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如兰婚后与婆母争斗,单纯不再:她终究是学了林小娘

我是作者//人间小Q

《知否》原著如兰婚后与婆母争斗,单纯不再:她终究是学了林小娘

如果说盛家是一个大染缸,那么婚前的盛如兰就是唯一一个保持本性之人。

虽然有那么一点任性和张牙舞爪,但这个喜怒皆形于色的女孩,却是这隐晦含蓄的院子里,唯一鲜活真实的存在。

盛如兰在盛家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她是盛家的嫡女,地位尊崇,王若弗将她捧在手心里,生怕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但她却始终明白:论性情,论相貌,如兰都不是最好的。

除却母亲王若弗的爱护,在盛家,她并没有得到嫡女应有的宠爱。她在盛家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她不像墨兰那样能说会道,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盛紘的信任。

嫡亲兄长盛长柏,明显更偏爱明兰一点,而姐姐盛华兰也时常夸赞明兰,因此,在盛家,她并没有太受宠,甚至比不过明兰和墨兰两个庶女。她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嫡女应有的气派,也不过是她唯一的慰藉。

这样不知高低的性子,在娘家尚且不得宠爱,更遑论嫁人之后呢?

盛家老太太曾经不只一次地对王若弗说过,华兰知理懂事,坚韧会盘算,在伯爵府尚且要受委屈,不如华兰的如兰,更应该在娘家受一些委屈,磨一磨骄傲的性子,才是正经。

这样的如兰,似乎只适合低嫁。

如兰没有华兰的好命,王若弗生华兰的时候,正是母亲王若弗与林小娘斗争的激烈之时,在她从小到大的十几年里,她眼观两个女人的斗智斗勇,又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心思单纯的盛如兰,不过是仗着嫡女的身份,在盛家安稳地过了十几年,那是她一生当中,最为安顺和纯净的一段时光。

婚后的盛如兰,和大多数女人一样,受婆母管制,也要面对丈夫的小妾和通房,那个活得像太阳一般的女子,终究是受了林小娘和王氏的影响。

《知否》原著如兰婚后与婆母争斗,单纯不再:她终究是学了林小娘

如兰的婚姻,是自己的求人得仁的结果。

盛家的老太太和盛紘,从来都不觉得如兰是可以高嫁的,但在王若弗心中,却一定要将如兰许一桩最好的婚事,便是齐家的小公爷齐衡,那也不是不可以的。

原著中的平宁郡主,不是没有动过娶如兰的心思,那时的盛府,永昌侯府梁晗的母亲,正有意求娶盛家女儿盛明兰。而齐衡自第一任妻子嘉成县主去世之后,便想要与盛明兰结成良缘。

为了家族的平宁郡主,想要攀附上永昌侯府,这才转而求娶如兰,不仅多了盛府的助力,更得了王氏娘家的好处,还可以与永昌侯府结一个转折亲,何乐而不为呢?

而如兰的母亲王氏,一边打算着将女儿嫁回娘家王家,一边又想着攀附齐国公府,这样吃着眼里的,看着锅里的行为,最终惹怒了娘家,因此,便被康王氏抢了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家嫡子。

当时墨兰与梁晗的私情闹得沸沸扬扬,平宁郡主便没有了求娶如兰的心思,本以为可以得嫁高门的如兰,一时间成了嫁不出去的女儿,王氏心急如焚。反观如兰,心里却有那么一丝庆幸。

看似大大咧咧的如兰,对于与康家表哥的这桩婚事,看得极为通透。她见过自己的舅母,那是一个厉害的女人,她更懂婆婆想要为难媳妇,那就跟猪八戒想吃人参果一样容易。

如兰对于婚事的通透,是大智若愚。

婆母可以管制媳妇,但是媳妇却不能为难婆母,而康家表哥的性子更是唯唯诺诺,一味孝顺,这也是如兰看不上的。对于墨兰的自轻自贱行为,她反倒觉得轻松。

如兰学习管家理事,不是为着将来去做账房的,作为一个从小培养自己,只为嫁一个好人家的姑娘,她对于未来的婚姻不是没有打算的。

看她为自己选择的男人,就知道她并非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女人,最终的她,嫁给了文炎敬,纵使别人都不看好她的婚姻,她却甘之如饴。

《知否》原著如兰婚后与婆母争斗,单纯不再:她终究是学了林小娘

从王氏身上,如兰学到娘家的威势可以震慑任何人,甚至婆婆妯娌,但永远不能用来逼迫丈夫。

嫁给了寒门贵子文炎敬,这是母亲王氏和华兰都不看好的婚姻。王氏认为那是一家小门小户,委屈了如兰,华兰则认为就算文炎敬在朝堂有作为,也不过是盛家的帮助,如兰的婚姻,还是低嫁了。

