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不"解决"任何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在人性中,我们都有贪婪、恐惧、脆弱等等的阴暗面。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要改掉自己的“缺点”,要做得“完美”。然而殊不知,追求完美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迷障。


如何面对阴暗面?它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朋友”?

01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自己,不



越压抑自己的阴影,它便越想唤起我们的注意


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


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


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


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


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


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起我们的注意,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诗人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把阴影形容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塞进包裹里。布莱认为,在生命的前几十年里,我们总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满,而在生命的后几十年里,又会努力把包裹清空,减轻肩上的负担。


要追求自由,就必须体验完整的自我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感到恐惧,不愿正面以对,殊不知,只有拥抱心灵的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把“知识”和“经验”混为一谈,或许是信息时代人们最大的误区。


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体验。对内心阴暗面的探寻,并不是知性的活动,而是用心去体验、去感觉的过程。


许多人参加过心理培训课程之后,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心去体验自我,所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要追求光明,就须体验阴暗;

要追求自由,就须体验完整的自我。

这样的体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连续的。


不管你承不承认,既然你是人,内心就必然有阴影。如果你自己意识不到的话,不妨问问你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让他们把你心中的阴影指给你看。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阴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

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刻意彰显,也不刻意压抑。


单是大声说出来“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强”并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控制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受它的馈赠,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它。


很多人以为,天赐的东西必然是完美的。实际情况则截然相反。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与丑、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调和。


只有接纳了自己内心的阴影,我们才能得到它的馈赠,这就是荣格所谓“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的含义。

接纳自己,不“解决”任何问题

接纳自己,不



当你愈想搞清楚,问题就愈是“剪不断,理还乱”


对一切生活里已发生或未发生的事物,你终日奔命,劳神役形,以至于无暇品尝那些经验的种种况味,甚至连自己的喜悦或痛苦,愤怒或悲伤,都几近麻木不仁,这实是一大遗憾。你浪费太多时间向外寻求问题的解答,其实,你只需花些时间与自己共处,答案自然会浮现出来的。


学习与自己的经验共处,并非要你“搞清楚”问题的症结何在;与它同在,也不是要你去分析它,而只是要你承认自己根本搞不清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若不能与它共处,通常就会将它“理念化”而借机逃避。


你原本时时刻刻都能接收到讯息,它会帮你的生命之舟转舵,让你回归正确航道。但你不肯花点儿时间“临在”并“倾听”,自然就很难听到那些讯息。讽刺的是,当你最需要保持安静去倾听时,却往往在惊惶失措地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


起初,你或许还不明白,但不久你就发现,当你愈想搞清楚,问题就愈是“剪不断,理还乱”。总有一天,你会放弃惯有的运作方式,那时,你会开始反问:“为何我仍停滞在这个过渡期呢?我是否需要改变自己的生命重心呢?”到那时,你才会试着去聆听答案。

愈懂得倾听内心的声音,就愈知道该如何与所遭遇的事件去“共处”


一般而言,当你身处冲突的航道时,通常会接到这类答复:“放慢脚步,看看四周,或许你已经偏离了心目中真正想去的地方。”这个答案,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却足以帮你推向下一步。放慢脚步,看看四周,表示你已经开始自我修正了。


当你的生活全都顺畅无碍时,你通常不会想到自我修正的,非得等到波涛汹涌,你才可能暂停步伐,重新思考你的航道。这个适时的反省,很可能为你的生命带来巨大的转变。因为,当你处处碰壁,走投无路时,你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进入自己的内心。


我无意要你每天冥想两小时,我也没说定时的冥想毫无帮助,我只是说,在生活的某些阶段,你需要安静下来,学习倾听。你若学会珍惜那些时刻,就不至做出日后让自己懊恼的事情。你愈懂得倾听内心的声音,就愈知道该如何与所遭遇的事件去“共处”。这样,你才能与生命携手共进,心甘情愿地参与生活,并充分体会自己的遭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阴暗面   暗处   航道   美文   特质   消极   包裹   阴影   内心   答案   完整   自我   完美   生命   经验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