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原著被江德福抛弃,安杰抢走丈夫的张桂兰:她很可怜

我是作者//人间小Q

《父母爱情》原著被江德福抛弃,安杰抢走丈夫的张桂兰:她很可怜

在剧中江德福不止一次的说过张桂兰是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办法才娶的女人,他从来都不爱张桂兰,所以,一走便是五六年没有音讯,就像江德华的丈夫一样。

原著里江昌义是这样跟江德福的小女儿说的:“我母亲跟你父亲结婚时,按家乡风俗大你父亲许多,你父亲刚结婚没多久就跟着路过我们村的老六团走了,这一走就是五六年没有音讯,不知是死是活。我母亲守了五六年活寡,作为女人,你应该比我还清楚这里头的苦衷,后来我母亲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大伯好上了,不幸怀上了我”

在那个年代,留守在农村的女人是可怜的。就像留守在家里的张桂兰,干农活,照顾公婆,还有一个新婚不久就远走的丈夫。同样有这样遭遇的还有江德华,被扣上克夫的罪名,还要被婆婆欺负干更多的农活,但她们两个仅仅是那个年代无数农村留守妇女中的个例。

而被江德福发现的张桂兰,死死地不肯说出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而江德福也始终猜不到竟然是一个院子里自己哥哥的,所以她被赶回了娘家,连一封休书都没有。

她怀着身孕回了娘家,一个人生下了江昌义,含辛茹苦地将他带大,也并没有再嫁。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一个弃妇和一个私生子,受尽白眼和嘲笑。原著里的江德福哥哥一直活着,但张桂兰应该是恨江德福的,所以在她死后,她授意江昌义去认江德福为父亲,而不是那个还活着在农村的亲生父亲。

在农村的她受尽苦楚,可城市里的江德福却顺风顺水,一家和乐,在张桂兰心中,这是不公平的。所以她在临死前安排了江昌义上门添堵,也是为了江昌义的前程,但她不想让江德福过得太顺心。

好的作品,应该是反映时代的悲哀。而《父母爱情》在1996年曾获“全军文艺新作品奖”、1992年获得“中华文学选刊奖”,这样的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父母爱情》原著被江德福抛弃,安杰抢走丈夫的张桂兰:她很可怜

张桂兰很可怜,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她最不该的就是和江德福的大哥有了私情,就像原著中江德福最小的女儿质问江昌义的那句话:“你母亲是自找,谁让她不守妇道!”

那个时候已经是总经理兼董事长的江昌义是这样维护的:“哈......对!我母亲是自找,谁让她不守妇道与大伯哥有私情呢!但如果她守了妇道不与我父亲在一起,你父亲回来就不会休掉她吗?你父亲肯把一个裹小脚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女人带进城市去吗?你说,会吗?”

答案应该是不会,作者刘静写《父母爱情》,随处可见对那个时代农村人的同情,而书中并没有老丁和王秀娥的存在,她没有直接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却又随处可见。

刘静出生在海岛,她的写作素材和灵感来源于现实。就像前段时间网络上的一对在战争年代失踪又再见的情侣:“我终身未嫁,54年后却等来你的儿孙满堂”。对于张桂兰和江德福这样一对没有感情的农村夫妻,丈夫五年没有音讯,她也是一个比寡妇还可怜的农村女人。

当然,张桂兰的可怜不应该成为她犯错的理由,所以,她成了这段婚姻中一直被骂的角色。

而江德福则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堂而皇之的娶妻生子,但消失了四五年,没有音信,没有探亲的江德福,真的没有一点过错吗?

《父母爱情》原著被江德福抛弃,安杰抢走丈夫的张桂兰:她很可怜

作者刘静,始终是站在农村女人这一边的,因为在她经历的真实事件当中,农村女人是弱势群体。原著中是这样说的:“城市女人可真叫绝,她们看不起农村人,管农村人叫乡巴佬,但一旦这些乡巴佬男人出人头地了,城市女人们又不肯放过他们,蜂拥上来统统把他们俘虏过去,抢走原来该属于农村女人的一切。”

安杰是一个资本家的女儿,她最初是不愿意和江德福结婚的,他觉得这个男人太土了,像乡下人一样恋着公交车,在第一次相亲的时候坐车就可以坐过站,手指甲里满满的污垢,装模做样的插着一支不一定用的钢笔。

她对江德福的嫌弃是赤裸裸的,可她却没有人逼着赶着的就嫁给了江德福。

书中没有江德福演讲让安杰折服的情节,安杰嫁给江德福完全是因为他的身份,她一边嫌弃着江德福,一边又无比享受婚后的富足生活,享受这个身份给她带来的优越感。

从一个资本家到军官太太的转变,让安杰在婚姻中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她劝慰自己说:我还图什么呢,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心理上的快慰吗?

