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第一代打工者回不去故乡进不了城,进退维谷陷入窘境

表姐和表姐夫,今年50多岁,30多年前就已进入城市成为打工一族。其实那时表姐上学成绩还不错,可惜的是舅父认为读书费钱,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来得实在。最开始表姐还反抗了一下,但在村里人每年打工回来丰富多彩的诱惑下,最终主动放弃读书,早早打工。


表姐家地处重庆偏远山区,交通极其不方便的他们,最初进城的唯一想法就是要想一辈子脱离这大山。记得小时候走亲戚去表姐家时,仅仅为了买袋盐或者是因为停电需要买根蜡烛时,就需要在山林中走上半小时的逼仄土路。如果要将稻谷制成白米,那更是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穿梭在当地主要交通干道上,说是交通干道,其实不过是由很多长宽不足50厘米的碎石板镶嵌而成半土、半石的羊肠小道而已。那时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新奇的植物和动物。

50多岁的第一代打工者回不去故乡进不了城,进退维谷陷入窘境

偏僻的乡村

山村习俗就是早婚早育,刚到法定结婚年龄,表姐就被长辈安排结婚生子。由于山区闭塞,交通条件极差,所以当地人对读书一事没有什么强烈的愿望。表姐和表姐夫夫妻俩最高文化水平就是初中毕业,后来他们的孩子也是这样,初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

90年代初期,重庆开始出现比较大规模的开发,大量的中小工厂、建筑工地开始接纳了很多的农民工。表姐夫哪里整村出动,几乎所有年轻人都背上简陋的行囊冲向重庆市的各个工地、工厂、饭店、装修公司。我表姐他们就选择了干装修,那是一个让同村伙伴们都艳羡的行业。表姐夫两个一直干家装行业将近20多年,从来没有换过行业,不想换行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确实没有其他的技能,手巧的的他们俩也就只能干这个;另一个原因就是,在2010年到2020前的这段黄金时期,他们确实赚了一些钱,甚至是比上过大学的大学生还赚得多几倍。所以在前几年,和表姐夫他们那一批干建筑工地的人,好像达成了一个共识:读书真的不一定有什么用,没文化一样每月可以挣一两万,读了大学的每月一万都不到,读书并不一定有用。

50多岁的第一代打工者回不去故乡进不了城,进退维谷陷入窘境

表姐夫从事的室内装修行业

自从出来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再见到表姐夫他们了,只是偶尔听起老家的人讲似乎过得还不错,据说在重庆市市区买了两套房子,两个孩子中的老大已经结婚生子。但是在我印象中这个孩子不过才十七八岁,连初中都未毕业。由于表姐夫俩人忙于赚钱,对孩子疏于管教,除了因孩子不爱上学的原因外,父母觉得一个女孩儿读书也没什么用。然后这个自己还是个孩子的女孩就早早地生了一个孩子,在别人孩子还是高中生的年纪就当了妈妈。后来几年,因为老家没什么事,表姐兄弟们联系也比较少,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什么消息了。


直到前几天,老家的亲属过世,我同我的父母回到阔别20多年的表姐家。除了一条不算宽阔的柏油马路外,满眼就是更加破败的乡村。一路上倒是新修了很多的房子,却很少见到人。除了老人和狗是活动的,似乎很难看到其他活动的物体移动。年久失修的泥土房屋墙体早已四分五裂,堂屋内的泥土地面上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草。表姐家的房子10年多前被改造过,那个时候空调不是很流行的时候他们家就早早地安装了空调,那时在农村家里安装空调的就是有钱人。

50多岁的第一代打工者回不去故乡进不了城,进退维谷陷入窘境

典型的现代农村空无一人的住房

上午到表姐家时,当表姐夫两个过来迎接时,我完全认不出。佝偻的身躯、乱蓬蓬的白发、黑黄色的脸、充满血丝的眼睛、干瘦的躯干,穿着一身完全不合身的衣服,从面相上判断就像70岁左右的老人。我记得,20多年前的他,看起来阳光、挺拔、面容饱满且帅气,也不似如今这般身材矮小。其实表姐夫的年龄只有50出头,和我年龄差不多大,难以想象20多年的时间是如何把一个青春小伙变得如此不堪。表姐的样子让我感到心碎,那时我记得表姐长得样貌挺好,还有人悄悄给我递纸条让我交给表姐要追求她,如今却是满头白发、蜡黄皮肤、身材巨胖的老妇。见到她们俩时,我一脸错愕,竟然无以言表。一对只有50多岁的夫妻怎么会变得如此苍老?不是前几年听说一直过得很不错么?

