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蒙古高原是一片古老的内陆高原,那是一个让人敬仰的高地,蒙古高原为亚洲最大的内陆高原,地越辽阔,物产丰富,它东抵大兴安岭,西及阿尔泰山脉,北至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阴山山脉。范围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全部,俄罗斯南部和中国内蒙古全境和甘肃西北部、新疆北部部分地区。有草原、戈壁、沙漠、湖泊、森林等地貌,根据《地史学》考证,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才突兀起雄伟的蒙古高原,马鬃山地区属于蒙古高原的戈壁地带,马鬃山就像蒙古族崇拜的骏马一样,横亘在西北大地上,永远标记着自己不凡的身世,像在为它身上和周围发生的历史而感叹。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这片古老内陆上惊心动魄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这里是古代匈奴、突厥族发源、强盛的地方,他们曾建立了能够统治整个中亚地区的帝国。这里也是成吉思汗炫耀武功的大戏台,他征服的辽阔疆域,组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欧洲人后来说:公元13世纪,对于西方战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年代。其所以显示出光辉,是因为蒙古人给欧洲的骑士们充当了教师。蒙古人的军事水平完全超出了那时任何欧洲军队的能力,也超出了任何欧洲指挥官的想象力。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这里还发生过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悲壮的民族迁徙;有过蒙古兵团长途奔袭两年之久,奇袭拉萨的著名战例。。游牧民族是以弓马之利打天下的。游牧民族一支指挥得当、装备得力的骑兵,对定居民族的军队来说,骁勇而有组织的骑兵几乎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不停地向西迁徙,从蒙古草原经天山西北麓,到达土兰平原或继续向西,抵达东欧草原。他们所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给欧洲人以极大的刺激,欧洲人从中学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知识。后来,欧洲学生来打中国老师了。这正应验了一句俗话:猫教虎儿来学道,虎一得道反咬猫。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1763年前后,是世界历史非常奇特的时期。世界列强仿佛一夜之间就气吹似地膨胀起来。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它在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总和还要多。他们把印度等许多国家纳入了自己的殖民统治,沙俄也在此之后兼并了乌克兰和西伯利亚,开始与中国西北部疆域接壤。法国占领了越南,架起了侵略中国的跳板。1644年,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4年,清军入主中原,中国的版图又一次开始急剧扩张到1300万平方公里,一时称霸亚洲。但是,这种扩张与资本主义扩张有着本质区别。西方,是快速兴起的工业化浪潮,一夜巨富的梦想驱使资产阶级狂热地向东方输出商品,争夺原料基地,攻势咄咄逼人。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是满族亲贵的部落奴隶制和汉族地主阶级结合而成的封建政权,扩张土地是“天子守在四夷”思想的延续,是为了中央王朝的安全,国土虽然庞大,但军备废弛,有疆无防。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边患丛生,西北边防开始承受沉重的压力,也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抗衡。历史仿佛颠倒了一下,昔日的老师变成了今日的学生。今日的老师用血与火、灾难与屠杀来授课,讲解强者生存的为人治国之道。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蒙古国是中国北部的邻国,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余万,中蒙边界东起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西北的646.7高地,西至新疆阿勒泰北面的奎屯山,全长4677公里。明末清初蒙古族分成分成了漠南(今内蒙古)、漠北(今蒙古国)、漠西(厄鲁特)三大部。之所以称漠南、漠北、漠西,是因为在蒙古地区中间,有一条戈壁沙漠,沙漠以北为外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以南为内蒙古,以西为厄鲁特(今新疆的一部分)。清朝入关前,漠南蒙古已经归属清朝,漠北、漠西蒙古也向清朝称臣纳贡。后来,漠西蒙古分为互不统属的四部,即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四部中以准噶尔部最为强大,噶尔丹夺得准噶尔部汗位后,合并了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并控制了南疆维吾尔族地区,成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关于土尔扈特部在明末由于与准噶尔部不和,本迁到伏尔加河下游,逐渐被沙俄控制,受到了民族歧视和奴役,于1771年由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受到乾隆皇帝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置。1688年噶尔丹率兵向漠北蒙古进攻,漠北蒙古几十万人奔向漠南,请求清政府保护。康熙皇帝将漠北蒙古安置在漠南蒙古的科尔沁部,随后亲自率兵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1696年在昭莫多一战中击溃噶尔丹主力,不久噶尔丹病死。对噶尔丹反击的胜利,使清朝控制了漠北蒙古,并进而控制了新疆天山南北地区。