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中这几句作何解?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黄帝阴符经》

第一句“瞽者善听,聋者善视。”非常好理解,盲人,他的听力会特别灵敏,而失聪者,他的眼力要比一般人敏锐许多。这是为什么呢?盲人失去了双眼,就会非常依赖耳朵,于是,耳朵的功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同理,失聪者也是一样的,他非常担心因为听不到而影响生活,所以,他会格外留心身边的细节,眼睛就会变得特别的敏锐,会看到旁人常忽略的东西。

那么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呢?绝利一源,用师十倍。结合上下文,我们就明白,作者把看见和听见比作是我们的“利”,就是对我们有利的一切事物,和可被我们利用的一切事物。每一个人都会利用自身的优点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但《黄帝阴符经》里这段话的意思,却在表示,若是能少一样“利”,反而会提升其他的功能。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不如精。可是,要想做到专一,就得去掉许多看起来有“利”的事物,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难。比如正常做加法“用师为一”,那么,绝利一源,也就是减去一个对自己有优势的“利”,得“用师十倍”。可见,人的本性都是趋利的,主动去绝利,哪怕一源,都非常困难。

但正是这种反人性的选择,才有可能完成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普通人不仅会依赖于对自己有利的事物,还会有许多本性中所带的弱点。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可以拓展到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嗔痴慢疑。看起来这对我们都没啥好处,可是,大部分的人却非常享受其中,在面对问题时,出现这样的天性。

而要把这样的天性绝利一源,也是非常难做到的。若三返昼夜,便更是难上加难。什么叫三返昼夜呢?三代表多,昼夜既有夜以继日不停息的意思,也有阴阳虚实相互交融的意思。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讲究阴阳平衡。一个人在修行的时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定会反复多次。

有时候是心有念想,明白要这么做,可是行为上却迟迟改不了。就像青蛙想要爬出井底,它在往上跳的过程中,会不断又滑下去。许多青蛙就在这个又上又下的过程中就放弃了,只有少部分青蛙坚持了下来,最终跳出了那口井,不再坐井观天。

能够承受得了自己这样的一个反反复复的人,非常非常少。大部分人都是持续一阵子,看不到希望,就放弃了。所以,如果能做到三返昼夜,那就得用师万倍!

这段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世上,哪有轻轻松松的成功?兄弟们,撸起袖子努力干吧!

《黄帝阴符经》中这几句作何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黄帝   瞽者   加法   盲人   昼夜   美文   阴阳   敏锐   天性   弱点   本性   青蛙   耳朵   事物   人性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