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具尸体的“旅行”。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本文约5850字,阅读时间约11分钟


一具尸体,从进入科研院所,到成为医学生的解剖学实习材料,要经历哪些曲折的过程?

请跟随今天的「法医秘史」专栏,一同揭开以上的秘密。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图源:pixabay


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时间阅读本期内容,为了不占用大家宝贵的时间,我们还是不废话,直接进入本期的主题。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聊过人体骨骼标本的制作,也简单讲了讲人体铸型标本的来历,这些标本都是医学生在学习解剖学时期不可或缺的宝贵教学资源。

那么,一具尸体,要经过哪些防腐与保存的工作流程,才能成为一具合格的、可用于解剖实习教学的“大体老师”呢?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读过老秦文章的人都知道,人死后,尸体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的。

人死后,肠道中的细菌开始大量繁殖,细胞由于新陈代谢停止而发生破坏,而细胞中的酶类就会流出,对组织进行分解,而细菌和酶类对死后人体的综合作用,造成了人死后的腐败,比如出现腐败血管网,巨人观,最后发生白骨化。

为了让一具尸体能够成为合格的解剖教学标本,当务之急就是控制和阻止尸体的腐败过程,可想而知,如果一具尸体发生腐败,那么解剖学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和破坏,在这样的尸体上进行实习,显然是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的。

所以,解剖学教学标本的制作,核心就是围绕着防止尸体腐败这一过程展开的。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阻止尸体的腐败,我们可以称之为“防腐”。

常用于尸体防腐的药物,有以下几种:乙醇,甲醛,苯酚(石炭酸),甘油等。

乙醇就是酒精,甲醛和苯酚对我们来说,也不陌生,多数同学在化学课上都曾了解过。

而甘油作为防腐药剂可能大家是第一次听说吧?它比较粘稠,有一点儿甜味,一般用于处理解剖教学用的肌肉标本。

被甘油处理后的肌肉标本摸上去滑滑的,有点儿油腻,感觉就像——嗯,你们都吃过蜜饯或者用蜜浸泡过的枣儿吗?也叫蜜枣,可以自己买点儿摸一下,体会一下同款手感~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图文无关。图源:pexels


多数时候,防腐剂就是用以上几种单一成分根据不同比例进行混合的液体。这样可以综合各种防腐剂的特性,扬长避短。当然,这里也提醒好奇心旺盛的童鞋,不要私自进行配置,没有专业知识和防护措施的民间科学小实验,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随着我国解剖学研究的日益完善,防腐剂的配方也在不断发展,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在这里啰嗦了!

有了防腐剂,遗体的保存工作就可以开始了。看到这里,大家可以大胆猜测一下:把一具遗体,制作成用于教学解剖的标本,一共需要分几步呢?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事实上,这道题并不是太难。

从遗体到解剖学标本,一共有4步。首先是尸体登记,其次是清理消毒,然后是防腐灌注,最后是进行保存。下面我们来一步一步地介绍。


第1步:尸体登记

无论是自愿捐献,还是由公安机关以及其他部门向科研院所转交的遗体,都要经过登记造册,如果是无主认领的遗体,还要进行拍照存档备查。

那么,需要登记的内容都有哪些呢?由于项目较多,我们挑选几项简单介绍一下:

(1)编号:为了后期教学的需要和对标本的管理,首先要对遗体进行编号,并登记基础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

(2)来源:写清标本得来的途径,主要是为了便于追查;

(3)死后时间:这里需要登记截止到开始灌注的时间,比如:尸体被接收的时候已经死亡10天了,但是又过了2天才开始灌注,那么死后时间就是10天+2天,12天。

(4)尸体外形观察:有没有残疾、畸形,体表有没有包块、凹陷、伤痕、切割口和色斑。这一点尤为重要的,需要详细注明。

(5)防腐剂注射部位、防腐剂配方及灌注量、灌注日期、负责灌注的人员姓名等。一般是在尸体颈部和股三角部位做切口灌注,具体操作办法后文我们还会提到。

(6)尸体进行过灌注后,进入保存环节时,要填写保存方法。

(7)标本被使用时,要填写领用单位,日期和经手人。

(8)尸体详细体质情况:部分地区的解剖学研究机构,如某些医科大学的解剖学教研室,为了调查该地区的国人体质情况,也会在收到遗体后,对遗体的身长,以及手臂长,大腿长,颅围等数据进行测量。遗体解剖后,还会对遗体的骨骼长度,器官的体积、尺寸、重量等进行记录。个别医科院校还要求医学生在对遗体进行解剖学实习操作后,对其存在变异的情况提交变异体报告。法医人类学教科书中的多数数据,也是通过解剖后的遗体骨骼测量积累得来的。

