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书籍推荐——《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23.《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作者:中国江徐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经历了国破家亡,她的诗词风格也因此呈现了不同的变化。她的前半生秉承家学,和丈夫恩爱有加,后半生经历国家战乱和生活摧残,孤独寂寞,她的每一首诗词都在诉说自己和时代的变化。

读书笔记书籍推荐——《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本书感悟: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读诗读词亦是读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一生故事。这本书语言非常有诗意,但是对人物评价不够客观。

说恰到好处,是因为品读李清照不同阶段的诗词,就像品味一场流动的盛宴,有秾丽眷恋,有清欢闲愁,不同路程迎来不同的柳暗花明,不同时间对应不同的酸甜苦辣。

李格非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为人正直,文采出众,深受大文豪苏轼器重,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李格非先后担任太学录、太学博士、太学正等职位,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李格非认为,文章不可以随便写,如果不够坦诚,没有足够的诚意,就没法将文章写好。

读书笔记书籍推荐——《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注:李格非,字文叔)

感悟:李清照受到父亲的影响非常大。

李格非为人刚正,做官清廉。身为文人雅士,李格非非常喜爱竹子,他在住所处种满翠竹,因此为屋舍取名为“有竹堂”,取竹子“出土已有节,凌云仍虚心”之意。

《宋史·李格非传》中记载了两件事情,可以作为佐证:

在李格非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在郓州任职,郡守怜惜他出身贫寒,俸禄不高,打算让他兼任其他职务,以便领取更多俸禄。这原是一番好意,却被李格非拒绝。另外一件事是说李格非在前往某地任职途中,听闻此地有一道士,妖言惑众,专骗百姓钱财。有一天,他恰巧与这位道士在路上相遇,李格非当即命手下人将他拖下马车,痛打一顿,然后驱逐出境。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十九世纪的英国作家狄更斯曾写下这句话,实际上,它几乎适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任何时代。宋朝的文化虽然高度发达,但是因对国家管理、各种制度持有不同政见而引起的朋党之争从未停歇。在政治立场方面,李格非始终站在以司马光、苏轼等人为代表的旧法派队伍中。这一立场在后来不仅让他自己的姓名被刻在元祐党人碑上,列入朝廷黑名单,还差一点影响子女的婚姻大事,也差一点成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结为秦晋之好的阻碍。这是后话。李格非在任期间,除了因文人清高、不受嗟来之食而拒绝额外官职之外,还坚持拒绝政敌的招揽,宁可降职外放。丰子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感悟:宋朝是文人最为辉煌的时刻,即使是政治上受到牵连,也不会被处死。宋朝的经济也是最为发达的,据说占世界经济的20%(可能记错了)。但宋朝也是最憋屈的,从立国以文治国开始到灭国都是如此。

读书笔记书籍推荐——《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除此之外,社会大环境对个人的成长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感悟:无论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都逃脱不开大环境的影响,都是自身时代的缩影,好的或是坏的。

《如梦令》用三十三个汉字,描绘了一幅荷塘郊游图。这首《如梦令》,化用的就是唐代诗人韩偓的诗句:“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蔷薇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感悟:现在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重要,但是有的时候有些说法有些过,至少本人有时很迷茫,像这种化用在现代对应的应该是哪一类。

虚云法师的一首诗偈: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感悟:有太多的人生真谛,只有你经历了才会明白。

读书笔记书籍推荐——《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赵明诚跟李清照属于一类人,喜爱诗文,情趣高雅,对人生有自己的追求,尤其对金石字画的收藏、鉴赏具有浓厚兴趣,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感悟:国破家亡,这巨大的打击让李清照的心境天上地下。

事实上,无情绪也是一种情绪,一种心有遐思却无处排解、难以消遣的情绪。

绛珠仙草遇见神瑛侍者,于是有了木石前盟

感悟:《红楼梦》啊,估计这辈子我都读不完了。

当一个人学会用艺术眼光看待周遭事物,那么,各种情绪与境遇,即便其中不乏失意与落寞,最终都能化作唯美文字与美丽心情。

感悟:这也是需要契机的。

所谓姻缘,实则机缘。有缘之人,时机一到,自会穿越茫茫人海得以相遇,共同谱写一曲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歌。

感悟:话说这个缘分到底在什么时候。

读书笔记书籍推荐——《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南宋诗人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有这样两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此时的陆游年逾花甲,在官场上始终不得重任。最终,他怀着对当时南宋朝廷的绝望退至江南一隅,从此不再谈论国事,只留一份闲情关心自然与花草。他的夜听春雨朝看杏花,他的闲作草与戏分茶,谁又能说,背后掩藏的不是孤寂潦倒、郁郁不得志的无可奈何?

