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原著:狼性文化并非强者定律,而是普通人的入世法则

我是作者//习惯了相思

《狼图腾》原著:狼性文化并非强者定律,而是普通人的入世法则

在明亮的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

——成吉思汗

《狼图腾》这本书是有一千多个关于狼的故事串联起来的“旷世奇书”,作者姜戎先生,在书中化名陈阵,写出了自己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在蒙古插队的真实经历以及对于狼的崇拜,更是认真思考了关于狼图腾背后的真正内涵。

面对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作者发自内心的叩问:“中国文化从未间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一个从未间断的狼图腾文化?”,因为狼的故事,引发了作者强烈的好奇心,他深入狼穴,与狼战斗,更亲自养过小狼。

这才有了这本旷世奇书《狼图腾》,书中笔墨酣畅淋漓,让人如临其境,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每一次紧张与震撼。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优秀的作家可以凭空想象的写出这样生动的事,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让文字有温度,才能够成为众人称赞的经典。

而关于这本《狼图腾》,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听说过,更是被拍成了电影,但是很多人始终没有去看电影,害怕毁了原著,更害怕电影承担不起内心的期望。听别人讲再多,不如自己亲自看一遍,而这本书,我一字一句的读了两三遍。

整整五十万字的《狼图腾》,书中并未大量笔墨描写关于历史的思考,却又无处不透漏出狼图腾对于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作者对狼性文化的深度解读,让人感受到了狼的智慧和伟大,草原狼身上的军事才能、生存法则、人生智慧,让读者层层深入,真正的认识了狼图腾中潜藏的文化寓意。

著名的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对于这本书的评论是:“苍狼乐队”感谢狼图腾。它让我读出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生天如歌的表达;是献给《天堂》里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恋曲......

关于《狼图腾》,也有人批判作者过度的夸大了狼的细节,对于狼的动作和行为过度的拟人化。在我的理解里,要想真正的读懂《狼图腾》,首先要抛弃这种偏见,将自己融入到书中,才可以感受到书中所描写的震撼。

《狼图腾》中狼性文化描写的并非强者定律,狼虽机智、聪慧,但也有着自己的弱点和无能为力,而书中所要传达的有狼的高洁品质,更多的却是给我们一个启迪,让更多的人在书中可以领会到人生的生存法则,入世的真正寓意。

再读《狼图腾》,我的评价是平凡却震撼,一个平凡的人,经历了一件件平凡的事,却串成了一本震撼的书。我们都是普通人,但也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领悟,每一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思考,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真正价值。

《狼图腾》原著:狼性文化并非强者定律,而是普通人的入世法则

01

草原上的狼,并非强者,而《狼图腾》中的狼,也是如此。但是,它却有着自己对于人生的聪慧,这是一种大智若愚,而大智若愚,往往是聪慧里的顶级。

天下的机会只给有耐心的人和兽,人是这样,狼更是这样。在草原上,黄羊就是狼群最美味的食物之一,但是面对黄羊,它们是能够耐得住性子的。

成吉思汗是一名伟大的战略家,在他的一生,靠战争技巧打败了蒙古的百万骑兵,纵横北中国无敌手后,又西征中亚,打败古俄罗斯并回兵灭西夏,所征服地域之广大,为世界古代战争史上亚历山大、恺撒和秦皇、汉武、唐宗都远不能企及。

他是蒙古人眼中的战神,更是历史长河中不可忽略的伟大军事人才,对于战争,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杀敌技巧,但是毕利格老人却说成吉思汗也是蒙古狼的徒弟,是狼的耐心启迪了成吉思汗,打仗只靠狼的狠还不行,还得靠狼的耐心。

而狼的耐性,在捕捉黄羊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一条狼是抓不住黄羊的,因为黄羊是草原上跑的最快的动物,狼的速度远远不及黄羊,所以狼并非草原上的强者,它赢在智慧上。

对于抓黄羊,狼有着自己的绝招。一条狼盯着一条黄羊,可以盯一条一夜,即使在晚上黄羊睡觉的时候,狼也可以耐住性子死等,等到天亮的时候,黄羊憋了一晚上的尿,起床撒尿的时候,狼就会看准时机,上去猛追。这时的黄羊,已经没有了速度的优势,跑起来将后腿就会抽筋,只能成为狼的食物。

