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在美丽的江城,在曾经的赤都,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中心城市,有这么一所党史上最牛、最红的中学。


这是一所以一个城市命名的中国名校,是一所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创立的,有百年红色历史的中学,是一座培养革命骨干的摇篮。


这是一所由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等人,创办的一所中学。


这是一所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进步思想,传播新知识,培养革命人才为宗旨的新型学校。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从这所中学,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等3位中共一大代表,及一大批革命志士。


在这里,董必武、陈潭秋等人于1920年8月,建立了武汉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它是湖北中共早期组织的主要活动根据地,又是传播新思想和革命火种的发源地。


在这里,因董必武与陈潭秋,既是湖北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又是这所中学的老师,湖北各地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都与她有着直接或间接关联。


在这里,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宋平、伍修权、陈丕显、李岚清、李鹏、江泽民,都曾分别为她题词点赞。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这就是位座立于现今武昌粮道街的武汉中学,原位于武昌涵三宫的私立武汉中学。


而今,红色氛围仍然滋润着这所红色中学,校园处处可见红色遗迹,及用党的一大代表及革命先烈命名的贤琮楼、谭秋楼和汉俊楼等教学楼。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当之无愧的红色中学,穿越百年风云,寻觅红色足迹!



办报办学,探索救国救亡之路


1886年,董必武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清贫的教师家中。他原名董贤琮,字洁畲,号壁伍,必武是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用号(壁伍)的谐音而取名。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18岁那年,年青的董必武考取了秀才。2年以后,又考取了由张之洞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办的湖北“文普通”学堂,也就是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前身。


而这所位于武昌昙华林的公立学校,创建118年来,培养和涌现出一大批报效国家的仁人志士。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辛亥革命元勋石瑛,中国共产党创始人董必武和陈潭秋,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等,都曾在此就读。


在这里,董必武接受了新鲜的,近代知识与思想教育,与宋教仁、刘仁静、田桐、查光佛等校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经过5年学习,在1910年毕业后,董必武出任麻城高等小学堂教师,后执教黄州府中学堂。在那个新旧更替的年代,有的人注定不会一生波澜不惊。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董必武连夜奔赴武汉,参加湖北军政府,先任第一粮台工作员,后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秘书。


25岁时,他加入同盟会,参与组建同盟会湖北支部,是湖北革命党的重要成员。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法运动。1913年他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斗争。


1917年,在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遭受挫折后,迷茫中的董必武离开武汉来到上海,寻找中国革命的新出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像一缕春风,吹向了古老而灾难深重的中国。许多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救国救民之路。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1919年春,董必武在上海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还结识了李汉俊,陈潭秋等人。他们认为中国必须像俄国一样,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1919年5月,董必武和张国恩、李汉俊、詹大悲等人商议,认为革命活动应从宣传新思想和培养革命人才着手,当下能做的有两件事,一是办报,二是办学校。


计划筹备办一份不为军阀掌握,为人民发声,宣传新思想的报纸。并亲自拟定了《江汉日报》的募捐章程,办报宗旨。


董必武还从孙中山给自己的100元川资中,拿出40元印刷了股票、章程和宣言,让大家募集基金。但终因筹款困难,办报未成。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后来,几位同学同乡商议,决定改办学校。他和张国恩等11位创办人组建了校董事会,决定校名为“私立武汉中学”。



鼎力革新,创办武汉中学。


经过一番筹备,1920年4月10日,私立武汉中学正式成立开学,招收了两个班,共100名学生。


学制四年,每年招2个班,高峰时达到八个班。从1920年春,到1925年3月,董必武在这里工作了五年。大门口是董必武亲笔题写的“武汉中学”。


学校招收的大多是贫寒子弟,学费低廉,董必武与陈潭秋等人除出资筹资建校外,教书不取分文,还将自己在别处工节俭下来的薪金,作为学校办公经费和补贴贫困学生。聘请的老师,也实行低薪,薪资不足其它私立中学的一半。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董必武主持教务工作,他运用自己渊博的中国文学与历史知识,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既教给学生丰富的国学和革命理论,又传播了进步思想。


他教国文,陈潭秋教英语,各班设班主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进步报刊,关心时事。


他还邀请了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来校任教和讲学。如李大钊、恽代英等革命先驱也先后受邀前来讲学,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他给学生们讲人类进化历史,讲帝国主义为何要侵略中国,讲封建社会种种落后与黑暗,讲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讲军阀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讲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及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学生们听到了从未听到过的声音,从未听到过的知识,还有许多未曾听到过的新思想新理论。


