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蛐蛐儿趣事

严格地说善斗的蟋蟀叫蛐蛐儿。“白露”到了,蛐蛐儿斗架没几天折腾头啦,节气唤起我儿时的回忆。

“百日虫”蛐蛐儿这小东西说来也怪,个不大却斗性十足,碰到一起张开钳子样的嘴,奋力对杀,毫不退缩,直到分出胜负。胜者振翅

鸣叫,继续追打;败者抱头鼠窜,狼狈溃逃。我见过一对大小相等的蛐蛐儿交战时间长达七分钟,中间自我调停休战 ,各自喘息两次。分出胜负后,胜者跌跌撞撞、步履蹒跚,仍胜利振翅鸣叫;败者仰面朝天、腿脚乱抓。也见过蛐蛐儿大小不一,对阵只一合就被对方甩出蛐蛐儿罐外,胜负立判。

那时,城市路面硬化较少,老房偏多,卫生也有死角,蛐蛐儿栖身墙的缝隙内、角落里、杂草堆、干柴中。晚上嘟嘟清脆叫声一片,此起彼伏,声高声低、音粗音细,像是交响曲。然而,能征惯战的厉害蛐蛐儿,并不在城市里,而是在郊区、在农村、在猪羊牛圈旁,在很远的山脚下。

据说,蛐蛐儿至少有1.4亿年的生长史。古时乐趣称“促织”。悠久的历史也使这小东西适应了大自然,懂得了自我保护。一般晚上捉蛐蛐儿,特别是捉厉害蛐蛐可不易,没有手电筒、蛐蛐儿罩、空竹筒、大容量盛水器具、一米左右尖头铁棍,别提捉全須全尾的。外行听蛐蛐儿叫,都差不多,实际上差多了。厉害蛐蛐儿,一听叫,二看个,三看形,四看斗。个头小没实力,厉害不了。蛐蛐儿大小一般全在听,那叫声低沉的、有时有晌间隔长的、凑到近身警觉后停止叫声时间长的,是未见蛐蛐儿前,选取的首要三条件。那叫声高尖的“猴头”蛐蛐儿,那傻叫起来没完没了的,那来回挪地叫的,那人到身边还叫的,也别逮。个大不了,咬架姿势低不了,斗架底气足不了。这类蛐蛐儿有的一两个回合就败;有的未咬先叫作胜利状,蛐蛐儿的夹子一碰掉头就跑,边跑边叫;有的高抬前腿,见对方来咬从其身上一爬而过,逃之夭夭。有一次,晚上捉蛐蛐儿半夜和同伴三人凌晨四点才回家,三人一块挨揍混成一片,折腾到大人们上早班,才从床底下爬出来,屁股疼了四、五天。那也不误蛐蛐儿的喂食、腾罐、排坐次。有时还偷看母蛐蛐儿爬到公蛐蛐儿身上配对,母蛐蛐儿把三尾的中间长尾插入土中下卵。

有一年夏天,我独身一人下乡,在一口井边憋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捉了一只真正的“大八厘”。带回家后喂上食,修养生息一周。打开罐偷看时,那蛐蛐儿浑身黝黑发亮,扫须原地快速转圈巡视。然后,围罐绕边进入慢步侦察。那年这“大八厘”咬败了附近三个大宿舍区的顶级对手五个。为此,我嘚瑟了有两年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蛐蛐儿   能征惯战   仰面朝天   抱头鼠窜   猴头   前腿   败者   小东西   美文   趣事   胜负   叫声   儿时   胜者   厉害   大小   晚上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