舒适和安逸,造就了黄羊的悲剧,现实当中也是如此,居安思危,方能提供前行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

《狼图腾》原著:狼性文化并非强者定律,而是普通人的入世法则

都说“狼子野心”是世界上最大的野心,但是草原上的狼,却并非如此。

狼子野心的出处是《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的弟弟子良生了个儿子取名越椒。子文见了这个孩子,便说一定要杀掉。这个孩子的模样像狗熊和老虎,哭声象狼嚎,不杀掉他,我们若敖氏家族就要断送在他的手中了。民谣说,狼子野心,这就是个狼啊。怎么能养活呢?子良不同意,子文还为此大哭一场。公元前605年,越椒当上了楚国令尹,发动叛乱。楚庄王进行讨伐,尽灭若敖氏之族。

这个出处其实和狼是没有关系的,而世人对于“狼子野心”也有着很深的误解。而草原上的狼,却刚好相反,懂得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狼打黄羊,并非会一次性赶尽杀绝,狼比人会算账,他们会将黄羊放走一小半,等到来年去吃。狼有聪慧,不贪心,这是一种大智若愚,更是入世法则的大智慧。

狼的这种做法,和现实当中的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但是很多人不懂,无节制的掠夺,贪图享受,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其他的发展,这种做法,比不过狼。

狼,吃亏在不会说话,若是狼可以说话,可以写书,一定是一部人生哲学,兵家经典。

狼的入世法则:耐心、聪慧,却不贪心,万物相生相克,都有一个循环。没有真正的强者,只有适应生存,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胜者为王,而是适者生存。

《狼图腾》原著:狼性文化并非强者定律,而是普通人的入世法则

02

“《狼图腾》的书稿,是蘸着7条小狼的鲜血写出来的,作者回到北京之后,又去看过那被他掏过的狼洞,他觉得自己像是去一座老陵墓谢罪。”

书中的陈阵养小狼的故事,可以说是《狼图腾》一书中的经典,小狼的结局,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悲壮。性格即命运,狼性文化里潜藏的狼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小狼的结局。

人总是自私的,为了研究心中想要了解的狼性文化。作者深入狼洞,掏出了七只小狼崽,选出了最大最壮的小狼下来,而当时的小狼,还没有睁开眼,五只小狼去见了腾格里,而留下来的小狼,算是幸运的吗?

一条尚未开眼的小狼崽,却有着顽强的本能和天性,它不愿意被圈养,一有机会就想离开蒙古包,离开羊圈,这种性格和麻雀不同。麻雀被养,是选择绝食,将自己饿死,但是狼却是在生存之下,寻找逃脱的可能。

这种性格,是适者生存的表现,在对自己不利的条件下,选择明哲保身,先生存下来,但却并不失去自己的一身傲骨。

狼的这种本能,和历史上的勾践有着惊人的相似,勾践卧薪尝胆,在吴王的权威之下,选择了隐忍,却在无形之间改变了自己的结局。面对困顿,生存才是一切的可能。

《狼图腾》原著:狼性文化并非强者定律,而是普通人的入世法则

蒙古养狼,千古未有,士可杀,不可辱。狼可杀可拜,但不可养,这是蒙古人的禁忌,也是草原狼最后的尊严。

在草原上,人们抓狼是为了狼皮,但是对于狼来说,有着极度深重的尊严,狼宁愿死的悲壮,也不愿任人宰割。在巴图等人抓狼的过程中,用辣椒熏烟的方式,想将狼从洞里逼出来,但是狼却选择了自杀。

它宁愿死,自己将洞穴扒塌,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皮给人,这样的决绝,让人发自内心的震撼。历史上,有那么多通敌卖国之人,身上就是缺乏狼身上的这种品质。

而小狼在作者的喂养中长大,对于它来说,本就是一种折辱,虽然自小就被抓来,但骨子里的傲气没有改变。即使被铁链子拴住,也没有磨掉它的本能和韧性。

这种本性在小狼学狗叫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狗和狼是有着共同的天性,但是狗会学狼嗥,但是狼却不会学狗叫,在狼的心里,是看不起狗的,所以也不屑于学狗叫,也学不会。

