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省视内心,清除杂念,让内心清明,人生则轻松自在

生活不易,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让内心荒芜,长满了杂草。

不审视自己的内心,永远看清楚内心世界,到底长得是禾苗还是杂草。如果内心杂草野蛮生长,就会使你变得更匆忙,更劳累,而且不一定有好的收成。

当我们忙碌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停下匆匆的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剔除干扰我们行动的因素,修正人生的方向,使之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时时省视内心,清除杂念,让内心清明,人生则轻松自在

老子在《道德经》第10章中说:“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涤,洗涤;除,清除。洗去心灵的污垢,清除身心的杂质,去除贪婪、仇恨、傲慢、嫉妒等心灵的毒素,让内心更清明更健康。

“览”,是“监”,是镜子的意思。古代人一开始没有镜子,只能用盆盛水当作镜子。“监”字的字形就是一双盯着盛水的盆子,这种状态就叫监。从上向下看,查找问题,也叫监。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铜镜,字形就改变了,下边就变成了“金”字,写作“鉴”。

“玄”是深妙,“玄览”就是指对内心的观照,除掉杂质之后,心灵就明澈如镜。

人的心灵就好似一面镜子,世间善恶都通过人心反映出来。当一个人面对内心的时候,才会看到真正的自我。我们在做一件事,如果违背良心时,我们就会感到内心不安,做事要扪心自问,做到问心无愧,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观照内心,清除心灵杂质,让内心纯净清明,心灵变得像是明镜一样,没有瑕疵。我们能做到没有瑕疵吗?

时时省视内心,清除杂念,让内心清明,人生则轻松自在

镜子用时间长了,就会落上灰尘,如果不常常擦拭,镜子就会蒙上厚厚的灰尘,变得模糊不清,就照不清楚。因此要常常擦拭,心灵的明镜也同样应该经常擦拭。

人生之初,处于婴孩状态,心灵纯净,没有私心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种种欲望、仇恨和机巧等种种杂念进入我们的心里,人的内心里装入乱七八糟的东西,各种各样的尘埃污垢开始侵染我们的心灵,困扰着我们的心灵,焦虑和紧张折磨着我们的神经。

如果不及时清理心灵的垃圾,解除这种不良状态,就会导致行为的错误或者失误。所以,要随时常常擦拭心灵的镜子,清除心灵的垃圾,让心灵明澈如镜。

禅宗有一个公案:六祖慧能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弘忍要选继承人,慧能不识字,只能干杂事的,没资格参加。上座和尚神秀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明镜台”就是心里的镜子,经常擦拭心里这面镜子,让它保持一尘不染的状态。

时时省视内心,清除杂念,让内心清明,人生则轻松自在

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慧能要求做一偈,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弘忍就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慧能,传他为禅宗六祖。

慧能禅师认为,空无一物,也就无所谓染尘埃,也就用不着去擦拭。心中无物,是彻底的空的境界,比神秀的的境界更高。

普通人都有世俗之心,没有智能那样的慧根,肯定达不到这种空的境界,但是,心无尘埃的境界可以慢慢修炼,就像神秀那样,随时提醒自己,“时时勤拂拭,不让落尘埃”,让内心保持清明。

审视内心,通俗的说法就是内省,深入自己的内心,进行自我反省,自己在哪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

时时省视内心,清除杂念,让内心清明,人生则轻松自在

《道德经》第71章,“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认为,不知道自己无知,还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这就是毛病,而这类人却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并把它当作一种毛病去改正。圣人为什么没有毛病呢?是因为知道自己某些地方不足,并把它看作是一种毛病,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就是改正自己的毛病,改正了就没有毛病了。

“涤除玄览”就是进入心灵的深处,进行认真地观照,排除杂念。当你深入考察自己的内心之时,能做到毫无瑕疵吗?也就是说,自己能否做到凡事问心无愧呢?

其实,不仅老子,儒家和佛教也都是强调内省的,并且把它列为重要的功课。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焉。”看到贤能的人,要向他们看齐,看到不好的要进行反省,看看自己是否存在这些毛病,要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时时省视内心,清除杂念,让内心清明,人生则轻松自在

洪应明《菜根谭》:“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坐静思,省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当发现自己的一些私心妄想全消,真情流露,从这个“反思”中感受了无限的乐趣。但是,在感到真心之时,发现还存在有难以割除私心妄想,就觉得惭愧不安。

唐代师彦和尚总是坐在庭前的石头上大声自问自答:“主人公!”“喏!”“惺惺著,他时异日,莫受人瞒!”“喏喏!”主人公是指本我,也就是正确做人的本心。师彦和尚每天自问自答,本我在吗?在。睁大眼睛了吗?本我没有外出吗?对传闻千万不可听信!要把自己看管好!是,是!师彦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天天鞭策自己,磨练自己。

时时省视内心,清除杂念,让内心清明,人生则轻松自在

宋代瑞严和尚也采用了同样的做法,他每天问自己,头脑清醒吗?自己回答说,清醒。然后接着又问,今后也不被蒙蔽吗?自己回答,是。其实瑞严是在每天提醒自己要做到头脑清醒,不被外物所诱惑,这样他才安心。

我们很容易迷失本心,忘记初心,失去真我。特别是当今社会,红尘滚滚,容易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以至于被外物所吸引而失去自我。这个时候,必须时刻自己提醒自己,能做到清醒吗?能做到不被外物所惑保持本心吗?

一个人没有毛病、失误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每天能三省吾身,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清除心灵的污垢,少了许多的杂念,甩掉思想上的包袱,轻装上阵,人生反而会更轻松自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慧能   杂念   道德经   内心   本心   污垢   明镜   杂草   杂质   美文   和尚   清明   尘埃   老子   毛病   自在   镜子   心灵   轻松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