1686年,中俄雅克萨之战后,1727年(雍正五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布连斯奇界约》,规定了中俄中段边界,由沙宾达巴哈至额尔古纳河为止,以北归俄国,以南归清朝,明确规定了广大蒙古地区是中国的领土,清政府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区,设立了办事大臣、参赞大臣,分别驻于乌里雅苏台、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科尔多。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库伦办事大臣还有办理中俄交涉的权力。清朝末年为了加强对外蒙古的统治,又增设了阿尔泰大臣。为了巩固边防,清政府在外蒙古与沙俄交界地区,建立了宽50俄里的特别地带,这个地带东起阿巴盖图,西至沙宾达巴哈,约有两千余俄里。在这条边界线上清政府设置了87处驻防卡伦,这些卡伦都由满、汉、蒙军各旗派人驻守。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风雨飘摇,俄国乘机加紧策动外蒙古独立,1911年底,在俄国的武力支持下,外蒙古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立活佛(活佛在蒙古语中又称博克多格根)哲布尊丹巴为“大皇帝”,年号“共戴”,驱除清朝驻库伦办事大臣。第二年即1912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古当局签订《俄蒙协约》(即《库伦条约》)及附属《专条》,规定俄国扶植外蒙古“自治”,同时沙俄在外蒙古享有广泛的权利。这样外蒙古实际上就在俄国的控制之下了。《俄蒙协约》的签订激起了中国各界的极大愤慨,孙中山通电袁世凯,认为“此事关系民国存亡”,必须坚决否认。1914年9月起,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开会,解决外蒙古的各项未决问题,三方代表都提出了各处的方案,由于意见不一,争执不下,至1915年6月,由于中方的连连让步,才于7日由三方代表签署了《中俄蒙协约》: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哲尔尊丹巴取消“大皇帝”称号及年号“共戴”,其汗号由中华民国大总统册封;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的“自治”和沙俄在外蒙古的各种特权。《协约》签订的当天,袁世凯就宣布册封哲布尊丹巴为呼图克图汗,所有外蒙古王公喇嘛的爵职名号照旧不变,赦免全部参加外蒙古“独立”之人,两天后,库伦活佛致电北京政府,宣布取消“独立”。7月19日北京政府颁布《库伦大员公署章程》和《乌、科、恰佐理专员公署章程》,在库伦设办事大员公署,并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恰克图设佐理专员公署,中国在名义上恢复了对外蒙古的宗主权。1919年11月22日由中国政府委派有皖系大将徐树铮,以《中国大总统公告》的方式,昭示天下,宣布取消外蒙古自治,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由徐树铮领兵1万人在外蒙古驻防,并统筹蒙务。至此历时8年的“大蒙古国”自治政府覆灭了,中国政府对外不仅拥有全部主权,而且进行着有效管辖。1924年5月31日,中国与苏联共同制定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古完全为中华民国之一部分,但外蒙古实际上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1945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召开了雅尔塔会议,1945年10月20日蒙古举行全民投票公决独立,1946年1月5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1962年12月26日,《中蒙边界条约》在北京签订。1963年3月25日在乌兰巴托互换批准书后生效。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中国的陆地边界畅达长达2.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8万平方公里。我国陆地边界线同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老挝、缅甸和越南15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陆地边界的省区共9个,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大陆海岸线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等8个国家海域相邻或相向。在所有边界线中,中蒙边界是最长的一条,全长4677公里,从东到西,逶迤绵延,在边防线上驻守着千千万万保疆卫国的边防军人。西北边关,一个悲壮而又沉重的概念,一方国土位居边疆,谓之“关”,“关”即国门,将士死生之地,不可小觑也。西北边关曾经有过忧伤叹息,曾经有过腥风血雨,边关是国家的门户,是地球村的篱笆,是国家安全利益的保护层,是卫国安邦的战略屏障和民气国魂的寒暑表。所有强国之梦都必须以边关的稳固为依托。历数西北边关沧桑,从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中徐徐走来:丝路古道、边关烽火;金戈铁马、鼓角连营;黄沙百战、马革裹尸;雕弓挽月、誓破楼兰……一阕阕雄奇豪放、穿越千年的边塞诗篇,记述着护土卫疆的不朽功勋,构筑起中华民族铁血忠勇的华章。汉武帝、李广、卫青、霍去病、张骞、班超父子,王昭君、左宗棠、刘锦堂、杨增新、徐树铮、彭德怀、王震……数都数不完的历朝历代英雄豪杰在这里守土卫疆,在强虏面前笑谈渴饮,挥师西征。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驻守西北的人民解放军诞生于家邦初定的峥嵘岁月,镇守在苍茫辽阔的西北大地。守防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边境线占祖国陆地边境线的三分之一,部队驻地环境复杂、条件艰苦、任务繁重,扎根大西北、保卫大西北、建设大西北、奉献大西北,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促进西北地区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代代官兵绝对忠诚无怨无悔奉献,托起卫国戍边的精神高地。