可是,这个被喂养的小狼还是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代价,尖牙被拔掉,被马车拖了几小时,像是一个垂暮的老人。每每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疼,不知是该心疼小狼的惨状,还是为他的骄傲点赞。

小狼挣扎的撑起两条前腿,勉强端坐在他的面前,半张着嘴,半吐着舌头,滴着半是血水的唾液,像看老狼一样看着陈阵,好像有话要跟他说,然而却喘的一点声音也吐不出来。陈阵泪如雨下,他抱住小狼的脖子,和小狼最后一次紧紧的碰了碰额头和鼻子。小狼似乎有些坚持不住,两条负重的前腿又剧烈的颤抖起来。

小狼离开了这个美丽的草原,带着它的倔强和尊严,正式的回归狼群,魂归腾格里。全书中最让人觉得泪目的地方就是这里,小狼的悲壮,像是一个英勇的战士,死亡并不可怕,它依旧是草原上最骄傲的狼。

小狼教会我们的入世法则:面对生活的困顿,不抛弃,不放弃,只要坚持,就有希望。人应该有底线,有自己的尊严,更应该有人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气度。

《狼图腾》原著:狼性文化并非强者定律,而是普通人的入世法则

03

草原被毁,毕利格老人说:从前,就是瞎眼的老人,也可以看到草原的美景,如今草原不美了,我要是变成一个瞎子就好了,就看不见草原被糟蹋成啥样了。

草原狼是草原人肉体上的半个敌人,却是精神上至尊的宗师,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就照不亮草原,而死水般的安宁就会带来消沉、萎靡、颓废和百无聊赖等等更可怕的精神敌人,将千万年充满豪迈激情的草原民族精神彻底摧毁。

因为人的贪心,让草原狼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离开了大草原,而草原狼也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节课。被毁的草原,也不再是它的家。

而我们,也失去了一些那些原本美好的事物,草原沙漠化,天空也不再如洗过一般湛蓝。偶尔见到一两头羊,也是又脏又差,连原来的处理羊都不如。

狼的悲哀,也是人的悲哀,我们自以为战胜了草原狼,可是大自然沉重的报复却让我们逐渐开始警醒,万物都有灵,而人类也不过是万物之中的一个。

人们开始意识到草原狼的好处,帮人们抓吃野草的黄羊,也保护了这片草原。狼没了,草原也就散了,万物相生相克,总归是一个平衡,而平衡一旦打破,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非我们所能承受。

而草原狼的离开,也意味着一种精神的消散,那时人们对于狼图腾的敬畏和草原狼赋予我们的生存法则。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谈到了理性的挖掘,以座谈和对话的形式展开,从草原狼的精神谈到了华夏文明,更是提出了龙图腾有可能和狼图腾在原来属于一种图腾的猜想。

关于狼图腾,作者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追寻,而这种力量,让他拼了命的研究草原上的狼,过度的将注意力可能会无限放大狼的每一个细节。

但是关于草原狼的故事,我却觉得是真实的,并且是有着真正的智慧的。我们应该去学习狼身上有的那种大智若愚,将狼所具备的入世法则转为己用。

真正的强者,不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而是可以维系好一个平衡,开始一个正确的循环,这是草原狼消失之后,带给我们的思考。

《狼图腾》原著:狼性文化并非强者定律,而是普通人的入世法则

《狼图腾》的结尾是悲哀的,草原被毁,狼群消失,这是我们的损失。

而这本“旷世奇书”,也成为无数人传颂的经典,因为其内含的丰富哲学,值得我们用心去研究。

作者、评论家周涛说:“这当然是一本奇书,一本因狼而起的关于游牧民族生存哲学重新认识的大书。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处的懦弱。煌煌五十万言,五十万只狼群汇合,展示了作家阅历、智慧和勇气,更显示了我们正视自身弱点的伟大精神。”

《狼图腾》的故事已经结束,但历史仍在延续,而其中的入世法则更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学习,成为人生成长的源源动力

《狼图腾》原著:狼性文化并非强者定律,而是普通人的入世法则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勾践   强者   成吉思汗   法则   狼图腾   蒙古   黄羊   狼子野心   奇书   大智若愚   狼群   聪慧   原著   悲壮   美文   定律   普通人   草原   性文化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