50多岁的第一代打工者回不去故乡进不了城,进退维谷陷入窘境

老得太快的和实际年龄不相符的人

同她们攀谈中得知,前些年由于劳动强度过大,50多岁的年龄便已伤病缠身。这还不是最伤神的事情,由于孩子教育失当,结婚生子太早,快到30岁年龄的女儿女婿竟然没有一个正当的职业可做,女儿女婿基本都接近于文盲。夫妻俩除了要负担老人,还得负担4个小的,包括表姐自己的一儿一女、女婿、外孙。听起来其实很荒诞,早已成年的女儿女婿不但无法承担孩子的生活开支,连自身的各种开支尚且需要50多岁父母来补贴。没有文化的女儿女婿除了缺乏必要的文化外,更缺乏父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成为生活的习惯。

表姐夫妇俩近几年由于年老体衰,劳动能力一日不如一日,收入也就逐渐减少,但开支却越来越大。无可奈何在前两年房子行情较好的时候,出售了其中一套重庆市区的住房,小赚了50万左右。一向勤劳的表姐夫妇没办法和懒惰成性的女儿女婿长期生活在一起,去年舍弃了自己唯一位于市区的住房回到老家新修了一套房子。表姐带我参观了她们的新房,一栋看起来不太时髦、挺简陋的房子,她说这就是她们以后回老家养老的地方。一路上看到很多这样的房子,却一直空无一人,大抵也是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城里生活,逐渐失去赚钱能力的老一代们开始陆续落叶归根。

50多岁的第一代打工者回不去故乡进不了城,进退维谷陷入窘境

开始落叶归根的中国第一代打工人

表姐夫们的困境在于,自己已经逐渐衰老,上有80岁老母,下有10多岁的小儿要养,连自己的外孙及女儿女婿还时常需要夫妻俩接济。在城里养老缺乏退休金的夫妻俩生活没保障、回老家则更没有收入。小儿子要养、大女儿女婿缺乏足够的生存能力,所剩不多的存款在一天一天地不断消耗,她们也不知道她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表姐说,小时候一起上学的一个同学,现在也在重庆。当时她们俩成绩差不多,表姐选择打工赚快钱,她选择继续读书,最后考入一个一般的大学。因为两人都一直在重庆,她同学因为所考大学一般,最开始收入不高,还曾经找表姐借钱买房,当时表姐觉得读了个大学真没有用,还找只读了初中的同学借钱。读大学工资3000多,表姐他们那个时候的收入可以达到一两万。时过境迁,那个同学稳步上升,有个自己的小公司了,事业据说小有所成。而表姐夫妻俩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反向掉头,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表姐的小儿子今年13岁,由于夫妻俩自己文化很低,加之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长期作为留守儿童就读乡镇学校,成绩差到只能享受义务教育。我问及关于孩子以后打算让他继续读书还是怎么办?夫妻俩几乎是异口同声说,最多让他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想:读书有什么用,读书出来还是给老板打工,读书出来也不一定有出息,还不如打工赚现钱。

50多岁的第一代打工者回不去故乡进不了城,进退维谷陷入窘境

读书无用论是一部分人的认知

在老家我有5个表姐和8个表哥,文化最高的初中毕业,文化最低到小学二年级。5个表姐中全部回老家建房自住,8个表哥除一个在贵阳市区定居外,其余全部重回老家建房自住。曾经表哥表姐们都在城里待了20-30年,到50-60岁的年龄却一个个都选择落叶归根。表哥、表哥们那时候拼命想脱离大山的愿望最终还是没有实现。可现实城里没有办法留住他们,没有社保、年老后下一代能力不足,无法长期生活在无收入的城市,落叶归根或许并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一种被迫无奈的决定。还好,其中一个表姐和表哥两个孩子都已经考上了研究生,有了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在刚读书的时候,也被其他表兄弟劝说读那么多年的书不如早点出来赚钱。

有个老表已经后悔,常常抱怨自己一辈子吃亏就是因为文化不够、读书太少,但是为时已晚。

50多岁的第一代打工者回不去故乡进不了城,进退维谷陷入窘境

认知决定命运与阶层

这个世界会有很多的富二代,但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穷二代,甚至是穷三代,他们的差异究竟在哪里?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一起为中国教育助力

[玫瑰]成都初升高教育信息供[玫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进退维谷   落叶归根   窘境   重庆   女婿   表姐   表哥   美文   老家   故乡   城里   年龄   女儿   房子   收入   孩子   文化   行业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