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勇士进川


10勇士进川

10勇士进川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段记忆不愿提及而又无法忘却。汶川,就是这样一个因为大地震而令我魂牵梦萦而又难掩悲恸不愿去想的地方。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每当回溯,除了一份无言的沉重和牵挂,更有一份无声的感动和力量。2008年5月12日,那一刻,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大地震颤,桥梁垮塌,房屋倾倒,成千上万条鲜活的生命被埋压在废墟中。汶川告急、北川告急、青川告急……面对着这些挟裹着死亡和恐惧的讯息,原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奉命抽调精兵强将,星夜集结、千里驰援,10名消防勇士赴川英勇作战,出色完成了抗震救灾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作为一名随军宣传报道员,我跟勇士们一起在余震中跋涉,在废墟里奔走,开始生命的驰援。那些痛彻心扉的呼唤,让我一次次泪流满面;那些生死不离的骨肉深情,让我感受到人性的高贵与美好;那些舍生忘死的守望和救援,让我的心灵一次次产生震撼。太多的悲痛、太多的感动,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浸透在我的血液中,沉积成永不褪色的汶川记忆。

2008年5月13日,原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党委第一时间从新闻中了解到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的消息后,就前瞻性的预见到了实施跨区域救援作战的必然性。


2008年5月13日,原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党委第一时间从新闻中了解到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的消息后,就前瞻性的预见到了实施跨区域救援作战的必然性,同时指示支队司令部提前对支队增援兵力部署、器材装备调配做到心中有数。

果不其然,5月13日17时,原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接到了省消防总队《关于做好地震救援备勤工作的紧急通知》。没有片刻停留,原支队政委徐明远立即召集副支队长班璐、张霄飞、参谋长张德良、政治处主任李善洋、后勤处处长洪生、司令部战训科全体官兵召开了紧急会议,迅速研究部署赴四川参加地震灾害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于当日夜23时55分拿出了《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赴川抗震救灾备勤方案》。与此同时,武警辽阳消防支队及时将省总队《紧急通知》精神,迅速传达给各基层武警消防大队,要求各基层部队立即开展战前动员。


5月14日0时05分,经个人主动申请、与会人员评议、支队党委研究决定,从全市消防部队抽调了10名精兵强将,由原武警文圣消防大队副团职教导员蒯晓兵带队,作为赴川地震应急救援力量。10名消防特勤官兵全部是支队的精英力量(干部3人、士兵骨干7人,另有宣传报道员1人),都有着丰富的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战斗经验,7名战士服役期全部在5年以上,并且都是共产党员,90%荣立过1次三等功,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他们当中还包括二等功臣刁恩文、荣立过6次三等功的特勤班长孙继珂。携带的装备是当时最先进的救援器材,包括生命探测仪、躯体固定气囊、肢体固定气囊、液压机动泵、手提式钢筋速断器等6大类112件(套)。


5月14日凌晨0时50分,原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接到了武警辽宁省消防总队《关于调派第二批力量赴四川省参加地震灾害救援的命令》。

5月14日凌晨1时10分,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赴四川抗震救灾应急救援队伍10名队员,满载着组织的信任,在支队门前集结完毕,星夜出发。


5月14日凌晨5时30分,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10名抢险队员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与省内其他消防支队官兵汇合,并乘专机连夜奔赴灾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临行前,原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赴川抗震救灾队队长蒯晓兵对政委徐明远说:“请首长放心,我会照顾好咱们的战士,我会完成好这次抢险救援任务,明天早上,麻烦首长给我家属打个电话,告诉他我去执行任务,叫他别担心,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其实,他真想给妻子打个电话道个别,但是他怕病弱的妻子再为他担心,他还怕吵醒才13岁正感冒发烧的儿子,他更怕体弱多病的双方父母睡不好觉。突击队员孙继珂也是一样,妻子刚刚做完子宫肌瘤手术仅2天,本打算请假照顾妻子几天的他,又一次在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


5月15日17时05分,原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赴川官兵历时15小时的长途跋涉,艰难到达地震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木鱼镇。在木鱼镇辽宁省消防总队赴川抗震救灾前沿总指挥部,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官兵接到命令:立即奔赴木鱼镇木鱼中学参与紧急救援!