在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浴血奋战,所向无敌;在和平建设征程上,这支部队铁肩担责,一往无前。翻开军区史册,记忆再次回到那一幕幕壮怀激烈的历史瞬间。追寻60载辉煌的历程,一个个浓墨重彩的篇章印刻履痕、闪耀军史,浸透着壮志豪情,承载着深厚底蕴,燃烧着英雄热血。这支部队从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中走来:陕甘宁边区留下大生产运动的身影,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铭记反扫荡、反蚕食的壮举;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面对十倍之敌而不惧,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陇东、三边主动出击,彻底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围攻。这支部队从解放大西北的铿锵步履中走来:关中平原,“钳马打胡”传捷报;金城关下,浴血奋战克顽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进军青海宁夏,挺进河西走廊,和平解放新疆,屯垦戍边固防,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一路势如破竹、一路凯歌高奏。上世纪50年代,平匪息乱,人民卫士勇当先。在平息甘青藏区武装叛乱期间,历经大小战斗3600多次,彻底粉碎了敌对势力阴谋,维护了祖国统一,增强了民族团结,夯实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基础。50年代初,保家卫国,前赴后继扫胡虏。这支部队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开赴抗美援朝前线,参加抗美援朝,取得重大战果。60年代初的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千里转战驱逐入侵之敌。80年代,祖国西南边陲受到侵犯,部队参加作战、轮战,打出了国威军威,确保了边境安全。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我们的部队,我们的营盘;镇守在苍茫辽阔的蒙古高原。马鬃山边防营诞生于1962年,三峰骆驼一口锅就是全部家当,两把铁锹住地窝笑谈军旅人生,前辈们不畏艰难困苦安营扎寨,艰辛的付出换来和平的威严,崇高的荣誉激励着英雄的团队,在马鬃山、在明水、伊哈托里、在红石山、在东风泉,在五里山、在红树口、在狼娃山,在跃进山见证了人民军队成长前进的步伐,在波澜壮阔的军史上写下不朽的诗篇。秦时的明月依旧皎洁,汉代的边城古旧斑驳,一个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为了实现心目中崇高的理想,为了追寻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怀着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壮志,抱着古人征战几人回的决心,梦想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浪漫,汇聚在鲜艳的八一军旗下,透过历史茫茫的云烟,穿越时空隧道憧憬着未来。西北边防部队官兵钢枪挑日月,军旗护河山,构筑成固若金汤的防线。铁肩担道义,青春献边关,守卫着祖国母亲的平安。西北边防部队以绝对忠诚的大无畏精神托起卫国戍边的精神高地。数九寒天,冰封雪裹,阿拉马力边防连官兵踏雪巡逻,一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唱出了边防战士的忠诚:“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几十年来,边防部队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激励官兵矢志不渝铁心跟党走、赤诚不改戍边守防。、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1950年8月,由139名官兵组成的“进藏先遣连”在总指挥李狄三率领下,奉命进军西藏、解放藏北。在历时1年零3天的悲壮历程中,官兵们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上藏北高原。天文点边防连驻守在海拔5170米的喀喇昆仑山腹地,这里长年冰封雪裹、空气稀薄、荒无人烟,氧气含量不足平原一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生命禁区中的禁区”。连队官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履行着“不让主权受损一分,不让领土丢失一寸”的铮铮誓言,先后有8名官兵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风雪边关……条件越艰苦,信仰越纯净。一个战士就是一座界碑,一个哨所就是个堡垒,每支边防部队都是一段坚不可摧的长城,一段段长城连接起来,构筑成共和国的坚固防线,每个连队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都有一批永垂史册的英烈,都有一种令人感佩的忠魂。一代代边防官兵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在祖国西部边疆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钢铁屏障。

守望蒙古高原 回忆金戈铁马

钢枪挑日月,军旗护河山。如今,历史在这里早已停止了杀戮,但大自然残酷的布阵永远不会撤走,大漠浩瀚、戈壁无边、雪山漫漫,驻守边疆的战士便注定永远是恶劣环境的挑战者,也注定是永远的守望者。刺刀凿界碑,青春献边关。走进边关,一如涉入人生的特殊领域,面对的是对生命的特殊咀嚼和体验;走进边关,红褐色的脸膛和坚韧不折的脊梁会完成灵魂的歌唱;走进边关,你就走向界碑、走向国门,走向了生命的高地,人生的远方,精神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蒙古高原   准噶尔   沙俄   噶尔   俄国   漠南   库伦   蒙古   漠北   边关   金戈铁马   边防   官兵   边界   美文   中国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