自菲薄,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词中也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有空杯子才能装进水,“自知”者,都知道自己“无知”

我们看不清自己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中反而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一个道理,要有“自知之明”,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很好的解刨自己。

鲁迅先生也曾说:“我也曾解刨别人,但更多是严格的解刨自己。”

一个做大事的人,必须具备空杯心态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是装不进去水的。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随时需要更新知识,信息,不断吸取养份,所以心一定要空,也就是所谓的虚怀若谷。只有这样才能吸收无尽的知识资源,从而使自己丰富起来。

一位大学教授特地向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禅师南隐问禅,南隐只是以茶相待,却不说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客的杯子,直到杯满,还是继续往里倒水,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的溢出杯外,终于忍不住的说:“水已经漫出来了,不能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说到。“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心太满,什么东西都装不进去;心不满,才有足够的吸纳空间。

只有空杯子才能装进水,“自知”者,都知道自己“无知”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一个空杯的心态,去观看世界万物,去感受俗世红尘,那么我们所拥有的,便都是美好!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抱最大希望, 尽最大努力, 做最坏打算, 持最好心态。

所谓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虚心学习的心去融入新的工作,新的事物。

保持空杯心态,刻苦读书,养得深根,终究会厚积薄发,天道酬勤。

永远不要给自己打满分,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就如同一个永远都装不满的箩筐,因为装不满,我们才能往里面装进去更多的东西,人生才能学到更多,得到更多。

只有空杯子才能装进水,“自知”者,都知道自己“无知”

2021.8.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装进   西林   杯子   明治   庐山   无知   孔子   虚心   茶水   圣人   美文   严厉   老子   毛病   心态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