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圣”还是设“渊”?


前几日,见到一篇于今年9月30日挂在头条的文章。文中列举了十一条评判某著名作家的条件,总的要求是要条条高于作家才能评价他,如条件不具备,请闭嘴!

这文的来历,是有学者列举了评伟人的诸多条件,因而其仿此逻辑用在著名作家身上,如法炮制。看后觉得不值一驳,未予理睬。因为,既然讲逻辑,就要说逻辑设置的先决条件,也即是能进行比较的先决条件。那著名作家拿着“颁奖词”,与伟人的革命生涯和伟大事业比吗?天壤之别的条件差距本身就决定了,其没有相应资格进行逻辑比较!然而,无独有偶。近日又见到有文章说,该著名作家可称哲学家、思想家等等大家。由此使得我们从此事发生约半年的整个脉络看,还真不寻常。起因是有作家用“一颗糖”,要化解历史民族仇恨,引导人们忘记曾经的悲惨历史和几千万人的生命。言论被斥责的体无完肤之时,诺奖获得者被推到台前粉墨登场,替换下了抱头鼠窜之人,借以压场挽回颓势,引导一方舆论。没想到事与愿违,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这个事物发展的大致梗概,应当记住,它是判断事物性质及其走向的关键因素。

那么,我们回头来看自诩“不言”的著名作家,没少写书。各种荣誉来了,也没少说话。最耳熟能详的,是“不唱赞歌”论,“好人写坏、坏人写好”论等等。书写了不少,说的啥时候的事呢,大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事吧。反映改革开放的书有没有?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我想著名作家也许正在考虑,改革开放的赞歌唱不唱?怎么唱?从哪开始唱?至于好、坏人如何写并不打紧,信手编来。虽然不顾历史过程,说吃不饱这个由头现在不好使了;放着历史主流不说,而魔幻编造以抹黑社会也难做了。但新的线索要开辟,使用魔幻手法来解决,一通百通也并不在话下,看家本领还是有的。

基本情况走了一趟,来到本文题目“推圣还是设渊”上。“圣”者,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这不是,“有心人”拿哲学家、思想家等等桂冠,来给著名作家套“圣人”了,以期桂冠搞定,一呼百应,以看似不满某个时代,实则整个社会制度的立场、圣人的身份为中国人指点迷津,也毫不为怪。届时,谁能够高兴地笑掉下巴呢?

用马克思主义看问题,历来把事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举桂冠和设置十一条“禁令”的人,只是一时的冲动吗,只是“抱不平”吗?如此明白无误的事态由来,以及指向明确的事态发展方向,发声的有愚蠢者吗?真说到点上了,还就有!

某些人以为设“条件”、戴桂冠是助力行为。那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引导下的看问题方法,尽管整个推文过程体现了战术性技巧,体现出心理学手法,但是他们不懂物极必反,更不懂名不符实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试问,推“圣”有可能吗?如此来看,推圣本身就是著名作家本人也难逃宿命。这就是一条从推圣走向深渊的不归路。那再接下来,这路会怎么走呢,现在不说,历史上屡有先例,那将是万万想不到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话并不过时。就此打住,或许有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大智   先决条件   桂冠   思想家   事态   哲学家   伟人   圣人   美文   改革开放   坏人   手法   逻辑   事物   条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