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的表演,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能够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及喜、怒、哀、乐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具有技巧高超、造型精美等独特风格。


在第28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前夕,一台起源于漳州、呈现于上海的“手掌木偶戏”,在海上文化中心上演。主角是一群老太太们,他们来自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豫园街道,最年长的已经有90岁高龄。阿姨们纷纷表示,自从学了手掌木偶戏,头不晕了、手不疼了,整个人都精神了,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


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在“智斗”的表演中,扮演“刁德一”这个角色的是已经90岁高龄的张玉英阿姨,张阿姨看着精神抖擞,在舞台背后,举着双手,依靠手指的运动来带动角色,看上去十分专业,与“老伙伴”们配合默契。

而他们的老师陆玮东一面要对老人们的走位进行引导,一面观看大家的身体状态,时不时的上前扶一把,毕竟这群学生大都已经是耄耋、古稀,虽然对表演充满干劲,也得注意一下体力消耗。


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作为学员里年龄最大的代表,张玉英告诉记者,自己接触木偶戏才两个月的时间,老师特别为自己选择了熟悉的“智斗”选段,也特别对自己的“胃口”,两个月下来,每天动动手指,也不累,感觉脑子更好使了。


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这位扮演“妖精”之一的黄阿姨,原本是出了名的“娇气”,经常会觉得头晕,时不时就去医院求医问药。不过自从接触了手掌木偶戏,黄阿姨结识了许多同龄人,她称他们为“小伙伴”,每天跟小伙伴一起练习,闲时话话家常,黄阿姨说,自己现在头也不晕了,整个人都开朗了。


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陆玮东介绍说,自己所在的心晴社区服务发展中心针对自闭症儿童及失能失智老人都有对应的健康服务。此前,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皮影戏,就使得许多孩子的症状得到缓解;受到启发,这一次又为老人们策划了“手掌木偶戏”这个项目,以延缓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类似于拍手操的原理,练习的过程中充分让手指得到锻炼,手巧了,心自然也就灵了,不少老人还主动要求加课,得知能够上台表演,大家练习的劲头更足,左手举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再回到左手。


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陆玮东说,教授老人也讲究一定的技巧,首先要让老人自己感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就要加强引导,老人的记性普遍有些差,很多地方就要十几遍二十几遍的耐心重复,有时候教的方式也有讲究,同样的话,要用哄小孩的方式来说出,效果也会更好。


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通过举办这次的老年健身展示会,一方面希望能够给学习了几个月的老人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希望唤起公众对老年人脑健康的专注,及时发现和治疗老年认知功能减退、认知障碍,预防和关爱失能失智老人。


动动手、动动脑,一群“老伙伴”因为练习这个“戏”人都精神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豫园   南京东路   自闭症   黄浦区   动动脑   漳州   动动手   木偶戏   高龄   美文   手掌   认知   阿姨   讲究   左手   老年   手指   老人   伙伴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