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孩子,更懂得庄稼人的辛劳!

我是大山的孩子,大山赋予了我淳朴善良,赋予了无数美好纯真的回忆,对餐桌上的香味浓郁的米饭,有着深厚的情感。

爸爸一辈子守护在大山,也一辈子种田,现在七十多岁了,还是要亲自操劳,因为吃自己种的粮食,心里才踏实,不用愁没饭吃。过去几年因修建公路、桥梁,缩减了大部分,人均只有五分田地。

庄稼人才懂得种粮食的辛苦,才能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大山的孩子,更懂得庄稼人的辛劳!

从懂事起我逐渐加入到了行列,周末休息与邻居家对工,相互帮忙。挽起裤腿把脚慢慢地深入到田里,漫过脚背再到小腿,田泥水柔软地覆盖在脚背,如此清凉又有点温热。

两个畚箕堆叠了葱绿绿的秧苗儿,头尾不一地在那儿等待着插入肥沃的田泥里。大伙都开始左手拿起一把秧苗儿,右手拿出一小撮弯下腰屁股朝天的开始,把它们挨个插在田泥中,成排成列的,越来越多。

有时会有蚂蟥来吸血,发现得迟它“养”得鼓鼓的,发觉得早会很干瘪,目的没达到。我直接把它扯下来,扔上岸,在阳光下炙烤,心里又会想“叫你来吸我的血,晒不死你,哼!”或者丢到下面的田里,放它一条生路。

大山的孩子,更懂得庄稼人的辛劳!

背脊顶着炎炎烈日,烤的可生疼了,大伙儿们你说我回,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裳,模糊了双眼,与泥水儿混合在一起。

烈日灼心,但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多的秧苗儿在田间“站立”,像一位位“小士兵”守护着这片广阔的田野。

直起腰身回头展望,田逐渐被秧苗儿占据,成为了浅绿色,在微风的吹拂下,摆动着娇小的身躯,如此可爱而稚嫩。

大山的孩子,更懂得庄稼人的辛劳!

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在主人的照料(施肥、除草)下,渐渐地长大。有时爸爸每天清晨,回到田间去转转,看看他苦心“经营”的禾苗的长势,在他眼里,把它们看成是孩子,去呵护去观察。放眼望去,微风拂起一波绿浪呈现在眼前,整个村里的地集中在这里,被青山和小河包围着。

在中秋前后期,田野又回到了春耕、插秧时的热闹气氛,一眼无际的稻田披上了金黄的衣裳,倒杆都被沉淀淀的稻穗压压弯了头,好像在说:“今年又是好收成,低头好累哦,快快把我收回家吧”!

秋高气爽,正是晒谷的最佳时节,那几天会起床很早,妈妈是最早的,做完家务,准备早餐,一家人带上箩筐、小禾刀直奔田地。我站在田埂,好多哦,什么时候能收完啊?开始动工,割下最前面的几排稻杆开个口子,空出一小块,接着就放快速度,弯下腰挥霍着小禾刀放倒排排金黄的稻杆,放一小堆手捧的量,再依次排队放。

大山的孩子,更懂得庄稼人的辛劳!

有时右手失衡不小心割到了左手,而且口子不是一般的小,顿时血往外冒,俗话说“十指痛心窝”,真的是疼得很。特别是爸爸不安慰就算了,还瞪着眼珠,我会立马哭出来,一边擦眼泪,一遍走到田埂。人手少也是因为着急,爸爸也是在生气“搞不赢,偏偏还要割到手,活干不了了。”妈妈会心疼地过来安慰,我右手掐紧左手指关节,快速地赶回家包扎。

经过好几天,田野里渐渐变得空旷,人们紧赶得把稻谷收回家,晾晒在自家的水泥坪上,或者竹子编织成的大垫子,这些年都已被水泥地所替代,消失记忆中。

每家每户的家门口都是金灿灿一片,在太阳光强烈的照耀下,谷子的颜色会变浅,大人们在正午十分戴上草帽,给它们来个大“翻身”,顾及到每一粒。

大山的孩子,更懂得庄稼人的辛劳!

待太阳还坐落在山边边上,大人、放学的孩子们,都在收谷子了,加上出汗,会有灰毛毛粘在手臂和脖子上,极不舒服,老想着去抓痒。两个人合作会更快速,一个人扫,一个人用容器装倒进箩筐或者蛇皮袋里。

全部收完已是黄昏落尽,傍晚的乡村有:大人呼唤孩子回家的声音,小河里游泳发出的嘭嗵嘭嗵声音,羊的咩咩声音,好像在呼唤着主人带牵回家,把它们关在黑布隆冬的羊圈里,结束了繁忙的一天。

暮色渐浓,夜色渐深,乡村美妙的旋律,慢慢地消逝在广袤的夜空,寂静下来。回到家洗去一天的疲惫和风干后的汗水,一家老小团座在餐桌周围,享用最丰盛的晚餐。

大山的孩子,更懂得庄稼人的辛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山边   庄稼人   秧苗   孩子   田埂   脚背   泥水   谷子   箩筐   田里   田间   辛劳   口子   美文   左手   右手   爸爸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