盛紘虽然只是五品官,但子女婚姻却是盘根错节,盛家老太太出身勇毅侯府,妻子王氏家里还有一个配享太庙的父亲,长女盛华兰嫁的是伯爵府,长子盛长柏娶的是名门贵女海氏,更有一个朝廷新贵顾廷烨做女婿。

任何一门关系拿出来,都是文炎敬一辈子都可能达不到的成就。

可是,如兰却没有仗着娘家的声势胡乱作为,都说盛家五姑娘像极了母亲王氏,但是看如兰婚后的所作所为,却与王若弗大为不同。

母亲王若弗的失败,盛如兰是看在眼里的,并认真反思过的。

对着刁钻刻薄的婆母,她小心翼翼地伺候,她始终都懂,只有丈夫的心与自己在一起,其他的都可以不在意。

在丈夫即将外放之时,文老太太越事多,一会儿要去乡下避暑,一会儿要回老家看亲戚,时时拖着如兰,这些过分的行为,如兰都忍下了。

以如兰在娘家傲娇的性格,她能够做到这个份上,除了对文炎敬的爱,更多的是从母亲和林小娘之间的争斗以及华兰的悲剧身上所学会的道理。

华兰的悲剧,让她明白笼络住丈夫的心,婆母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每每与婆母发生矛盾,她从不与她正面交锋,表现得足够谦卑,再由丈夫与婆母说道。

这番心计谋算,是如兰的聪慧,曾经那个单纯的小姑娘,还是走向了谋算人心的道路。

《知否》原著如兰婚后与婆母争斗,单纯不再:她终究是学了林小娘

从林姨娘身上,她学会了示弱,谈感情,一定要谈感情。

如兰的婆母文氏,不过是一个乡下女人,终究是比不过如兰的故意谋算。这个女人为难儿媳妇的唯一做法,不过是在如兰怀孕之时,给儿子安排一两个通房姑娘。

作为大家族的姑娘,如兰从来都懂,丈夫不可能对着她一心一意,因此,文炎敬可以纳小妾,通房,但是这个人却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自己怀孕之时,婆母以她不能近身伺候为由,要将府里的从小服侍在身边的丫鬟抬成姨娘。这样一个有感情基础的小妾,给了如兰危机感,见过林小娘那样妾室的如兰,最忌的就是妾室与丈夫有感情。

事情脱离了自己的控制范围,这是如兰不能接受的,但是她没有直接的反对,而是在挺着大肚子,站在雨中哭诉自己的深情,对待文炎敬这样的文人来说,只有感情才能打动他。

雨中哭泣,她只是个吃醋而茫然的小女子,深深爱恋丈夫不能自拔,因害怕丈夫变心,而不知如何是好,什么规矩礼教,都忘诸脑后,只能像孩子一样,躲在雨中偷哭。

看着妻子怀着孕还在雨中求情,本就没有意思的文炎敬自然是拒绝了母亲的提议。而在之后,如兰转过身就将自己身边的陪嫁丫鬟抬成了姨娘。

那个丫鬟的相貌自然是一般的,但古代纳妾,一是为着子嗣繁衍,二是为着伺候主子,以康健厚道为最好,那貌美浮夸的,不过是分了男人读书进取的心。

更重要的是一个被捏着身契的通房,父母兄弟的性命都握在如兰手里,也翻不出什么风浪。

这么多年的磕磕碰碰,记忆中那个涨红了脸,捏紧了拳头,却永远斗不过聪明庶姐的鲁莽丫头,那个只会霸道逞能的笨拙女孩,如今,也悟了,知道怎么用心计了。

这是如兰的悲剧吗?

不算,古代女子的生存本就不易,只要没有伤害她人,适当的心计,是可以理解的。

《知否》原著如兰婚后与婆母争斗,单纯不再:她终究是学了林小娘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大多数人很难保持原本的模样,事实证明,也不用保持。

少时无所忌惮,是单纯,长大以后口无遮拦,是不够成熟。

人的成长,就是谋算人心的一个过程,真正的成熟,是可以让所有人都舒服的心计。

不为着伤害他人,谋取自己的幸福,是可以理解的谋划。

《知否》原著如兰婚后与婆母争斗,单纯不再:她终究是学了林小娘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永昌   姨娘   郡主   丫鬟   婚事   心计   娘家   原著   争斗   性子   美文   婚后   丈夫   姑娘   母亲   女儿   感情   婚姻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