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走出思维舒适区

我们唯一的局限就是那些自己在内心设立并接受的局限。

相对舒适的状态可以使人的行为处于一个稳定水平,从而获得最佳表现;但“舒适感会消灭生产力”,一旦期限和期望所造成的不安和焦虑消失了,人们往往就会活得心安理得,从而缺少学习新技能的干劲,也少了工作的效率与激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一味贪图“舒适区”的安全感,任由自己享受舒适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那么迟早会被激烈的职场竞争淘汰出局。避免“温水煮青蛙”的悲惨命运,必须走出“舒适区”,到“最优焦虑区”锻造自己,挑战自己。

大胆走出思维舒适区


所谓“最佳焦虑区”,即压力略高于普通水平的空间。从专业心理学角度讲,如果围棋少年保持“高效率”,锻造较强的自控力,就必须借助压力和适当的焦虑来督促自己。

贪恋舒适区是一种本能,但如果想突破现有的工作瓶颈,改变碌碌无为的现状,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就必须主动走出“舒适区”,并秉承着挑战自我的精神积极走进“焦虑区,借助适度的压力来激发自己的潜能,挑战自己的极限。否则,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优秀。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出心理上的”舒适区“呢?

大胆走出思维舒适区

第一,下意识做点不同的事。沉湎“舒适区”多半是由过于单一、封闭的环境造成的,所以不妨有意识地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比如,工作时换一种工作方法,去陌生的餐馆吃饭,学习一项新技能,参加陌生的户外活动,等等。

这些改变看上去很微小,但只要能够长期坚持,那么必然能够在“改变”中找到新视角,从而一点点开阔视野,一点点增加心理上的软性收益,并最终为我们走出“舒适区”提供精神动力。

大胆走出思维舒适区

第二,大力开放自己的头脑。"井底之蛙“之所以会自我感觉良好,是因为它的视野只有那么大。没有看到世界的全貌,没有看到其他领域的诱惑,我们自然甘于在”舒适区“中过安全日子。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让自己产生离开"舒适区"的动力,因此必须要大力开放自己的头脑。

比如,多参加各类聚会,通过周围人了解不同的职业领域;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以及建议;运用头脑暴法增加自己的思维宽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舒适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软性   美文   焦虑   新技能   视野   头脑   大胆   陌生   思维   水平   压力   领域   精神   动力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