他和陈潭秋还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思潮。他们指导学生办起了《武汉中学周刊》,交流读书心得,发表反帝反封文章。


1922年因校舍不够用,董必武又想方设法将彭杨公祠改建为学校二部,容纳4个班学生上课与住宿。


私立武汉中学成为革命的大熔炉,许多师生因受进步思想熏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革命思潮,星火燎原。


为传播真理,唤醒民众,培养革命火种,除亲自办学外,还以学校为阵地,开展建党与革命活动。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董必武亲自拟定了“朴、诚、勇、毅”的校训。以德育为先,倡导新式教育,引进白话文和新文化,董必武与陈潭秋分别在一部二部住校,与学生交心谈心,解决学习生活困难,深受学生喜爱。


武汉中学上课,废除了内容陈腐的统一教材,自编了一套课程与文选。全是古今中外具有人民性、革命性的优秀诗文,如《离骚》、《孔雀东南飞》、《苛政猛于虎》,及关于秋瑾的诗文,歌颂陈胜吴广起义,“五四”运动后的白话政论文。


课外,加强对师生的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利用恽代英的利群书社等渠道,引进大批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如《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共产党》、《湘江评论》、《觉悟》、《向导》、《武汉星期评论》,供师生传阅。


建立学校党团组织。湖北共产主义小组7人中,有3人在武汉中学工作,他们亦是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1920年11月7日,由董必武、陈潭秋与张国恩等人发起,在武汉中学召开了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会议。


在他们的影响下,仅黄安就有近40人,麻城、黄冈、咸宁等地不少青年来武汉中学求学,据不完全统计,从1920年底到1925年,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中学发展中共党员40多人,共青团员百人。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虽然办报未成,但董必武指导武汉中学师生创办了《武汉中学周刊》,还和黄负生等人创办了《武汉星期评论》,成立了共进书社,湖北人民通讯社,对抨击旧制度,传播新思潮,改造旧社会,推动工人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影响极大。


1927年8月七日,党的八七紧急会议在汉口召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11月13日,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爆发了,黄麻人民一举攻克了黄安县城。武汉中学的毕业生潘忠汝,担任了"黄麻起义”总指挥,在起义总指挥部的13名主要负责人中,就有6位是武汉中学的学生。


私立武汉中学,从1920年创办,到1928年被国民党桂系军阀关闭,短短8年时间,为湖北党的早期建设,为工农运动,为大革命时期武装斗争,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马列主义信仰者和革命骨干。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武汉中学,在革命战争年代,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学生党员数十人,烈士30多人。解放以后,不少师生担任了共和国、军队的高级领导和将领。



寻觅初心,一路前行。


在武汉文普通学堂,武汉中学、武汉大学......,到处都留下了董必武奋斗与光辉的足迹,见证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董必武,从秀才到革命者,从三民主义到马列主义,从抗战到解放,一生情缘武汉。


他从前清秀才,到普通老师,到剪掉辫子的革命党,到中共一大代表,到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放后,在董老及各级政府亲切关怀下,1963年复建武汉中学,1965年秋,在校本部旧址建成复课。


1964年4月,在东湖宾馆,董必武到武汉视察工作,亲临私立武汉中学旧址,察看了老校门,还在东湖宾馆亲切接见了武汉中学代表,鼓励大家下决心把武汉中学办好,来纪念为革命而牺牲的先生、职员和学生。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又亲笔题写了“朴诚勇毅干革命”校训,及“武汉中学”校名。


1978年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将武汉中学列为省重点中学。


1980年3月5日,湖北省政府在武汉中学隆重举办60周年校庆,开放了“校史陈列馆”。


1986年,武汉市拨款将“校史陈列馆”扩建成“私立武汉中学校旧址纪念馆”,同年3月4日,湖北省及武汉市委市政府在武汉中学,隆重召开了“董必武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并安放了董必武铜像。


1992年武汉中学列入中国名校。1994年,武汉市拨专款改扩建武汉中学,使武汉中学成为武汉最优美的中学之一。2001年,武汉中学被评为湖北省普通中学“示范学校”。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艰苦曲折,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伟大历史。

红色中学,红色记忆

她的历史,红色的记忆,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城市,就在我们的身边,震撼人心,常令人激动不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校训,红色足迹,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也寄予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城市太多美好的希冀。


祝愿这所红色中学,武汉这座红色都市,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色的历史巨轮,乘风破浪,扬帆再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董必武   辛亥革命   武昌   中国共产党   红色   武汉市   中学   湖北   武汉   私立   美文   中国   师生   记忆   学校   学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