5月15日18时35分,灾区的夜色已经袭来。此时的木鱼镇与外界一直处于隔绝状态。由于山体滑坡,根本没有道路,通讯完全中断。每天5、6级的余震不断,并造成新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出现,沿途险象环生。


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赴川抗震救灾突击队队长蒯晓兵神情凝重而坚决: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要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我们要代表辽宁省消防总队,代表全国消防部队,打一场漂亮的千里奔驰紧急救援战!为国家排忧,为群众解难!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木鱼中学参与救援,蒯晓兵果断下令:所有队员携带雨衣和不少于三天的食物与药品,把被褥、衣物全部留下,确保携带尽可能多的抢险救援器材。随后,这支10人的救援队伍从前沿指挥部出发,在平均每人负重近40公斤的器材和食物、药品的情况下,翻山越岭,连夜徙步奔赴木鱼中学。一路上,道路崎岖,暴雨后的泥泞湿滑让人寸步难行,山坡上更不时有飞沙走石。有些路段是陟峭的悬崖和深不可测的积水,有些路段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还有些路段抬头是摇摇欲坠的巨石,脚底是松软的泥石流……


在这样的路上行进,徒手艰危,更不谈负重,还有沿途不断余震和到处滚动的石头。但武警辽阳消防抢险队就这样出发了,走上了以生博死之路。在行走过程中,官兵们还遇上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山体滑坡,一些官兵的脚被砸伤,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喊停,更没有一个人扔掉背负的食物和器材,大家都知道这些物资是送往前线的,它们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路上,大家遇到了一个地震中失去所有家人的小姑娘。面对官兵,她的神情悲伤,却对大家再三叮嘱:你们一定要小心啊!……


急行军,挺进青川县木鱼镇!5公里的路程,官兵们整整用去了5个多小时,于23时30分抵达木鱼镇木鱼中学,成为此次汶川大地震中首支整编制进入木鱼镇木鱼中学的消防援救部队。


官兵到达青川县木鱼镇中学时,天空雷轰电闪、大雨滂沱。大家被眼前的满目疮痍和残垣断壁惊呆了:倾斜倒塌的建筑,毁损开裂的道路,连根拔起的树木,污浊翻滚的洪水。站在木鱼中学坍塌的废墟前,看着旁边站在大雨中学生家长无助的眼神,现在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早一秒钟把废墟下面的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不管他是死了还是活着。


5月15日23时45分,在未做任何休整的情况下,队长蒯晓兵便立即组织部队冒雨投入到救灾之中。他将人员编为两个救援小组,并分别利用生命探测仪进入倒塌现场进行检测,在发现几乎没有人员生还可能的情况后,他命令队员改用破拆工具进行挖掘。这时,一位憔悴的母亲,泣不成声的跑到官兵们面前哭诉道:“同志,我的儿子已经死了,求求你一定把他的尸体抬出来,孩子中午没吃饭,我想再给他喂点吃的……”大家强忍住泪水对这位经受了沉重打击的母亲说,“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孩子我肯定还会让你看见。”于是,他们一分钟也没休息,一秒钟也没犹豫,迅速冲入废墟。


按照这位母亲的指引,作为突击队长的蒯晓兵俯下身子,首先对遇难男学生附近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遇难男学生身体被混凝土楼板压住,上方有一倾斜墙体,随时有倒塌的可能,鲜活的生命被瓦砾废墟吞噬,含苞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在风雨中凋零,看看残垣断壁下早已冰冷僵硬的孩子,他本应该在春风雨露中幸福的生活成长,未来的美好他还没有品尝到半点就撇下了绝望的父母永远的逝去了,再看看那早已哭的几近虚脱的母亲,这幕人间惨剧让久经杀场的蒯晓兵不禁也潸然落泪,他用自己的头盔将男学生的头部保护起来,柔声说着:“孩子,别怕,有消防部队的叔叔们在,就一定把你交到妈妈的怀里!”蓦地,他大喝道:“大家快展开战斗!”便和其他队员立即寻找木方等支撑工具,将墙体固定支撑,同时用破拆工具对男学生身体周围的障碍物进行清理,由于楼板过于沉重无法撑起,他马上建议采用第二套方案,从遇难者头部下方及周围突破,用扩张器撑顶上方楼板,用液压剪扩器、大锤等破拆工具将遇难者下方及周围楼板砸碎,遇难者头部空间逐步加大。这时,官兵们急红了眼,他们一边用手拼命扒着碎石瓦砾,一边告诉自己“这就是自己的亲人”“快点、快点、再快点”……随着遇难者头部空间的不断增大,他的上半身已经完全露了出来。突然,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声“危险!余震!”。话音刚落,还没等蒯晓兵反应过来,头上噼里啪啦落下的碎石已经砸在他的身上,他本能的用双手护住了自己的头,但却没有向外撤离,而是死死的用身体护住了孩子的遗体,瞬间现场又恢复了平静。余震一过,官兵们立即又投入营救工作。终于,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辽阳消防官兵成功营救出了第一个遇难者遗体,圆了那位母亲的愿望。