就像江昌义说的那样,安杰是虚荣的,她看不起农村男人,但又享受他们带来的精神世界享受。当然,在书中的最后,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有了质的变化,但在前期,他们的爱情并不值得歌颂和赞扬。

《父母爱情》原著被江德福抛弃,安杰抢走丈夫的张桂兰:她很可怜

安杰看江昌义,就像是看一个小偷,偷走了她明媒正娶正房太太的荣耀。

安杰是一个注重精神享受的女人,她享受头衔带来的虚荣和美好。所以她不能接受江昌义的存在,即使在结婚之初,她已经知道了江德福是一个二婚男人。

可对于江昌义和张桂兰来说,安杰才是那个偷走他们一切的城市女人:“叫我说啊,她才是一个小偷呢,她偷走了原本该属于我母亲的一切。”

在书中,安杰代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一类人,这类人群叫做城市女人。在刘静眼中,这群女人她们对不起农村女人。也正因为如此,江昌义很卑鄙,但他卑鄙的理直气壮,他说:“我知道这很卑鄙,但没有那时的卑鄙,哪能有今天的我?”

这一段对话是来自于江昌义和江德福的小女儿,对话的最后,江德福的小女儿只是觉得羞愧,她坐在那里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像是在接受审判,代她的母亲,代那些抢走农村女人幸福的城市女人。

在书中,安杰和张桂兰并不是代表着自己,她们各自代表着一类人。就像电视剧中两人的唯一一次间接见面,简直是天壤之别。

农村女人和城市女人的交锋,都不能称之为过招。

《父母爱情》原著被江德福抛弃,安杰抢走丈夫的张桂兰:她很可怜

张桂兰有错吗?

就像江德华那样,丈夫一直不回来,苦等到最后,如果嫁给老丁以后,丈夫又回来怎么办?在这中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对于一个新婚女人来说,她需要的是丈夫的陪伴和安全感,可她想要的却是另一个男人给的。她的错误似乎可以理解。

江德福有错吗?

作为一个男人,他在外闯一番天地,没有尽到丈夫的职责,也是因为不爱张桂兰,四五年没有音讯,甚至也情有可原。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谁又会特别顾家呢?江德福似乎也是没错的,甚至他是受伤害的那一方。

安杰呢,她有错吗?

即使作者刘静在书中对城市女人有着非常的不满,虚荣自私,一边强占着农村男人,一边又瞧不上他们。但并不代表安杰有错,她只不过是顺势而为,选择了一个追求自己的男人,而她们为此也搭上了一生的浪漫追求和理想生活。她,也没有错。

三个人,每个人都这段婚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张桂兰被人责骂的生活在农村,一生凄苦;原著里的江德福被江昌义欺骗了十几年,一直不知道真相;而安杰,看着睡在自己身边坦率打着呼噜的男人,她用一生和解。

我想,她们的悲哀,是特殊时代背景下造就的。

《父母爱情》原著被江德福抛弃,安杰抢走丈夫的张桂兰:她很可怜

看了很多遍《父母爱情》,太美好了,原著里的剧情残忍且扎心。

但我们应该知道:在那个年代,有一群人她们并非都是美好,在残酷的现实中,她们也有着自己的意难平。

真相或许现实且残忍,但会让我们更加理性。

《父母爱情》原著被江德福抛弃,安杰抢走丈夫的张桂兰:她很可怜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人间小Q”原创,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原著   丈夫   妇道   乡巴佬   音讯   卑鄙   美文   父亲   父母   母亲   年代   农村   男人   作者   女人   时代   爱情   城市   张桂兰   江德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