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在我国广东都泛滥成灾,为何到了印度却“栽了跟头”?

提到清道夫,南方许多喜欢钓鱼的小伙伴应该对它都不陌生,因为作为一种入侵物种,清道夫已经成功在我国南方多个地区的淡水水域中扎根,并且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种群数量,在这些被清道夫入侵的地区中,广东当属“重灾区”,在广东湛江的赤坎水库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每年赤坎水库管理所都能从水库中捕捞约5万斤的清道夫,6年间,该所一共从水库中捕获到约30万斤清道夫,这才堪堪的将清道夫的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当然,除了我国外,目前清道夫在美国、墨西哥、南非、东南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功入侵,不过如此强大的清道夫在入侵的过程中也“踢到了钉子”,这个“钉子”就是印度。在印度,清道夫猝不及防地“栽了一个大跟头”,因为它们刚刚入侵成功,就差点灭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聊一下:为何清道夫可以在广东的水域中泛滥成灾?却在印度“栽了跟头”?


清道夫的入侵之路


清道夫只是我们根据这种鱼吸盘的嘴巴形状以及可以清理水族箱内壁上的垃圾给它起的一个俗称,它的学名为:豹纹脂身鲇。这个学名非常的形象,因为它属于鲇形目下的鱼类,而且身上有着豹纹一样的花纹。


清道夫原本是生活在南美洲淡水流域中的一种普通鱼类,它之所以从南美流向了全世界,与营销有很大的关系。曾几何时,在观赏鱼的市场中,清道夫以其“异形”的外观受到了许多的喜欢。当然,有喜欢的,就有不喜欢的,所以在清道夫兴起之处,它的市场并不大。于是,许多经销商将其赋予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能力“吃掉观赏鱼的排泄物”。一时间,清道夫成为了水族箱中的标配,但实际上,清道夫虽然会清理水族箱内壁和底部的一些微生物,但是它们是不吃其他鱼的排泄物的(除非饿极了),不过,纵然只有这一个能力,也让清道夫有了庞大的市场。


因此,清道夫之所以从南美来到我国,是因为有许多人看中了它的“长相”以及清理鱼缸的能力,而这也是它“清道夫”名字的由来。


原本清道夫在水族箱中安分守己,毕竟大多数人都只养一条就够了,所以它们即无法繁殖,也无法“越狱”。那么,它们是如何跑到野生水体里的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弃养。由于清道夫在水族箱中非常常见,而且其生命力要比观赏鱼强很多,所以当水族箱里的观赏鱼因为种种原因死掉后,就剩下了清道夫,此时它们的大都会被弃养。除此之外,也有些人不想养鱼了,就连同观赏鱼和清道夫一起弃养,放入到野生水体中。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放生。放生动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积德行善”的一个行为,尤其是买鱼放生最为常见。但是大多人对于鱼类的认知是有限的,在购买鱼放生时,通常不会考虑过多的因素,这就造成了有人会买到清道夫,进行放生。


小结:清道夫是作为一种观赏和清理目的被我国引入的一种外来物种,但是,由于弃养和放生,它们从水族箱中跑到了野生水体内,成为了入侵物种。


清道夫为何能在广东水域中泛滥成灾?


清道夫由外来物种变为入侵物种是因为人们缺乏认知错误放生导致的。但是,它的泛滥成灾却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实力”。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说一下清道夫在广东泛滥的原因:


首先是环境。清道夫之所以能够在广东泛滥成灾,是因为作为一种原产热带的鱼类,清道夫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虽然它们生命力比较旺盛,但是如果放到我国北方的水域中,一个冬天就就可以灭杀它们了。不过,广东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全年温度较高,与清道夫的原生环境比较接近。因此,环境符合清道夫的生存需求,是它们能够在广东泛滥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缺少天敌和繁殖能力。一个外来物种,想要成为入侵物种的关键在于发展成一定数量的种群,而这个因素通常是由繁殖能力和天敌的多寡决定的。首先,作为一种外来物种,清道夫在我国水域中压根没有天敌,再加上它们体表非常的结实、坚硬,不利于捕食,因此即使有能力捕杀清道夫的动物也懒得去捕杀。其次清道夫的繁殖能力也比较强,一条性成熟的清道夫平均一次可以产下约800枚卵,而且它们的卵孵化率和存活率都非常的高。


第三是灭杀本土物种。清道夫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它们几乎什么都吃,因此在水中它首先会吃掉本土的小鱼。其次,清道夫对鱼卵“情有独钟”,但是它们很少会吃同类的鱼卵,反而对其他鱼类的卵非常的感兴趣。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在我国本土鱼类(比如四大家鱼)的繁殖期,清道夫的食物几乎全部由鱼卵构成,一条清道夫一天就能吃到3000-5000枚鱼卵。这使得我国本土的鱼类的后代大幅度减少,造成了许多水域中出现了清道夫一家独大的现象。


第四:“无人问津”。清道夫能够在我国野生水体中泛滥成灾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让吃货们望而却步。一条性成熟的清道夫平均体长只有30厘米左右,除去坚硬的外壳、两个大背鳍、全是骨头的头部以及体内的鱼骨,一条清道夫处理到可以食用的程度,也就能剩下10%左右。况且清道夫杂食的食性导致了它的肉有很浓的土腥味,所以肉少、难处理以及肉质差,造成了清道夫在我国连吃货都拿它毫无办法的现状。


因此,清道夫能够在广东泛滥,是广东的气温环境、清道夫的繁殖能力、缺少天敌、消灭本土鱼类以及没有人吃共同造成的。


清道夫为何在印度“栽了跟头”?


清道夫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成功的入侵,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印度,但是清道夫在印度恒河中,刚刚发展成一定的野生种群,就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与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天敌。在印度恒河中,有着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鳄鱼之一恒河鳄,而在清道夫的原产地,它之所以没有泛滥成灾主要是水獭、美洲鳄等动物的制约。所以,有着恒河鳄的制约,清道夫的数量不至于急剧的膨胀。而在我国的野生水体中,野生的鳄鱼几乎绝迹,它们自然也就缺少天敌。


第二:吃。虽然在我国“万物皆可吃”,但是有三种让吃货们也瑟瑟发抖的物种:清道夫、非洲大蜗牛以及福寿螺,至于不吃清道夫的原因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在印度就不同了,清道夫到了印度竟然成为了一种“美食”,人们简单地给清道夫开膛破肚和腌制后,直接上烧烤架,然后撒上孜然面和辣椒面,把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


因此,清道夫在印度“栽了跟头”与印度水域中有制约清道夫的天敌以及印度人吃清道夫有很大的关系。


总结


清道夫是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它们目前已经入侵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实与其说是入侵,倒不如说被动入侵,因为人们看到了它的价值才从南美引入的,又因为无知造成了它们入侵成功。结果没想到清道夫以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消灭本土鱼类的能力泛滥成灾,甚至让我国的“吃货”们都束手无策。


不过,清道夫的“神话”在印度被打破,这主要是因为印度野生水体里有清道夫的天敌以及有许多人竟然喜欢清道夫的口感,将其奉为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泛滥成灾   清道夫   印度   恒河   鱼卵   水族箱   观赏鱼   水体   天敌   跟头   广东   鱼类   水域   物种   美文   本土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