5月16日,已经连续50余个小时没有睡个好觉的官兵们继续在木鱼中学努力地寻找着生命的气息,可是大家并没有等来生命的奇迹。未倒塌的楼体在不断的余震中摇晃,大家不敢使用任何重型工具,只能用手扒,手套磨坏了,手指出血了,大家全然不顾。突然,抢险队员孙继珂在木鱼镇中学南侧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具掩埋着的女学生尸体,知道消息的遇难者父母也立刻赶到了现场。


面对女儿的遗体,他们已经欲哭无泪,几近泣血了。官兵们知道他们殷切眼神的背后是对救援官兵的期望。


大家眼含热泪立即实施救援,但是巨大的楼板压住女学生的下半身,怎么也拖不出来。大家首先用救援顶杆想撑起一定的空间,但是由于楼板太沉,无济于事。大家只好用最原始的办法,用救援斧等工具一点一点的敲碎楼板,用金属剪断器切开楼板内的钢筋,用手一点一点的将女学生从楼板下抠出来。


遇难者的父母看到救援工作如此艰巨,几次告诉官兵们:“已经十分感谢了,别费力气了,算了吧,我们已经看到女儿了。”“大哥、大嫂,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放心吧,只要我们在就一定让您把女儿带回去!”官兵们像发了疯一样,用双手刨挖,手套磨破了,地上的碎渣扎进了十指里,钻心般的疼痛,但大家始终没有退缩半步,更没有一刻的休息,仍然继续施救,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将被困群众救出来!”随着救援机械的开进,战斗速度大大加快,5月16日11时40分,遇难女孩的遗体被成功抬出。官兵们用艰苦卓绝的战斗和敢打必胜的大无畏气概再次为消防部队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消防劲旅增添了光辉。当官兵们把女学生的遗体送到其父母面前时,他们痛哭流涕,长跪不起,遇难者的母亲一把拽住突击队员孙继珂的警徽说:“恩人,这是我们永久的记忆!”


在随后的日子里,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镐刨手挖,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被用上了。脚上、手上,大家不知道磨出了多少个血泡。赴川官兵每天只休息不到4个小时,而且即便是休息也只能在露天草地里或路边。地震后的水质受到污染,口渴的煎熬时刻折磨着每一个队员,实在渴得不行,战士们就用舌头舔树叶上的露水和雨滴,由于水质差,昼夜温差大,从第二天开始就有不少人开始肚子疼和腹泻。后来,大家不得不去山上接水,经过消毒后煮开了再喝。自带的饼干很快吃完了,饥饿象魔鬼一样揪扯着官兵的胸膛,倒塌的超市里有些食品,但官兵们宁可饿肚子也没人去拿一点充饥。由于现场尸体较多,血流在楼板下凝固,加之天气逐渐变热,有的尸体已经开始变色,有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苍蝇和蚊虫四处乱飞,发出阵阵恶臭。面对着高度腐烂的尸体,官兵们常常是边清理尸体,边呕吐,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辽阳消防赴川10名队员没有一个人叫一声苦,没有一个人喊一声累,一共定位了6名被埋压者位置,成功营救出了16名遇难者遗体,转移被困群众312人。 


