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之中龙场悟道,独开一片广袤天空:本心即道,向死而生

荆棘之中龙场悟道,独开一片广袤天空:本心即道,向死而生

荆棘之中龙场悟道,独开一片广袤天空:本心即道,向死而生


接上期《初涉官场,九死一生,万里人生漫漫行路由此启程》,犹如在荒野之中点燃一团火,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汉字“悟”的结构,左边是“心”,右边是“吾”,37岁这年,王阳明究竟如何用自己的“心”,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呢?


王阳明穿过晓行夜宿的万水千山,穿过无辜罪臣的屈辱与疼痛,来到了龙场驿,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只有土著山民居住的小村寨,一片未经开化之地,但对于几次死里逃生的王阳明来说,在一片崭新的土地上亲手搭建栖身之所,无异于重新建设一次自己的生命宫殿。此前,王阳明一直生活在文人士大夫的世界里,而他的悟道之地,却是当时地图上都难以寻见的偏远村寨。从小就志存高远的王阳明,在一个自己未曾料想的情况下,真切地体会到近在眼前的生存细节,也许,王阳明正是从自己亲手铲起的一捧土中,发现了大地的意义,茅草遮顶,垒土成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披荆斩棘,斩下的荆棘围成茅屋的篱笆,王阳明就此安顿身心,他把龙场当作上古时期的理想乡,因此,虽身处逆境,也能随遇而安。


荆棘之中龙场悟道,独开一片广袤天空:本心即道,向死而生


龙场期间,王阳明发现了一个地处偏僻的钟乳洞,索性搬进山洞居住,他觉得这个绝佳的所在,一直在等待自己的到来,于是称之为“阳明小洞天”。在这个幽暗空间的山洞中,王阳明日夜反复涵泳玩味《易经》之内蕴,了悟苦难乃外在之物,不足乱心,而渐入内外合一,视艰险为坦途的境界。


暂时远离政治的凶险,王阳明的居夷生活,倒也过得恬淡适宜。由于山高水远,王阳明没有随身带太多自己的藏书,来到居南夷万山之中的龙场,于是常常在石洞中,默记自己所读过的书。


荆棘之中龙场悟道,独开一片广袤天空:本心即道,向死而生


然而,当时王阳明虽然能超然面对荣辱得失,艰难困苦,但还未能勘破生死之道,于是,他日夜端坐,静心聚神,参悟生死要义,他以自己的身体去感受死亡,用最接近死亡的方式去体悟生死,终于,在一个夜阑人静之时,灵光闪现,仿佛云开雾散,豁然见到阳光一样,王阳明通过“澄默静一”的修习,不仅超脱生死之念,而且让未曾参透的格物致知之旨终于显露真容,这是他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上下求索、左右彷徨后,不断体悟,事上磨炼的思想结晶,乃“知行合一”。


荆棘之中龙场悟道,独开一片广袤天空:本心即道,向死而生


可以说,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的开端,独开一片广袤的天空,不仅让他个人的心灵境界获得了跃升,而他以“本心即道”为根基,建立起自己宏大的思想世界,为他所处时代的整个思想世界注入了一股清新、强劲、灵动的思想活力,更有来自四面八方的门人弟子,王阳明讲学不拘一格,并不正襟危坐,不知不觉中春风化雨。虽然仍处于患难,但他的心灵已经全然摆脱了一切俗情的缠绕,体味心体本身的澄明状态。


在龙场生活了两年后,王阳明被一纸诏书调离,升迁为庐陵县知县,带着对悟道之地的眷恋回望,王阳明重新成为天地间的远行孤客。


在人生的低谷之处,王阳明泰然应对,年近不惑,他悟得大道,心即理,并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声明: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作者“浮生归来超少年”原创文章,版权所有,严禁抄袭在其他各个平台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澄明   陵县   石洞   土著   易经   晓行夜宿   经世致用   格物致知   本心   村寨   广袤   山洞   荆棘   美文   日夜   生死   境界   思想   天空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