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原著江德福女儿被迫自杀:相信美好,但也别低估人性

我是作者//习惯了相思

《父母爱情》原著江德福女儿被迫自杀:相信美好,但也别低估人性

我们可以相信美好,却也要记得事事不如人意才是人生常态。

——小Q感悟

《父母爱情》这部剧以安杰和江德福为主线展开了一段关于那个时代的爱情,有人说:“那个时代的爱情,是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美好。”

而剧中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却将父母爱情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家庭的日常小事中,我们看到了江德福对于安杰一生的守护,但是这却不是一句傻白甜的偶像剧,相反极具现实意义。

在《父母爱情》剧中,编剧似有似无的体现了一些不完美,而看了原著以后,我才发现编剧在一些细节上似乎在极力的体现原著。

虽然和原著有出入,但却不影响《父母爱情》成为一部好剧。豆瓣评分9.5分,很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回味无穷。

我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不以原著为参考,这真的是一部改编的很成功的一部剧。

而在看了原著以后,我看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现实,父母爱情对于作者刘静来说是这样的:“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俩不般配,我就想,这月下老人也有办糊涂事的时候。”

在那个生存不易的年代,每一份美好都会有缺陷,带着一些黑暗的年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邪恶的自己,江德福有,安杰也一样。

我们必须承认那些不美好,才能变得真正美好。所谓的美好,不过是心里的正义照进了心底那个黑暗的角落,不过是成功以后的笑看过往。

美好,是与不美好对立存在的,缺一不可。

《父母爱情》原著江德福女儿被迫自杀:相信美好,但也别低估人性

“在这个心里有着足够浪漫主义的姐姐心中,她对于那个未谋面的大爷有着充分的好奇,即使孤军奋战,她也毫不示弱。”

江家有三子,江德福是最小的儿子,因为二哥做了土匪,大哥带着他离开了家乡,选择了从军。但是在从军的过程中,大哥和江德福走散了,开始了《父母爱情》新篇章。

多年以后,江德福的女儿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寻找大爷的旅途,回到了那个故事的起点,那个叫做南于的村庄。

关于为什么要寻找这个从未谋面的大爷,我思考了很久。大概就是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一种好奇,对于这个决定,我可以感同身受,我的小姑远嫁新疆,我从来没有见过。

而我,总是会在某一个时刻,有想要去见她一面的冲动。

而江德福的女儿却在寻找大爷的过程中,因为随后抱怨的一句话,成为结束自己生命的导火线。

老家的人们,对于江德福的大哥已经不太记得,但是却对于他们的二哥却记忆深刻,那是一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自带文人气质。即使做了土匪,也做一些抵抗日军的事,挖公路,破坏他们运输的粮食。

但是,最后却死在了日军手里,当地的人们称他为英雄,并记载到了县志记上。作为英雄的侄女,这个寻找大爷的女人是自豪的,并表示想要去二大爷的墓前看看。

在被告知,没有二大爷的墓的时候,她随后说了一句:“这年头,连个李鼎铭都没有了。”

在那个抨击反动的年头,她这一句话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更是在之后接到了举报,成为了促进她死亡的一大因素。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很庆幸自己生在了这个年代,有着足够的自由。只要不妨碍别人,不损害别人的利益,我们拥有最大程度的自由。

《父母爱情》原著江德福女儿被迫自杀:相信美好,但也别低估人性

“能够伤害你的,往往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被自己至亲之人举报,大概是这世界上最令人寒心的事情。”

江德福的女儿是善良且极具浪漫主义的,这是她的优点,却也是她致命的缺点。

善良有度,信任不应该所托非人。

她的悲剧,源于轻易相信了那个陪着自己跑前跑后的男人。在自己信任的面前,才会有最大的安全感,才会没有顾忌,对于她这样一个内心充满浪漫的女人,更是如此。

只是可惜,她到死也不知道,举报她的正是江德福二哥的儿子,她的亲堂兄弟。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发自心底的触目惊心,人性内心深处的那头狼,太可怕了。

她并不知道他是谁,而他却清楚的知道她的身份。并将自己心底的恨意报复在了这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女人身上。

这个江德福二哥的儿子,经历过这世间的恶,他是被人骂着“私生子”长大的孩子,母亲吊死,跟着外婆长大,甚至被换了姓名。

见过黑暗的人,都是极度渴望见到光明的,而在之后他们会有两种极致:一种珍惜这种光明,享受这得来不易的美好;而另一种则是一直活在黑暗当中,并痛恨那些没有救自己的人。

而这个他,属于后者。

他痛恨江德福一家这么多年没有来找他,而江德福自己的女儿却什么都不缺。

因为恨,他选择了伤害,或许那个黑暗的种子早已经在内心生根发芽,江德福的女儿只是一个导火线,让他理所当然的展现出自己黑暗的一面。

于是,他举报了她。

《父母爱情》原著江德福女儿被迫自杀:相信美好,但也别低估人性

“江德福的女儿被举报,迫害而自杀,我看到了人性里的恶。”

她经历过一段被隔离的日子,重见光明之后,心里的阴影已经愈来愈大。对于一个相信美好的人来说,最残忍的就是有一天她发现自己信奉的那些童话,都是假的。

也许是承受不住压力,也许是不能面对现实。江德福21岁的女儿选择了自杀,吃了整整一瓶安定,就此结束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

没有刚刚好的救命,也没有英雄从天而降,她走了,真实的走了。

这,就是现实。

我们痛恨那个举报她的人,任何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会痛恨。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来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这种做法,理应接受批判。

我们总是喜欢看那些美好的事物,因为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可是这种安全感,却并非长远的,而是一种假象,会让你在看清现实以后,承受不住那种落差

童话故事里,王子和灰姑娘走在了一起,并幸福的生活到了一起。而现实当中,大多的灰姑娘都没有王子,遇到危险,不过是自己扛罢了。

所谓的成熟,就是有一天你不再相信童话,你开始认真的面对现实。

有一种人,总是会选择逃避,不愿意长大,但是人生每一个人都要经历成熟,等到逃无可逃,你会在某一段时间经历刻骨的痛,然后一夜成长。

《父母爱情》原著江德福女儿被迫自杀:相信美好,但也别低估人性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头狼和小白兔,在那看不见的内心里,我们永远不知道此刻面对的是狼还是兔子。

我们要相信美好,但也要明白人性。

做一个足够美好的人,但也要随时做好面对黑暗的准备。

现实就是如此,只有做好随时准备被社会拷打的准备,才可以关关难过,关关过。

你觉得呢?

《父母爱情》原著江德福女儿被迫自杀:相信美好,但也别低估人性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原著   人性   父母   美好   女儿   爱情   导火线   光明   浪漫主义   美文   大爷   安全感   大哥   心底   黑暗   现实   江德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