感悟:下载过一本《陆游传》,看到陆游竟然在佞臣传里,那种吃惊不能用言语表达,去追寻真相吧。

凭栏、望江,心境总是孤寂萧瑟。

为君欲去更凭栏,人意不如山色好”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感悟:认识事物都有两面性。

时光,最美好的时光,不就是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生活纹理中悄无声息地流逝了吗?

感悟:我们总在追寻那些美好时光,也在时刻丢失美好时光。

人生真正的快乐,绝非取决于物质上的富足,而在于精神世界的满足、心灵层面的愉悦。

感悟:可是物质基础是最基本的。

读书笔记书籍推荐——《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做一份事业也好,追求一个理想也罢,出于不可抑制的喜欢,再加上忘我投入、不顾一切的劲头,到最后必然有所成就。而专注,是精通一门学问必不可少的品质。

但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对一件珍贵的物品也好,对一份难能可贵的情感也罢,一旦分外在意,便会为之患得患失,那么这件物品或者情感本身产生的快乐就要受到影响。就像李清照那句“不复向时之坦夷”,读来,除了一股失落之意,还有人生哲思隐含其中。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感悟:有时候读诗词读的是一种心境。

一个人吞下苦与涩,宁可在离别之后的岁月里独自咀嚼,慢慢消解。

有所等待,虽然煎熬,到底还有希望。无人可等,无人可念,或许才是悲哀的开始。

选择面前,每一个人都会选择在心中分量最重的人和事。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目的不同罢了。

读书笔记书籍推荐——《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事实上,时间无所谓长短,也没有快慢,长短快慢只在人心。

该来的,你抗拒不了;该走的,你也挽留不住。这就是人生。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言情,歌咏志。

“外在的风景,其实是你自己的心情。”

卡夫卡有一句话,读来甚是迷人:“一片秋天枯叶上的湿润经脉。”

感悟:外物没有情感的变化,只不过人类赋予了它们情感的变化。

人生,大概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仔细想想,我们能留住的有哪些?又能在何处保藏?

感悟:不去想,也许能轻松些。

庄子提出了“藏天下于天下”

感悟:有些有深意的话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明白。

读书笔记书籍推荐——《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海子的诗:“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感悟:很惋惜的一位诗人。

后世便以“盐絮”指代美好的诗句,以“咏絮之才”比喻女子的卓越才情。

感悟: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话成就千古佳话。

一个典故是“牛蚁不分”。《世说新语》中记载: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殷仲堪的父亲生了重病,听到床下的蚁动,还以为是牛在打斗。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病重到一定程度,以至于神志不清,出现幻觉,连牛和蚂蚁的响动都分辨不清。李清照当时已病到如此严重的地步,而且去世后封棺要用的石灰、铁钉都已准备好了。可见当时的她已经失去了辨别人事的能力。

读书笔记书籍推荐——《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玉镜架”出自《世说新语》,说的是西晋政治家温峤假托为姑姑女儿择婿,以玉镜台作为聘礼,事实上是为自己娶亲。“官文书”“玉镜架”,后来都被用来指代骗婚行径。李清照借用“官文书”和“玉镜架”的典故,就是想说明张汝舟对自己和家人的虚假欺诈。

感悟:这件事对李清照的打击很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一个人的肉体终将消亡,在茫茫苍穹中永恒寂灭,但是他的灵魂、思想、精神,可以通过文学艺术世代永存。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笔记和典型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春雨   国破家亡   太学   镜架   俸禄   酒意   诗情   宋朝   南宋   文人   值钱   美文   心境   诗词   情绪   书籍   情感   人生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