群众已经失去亲人,不能再失去财结束木鱼中学的搜救任务后,辽阳消防赴川抗震救灾突击队全部兵力投入到了抢救群众物资的战斗之中。


2008年5月18日中午,官兵们巡查到一个居民小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大娘,站在一栋四层主体已出现了很多10厘米左右裂缝,楼梯倾斜达到了45度的危楼前,哭着告诉官兵家里放有10余万现金,要是抢救不出来以后的日子真就没法过了。看着她那无助与期盼的眼神,指挥员蒯晓兵毅然下达命令到三楼的房间里去抢救物资。经侦察发现部分楼梯已经坍塌,无法从内部进入三楼,蒯晓兵就带领战士寻找梯子,并终于在一处已经全部倒塌的房屋下面,找到了只有七米左右的残破木梯,由于梯子长度有限,只有把梯子全部靠在已经倾斜的楼体上才可以进入三楼,在没有任何的保护下,指挥员蒯晓兵选择了把危险留给自己,战士们死死抱住他的双腿哭喊着说:“队长,里面危险还是我们进去吧!”蒯晓兵吼到“危险算得了什么,你们还年轻以后的路长着呢,这是命令,再拦我就处分你们!”。


蒯晓兵说完就独自一人爬上了梯子,进入了现场,楼内坍塌十分严重,一片狼籍,他只能匍匐前进,一寸一寸的往前摸,就在这时大地突然开始剧烈的颤抖,地鸣声隆隆作响,楼房猛的摇晃了起来,战士在外面惊呼:“危险!快出来!”可此时的他却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他没有退缩,也没有慌乱,而是异常镇定,余震结束后他又继续向前搜索,最终抢救出了所有现金和金银首饰,看到蒯晓兵平安返回那一刹那,官兵们热泪盈眶的扑了上去,当蒯晓兵亲手把钱物送到老人手中时,老大娘手捧着现金,拉着灾后重生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齐刷刷的跪在了官兵面前,激动的说:“感谢消防官兵,是你们用命给我们灾区换来重建家园的救命钱啊!我代表我们全家和全体灾民给你们行大礼了!”。“大娘,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啊!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我们担当不起你这一跪啊!”蒯晓兵含泪扶起了老人,那一刻所有铁骨铮铮的汉子,那些无数次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临危不惧的勇士无不失声落泪,因为这一刻他们只是人民的儿子……期间,官兵们身历险境百余次,在废墟中累计抢救出70余万元的现金及近60万元的灾区群众物品。


大灾面前显大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个爱心交融的平台。灾害面前,人们用理解、宽容和关爱,传递着人间真情。


2008年5月19日上午,官兵看到附近一倒塌民房废墟上,一名老大爷带着一个小男孩正在哭泣。经了解得知,这位老大爷的老伴、儿子、儿媳全都在地震时遇难,房子也塌了,什么也没了,他现在不知道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得知情况后,官兵们一边安慰他,一边从口袋中掏出备用的钱,20元、50元、100元……官兵们的行为令这位老大爷感动不已,眼里饱含着热泪,嘴里不停地:“谢谢,谢谢你们,你们真是好人啊!”。


2008年5月20日上午,在部队即将撤出木鱼镇时,官兵们再次找到这位老大爷,把身上所有的衣物和干粮全部捐赠给他,鼓励他尽快树立生活信心,早日重建家园,并把电话号码留给他,表示将一直资助他的孙子读完大学。老大爷听后立即带着孩子跑到官兵面前,满含热泪哽咽地说:“孩子,这些都是你的亲人,快给他们磕个头!”


军爱民、民拥军,原武警辽阳消防赴川抗震救灾队官兵的行动感动了当地的百姓。在官兵们积极帮助灾区群众的同时,灾区的群众也用实际行动援助官兵。当得知官兵们每天只能吃饼干,喝矿泉水时,当地一些群众不顾灾后自家困难,纷纷把家里不多的粮食和蔬菜送给抢险队员……


当天灾不可避免,毁灭无法阻挡,我们不奢求上天的眷顾,上天已撕裂了中华大地;也不求旁观者悲悯,悲悯改变不了现实。靠的是千千万万血肉相连中华儿女,以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精神与意志,与天斗,与地斗,挽大厦于将倾,救生民于水火。原武警辽阳市消防支队赴川抗震救灾突击队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心与决心,昼夜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不抛弃、不放弃,哪怕是一丝生的希望,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来换取。让我们记住这场对生命莫大敬畏的最伟大的生死营救吧;让我们记住那片废墟上跳动着的生命热血的红色。因为,正是他们托起了灾区人民生命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辽阳市   辽阳   汶川   遇难者   楼板   木鱼   灾区   遗体   官兵   武警   废墟   美文   勇士   队员   消防支队   群众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