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情缘

原创作品,盗版必究

欢迎朋友们赏析、指正

我喜欢书,爱看书,也爱买书,于是就有很多书。

这些书大都是文学类,以小说居多。有一部分是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文学评论,还有一部分课外读物、老公喜欢的书法、字帖等等。塞满了书柜,又堆的床上、床下、房间的犄角旮旯到处都是。我家有个习惯,什么都可以丢弃,只有书不能扔。这倒不是我家是什么书香门第,可能是我和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缘分吧。

我小时候住在一个小镇上。小镇很小,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街,东西有几条小胡同,灰墙土瓦,住着几十户人家。别小看这个小镇,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和许多古老的故事。这里有辽代的建筑----开善寺,有紫泉行宫,有古城墙,有古老的龟城传说。地理位置优越,民风淳朴善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成为县城所在地,建有新华书店、电影院、城内小学、文具店、照相馆、供销社、浴池等等。小镇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氛围。

我的读书情缘

辽代建筑开善寺

我的读书情缘

老电影院

小镇是个大集,那时候我最喜欢跟大人去小镇赶集。大人们去买卖东西,我就去新华书店看连环画。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做为教育民众的重要方式,充实着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连环画最为繁荣的时期,由于它特有的图文并茂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那个年代的孩子们。什么《草原英雄小姐妹》啦,《鸡毛信》啦,《红灯记》啦,《英雄杨子荣》啦……好多好多。这些连环画对我的吸引力太大啦,一进书店,眼珠子就快掉进书里了!当时连环画的价格一到两毛钱,买是买不起的。我就装作要买的样子蹭着看。让售货员拿一本(书架不是开放式的)快速翻翻送回去,再让拿一本再翻翻……为这,可没少挨售货员的白眼。如果哪个小朋友手里有一本能借过来好好看看,那可是天大的幸福!这么比喻吧,当时如果把一本连环画和一碗肉放在一起,让我选,我绝对选连环画!

文革结束后,我上了中学。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烈,曾经一度被禁锢的书籍也逐渐解禁,学生间流传的各种经典小说越来越多,买不着、买不起就互相穿插着看。我在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大人做饭时我蹲在灶台边烧火,这样可以一边烧火一边看书,尤其是晚上,灶膛里腾腾的火苗可比黑黢黢的煤油灯亮堂多了,既不耽误干活,又不耽误看书。但是这样看书也没少捅娄子,要不就是烧糊了锅,要不就是烧着了裤子,为此没少挨训斥。我还喜欢帮家里大人看场院(收秋回来的粮食堆放的地方),这样可以把场院里的柴火垛巴拉开一个洞,钻进去躲在里面看书,看得昏天黑地,家里人叫吃饭、场院里丢了东西,一概不知,为此也没少挨训斥。晚上睡觉时,就着豆大点儿的煤油灯趴在被窝里看,学校课间十分钟站在教室外面看,边吃饭边看……。即便是这样的条件,我可没少看书。什么《红岩》、《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战斗的青春》、《桐柏英雄》、《红楼梦》等等,还有好多……

我的读书情缘

拍摄于报国寺的图片

我的读书情缘

拍摄于报国寺的图片

我的读书情缘

拍摄于报国寺的图片

我的读书情缘

拍摄于报国寺的图片

我的读书情缘

拍摄于报国寺的图片

这些书大都是残缺不全的,有的有头无尾,有的有尾无头,有的头尾都不全。虽然是这样的,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依然看得如痴如醉。这些作品风格积极向上,阳光健康,有思想有内容,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给我打开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上了大学,我如同一下掉进了书堆里。学校有一个木结构的老图书馆,虽然不大,却是应有尽有,百科尽全。尤其是古今中外的名著,摆满了一排排的书架,令我欣喜若狂。我立马办了个借阅证,只要是不上课,就整天整天地泡在图书管里。为了讨好管理员在里面多待一会,我有时帮他打扫卫生,整理图书。时间长了,管理员为了图个清闲,倒也成全了我。

我的读书情缘

上大学的城市有个古城书店,我也是那儿的常客。那时候家里条件好多了,每月能给我20块钱零花钱。除去吃饭,买点简单的生活用品,我的大部分钱都买了书。街边的书报亭也是我常去的地方,《人民文学》、《小说月报》、《收获》、《当代》、《十月》是当时最火的报刊,也买了不少。以至于毕业回家的时候,这些书成了我的一大负担。最后把一部分生活用品丢弃了,花了不少的钱,把书都托运回来了。

那个年代生活确实艰苦。学校的宿舍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二层木结构老楼,上面的人一走动,下面就嘎吱嘎吱响,里面住了十几个人,冬天一个小煤火炉,忽明忽暗,晚上睡觉到天亮脚丫都是冰凉的,但是窝在被窝里看书的感觉是真幸福。上班后很快就结婚生子了,带孩子、做家务、忙工作,唯有晚上闲下来看看书,才感觉这个世界很美好。

那个年代不仅生活艰苦,文学作品也匮乏,虽然部部经典,却是感觉“书荒”,对于爱看书的人来说经常无书可读。1976年10月后,进入了“新时期文学”。积蓄了将近十年的创作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一大批作品蜂拥而至。刘心武的《班主任》、谌容的《人到中年》、张贤亮的《灵与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我经常抱着这些书沉迷其中,有时被书中情节感动的眼泪稀里哗啦!那时候的文学作品才是真作品!

我的读书情缘

拍摄于报国寺的图片

我看书有个习惯。拿到一本书先看简介,然后粗粗滤一遍,喜欢的再反过来细细品,特别喜欢的章节恨不得嚼吧嚼吧咽下去。因此,有的章节看一遍我基本上就会背过来。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愿意看书了。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书太多,不知看什么了;可能是闲杂事太多,没时间看书了;可能是随着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的兴起,可消遣、娱乐的方式太多了;还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心气浮躁,没兴趣看书了。现在是岁数大了,高度近视的眼睛急剧退化,看书太费劲。反正我现在很少看书了。

虽然不怎么看书了,但是我精心保存下来的那些书还是要保存下去,这都是精品。这里记录着我的成长,有我青春的故事,我要把它留给我的孩子,留给我孩子的孩子。


后记:身体小恙 在北京住了几天院。每天下午四点到晚上七点是探视时间。有一天憋闷至极,我就换掉病号服,偷偷溜出来,在医院周围瞎转悠。偶然发现医院旁边有个报国寺,进去一看,里面都是卖旧货的,有古钱币、有旧报纸,有不知是什么的古玩意。左右一看,我惊喜地发现,竟然有一大排房子里面全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连环画!这里的连环画非常全,包装精美,有的虽然残破却保存完整,一排排,一柜柜,一堆堆……。我被这突然发现惊讶得不得了,在里面转悠了半天,竟然忘记了回医院,护士打电话找我才回过神来,赶紧往医院跑。边跑边想:世界上竟有这么巧合的事,我想什么就发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辽代   煤油灯   木结构   连环画   售货员   美文   小镇   氛围   情缘   晚上   年代   感觉   医院   学校   喜欢   图片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