以上就是一具遗体被医学院校接收时,可能需要填写的登记内容,各个院校的填写要求各不相同,但是以上几点几乎都会被包含其中。


说到这里,笔者十分想吐槽某部电影里的桥段,在医学院被用于解剖的标本要被拉去集中火化的告别仪式上,一位当了法医的师兄竟然通过某具尸体手部的骨折,进而怀疑尸体可能是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被害人。

槽点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看。

首先,医学院校有着严格的尸体登记制度,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尸体登记中有关于外形等内容的记录要求,那么一具手部有外伤的尸体,是如何漏掉登记的?如果说一位解剖学教授做了手脚使得一具尸体凭空出现在了教学标本的登记簿上,通常是不可能的。后文我们会介绍,教学标本没有被使用的话,每年会被相关技术人员最少检查两次。

其次,在尸体防腐过程中,由于防腐固定后,尸体的体位也被固定,为了让尸体保持解剖学体位,特别是手部,是要经过特定装置固定的,以免手部弯曲,那么这位法医通过简单触摸尸体手部,是如何排除尸体手部的外伤是在防腐固定过程中造成的可能性呢?(当然,也可以理解,法医只是产生怀疑,并没有下定论。)

最后,经过局部解剖学实习的尸体,往往已经体无完肤,特别是手部和前臂等部位,而影片中的尸体手部却是完整无缺的。这是做的什么解剖?是病理解剖吗?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具尸体做的是病理解剖,根据我国现行的尸体解剖规则,是有如下要求的:

“第六条 在实行病理解剖时,如发现有他杀或自杀可疑时,病理解剖单位应报请公安局派法医进行解剖或由法医与病理医师共同解剖。”

所以在尸体进行病理解剖之前,进行全身的体表检查是必须的,在场的法医和病理医师不大可能都漏掉了这只手的外伤情况哈。《尸体解剖规则》是1959年发布的(我国目前执行的尸体解剖规则是1979年修订版),除非这具尸体是在规则发布前就已经投入使用了,否则,这个细节,的确是很难忽略的bug。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吐槽完毕,下面继续我们的尸体处理步骤。


第2步:清洗消毒

由于用于解剖教学的尸体来源复杂,为了避免尸体带有病原微生物,同时也为了去除尸体体表的泥土等(如部分无人认领的遗体被发现时,所处环境往往极其肮脏),清理消毒的步骤是十分必要的。

进行消毒的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在专门的工作间,对尸体进行清洗,然后用消毒液对尸体进行消毒,把尸体的头发与阴毛剃除,将尸体的衣物集中放入污物箱后,焚毁。

然后用浸泡过乙醇或者其他防腐剂的棉球将尸体的鼻孔、肛门等腔道闭塞。防止在灌注之前这些部位发生细菌繁殖,或者有苍蝇等昆虫进入。

在清洗消毒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尸体的腐败情况,以便于下一步灌注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第3步:防腐灌注

经过清洗消毒的尸体,就进入了灌注环节。由于防腐灌注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仅简单介绍几种。

(1)注射器法:就是将防腐剂吸入注射器,然后对尸体进行注射,因为注射器的容积是有限的,这种办法显然是不能满足于成人遗体的灌注要求的,所以,一般都是用于灌注器官、残肢或者婴儿尸体。

(2)吊桶法:即用一个1-2万毫升的吊桶,利用重力的原理,将防腐剂压入尸体,可以根据吊桶的高度来调节灌注的压力。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肺脏灌注插图,图中白桶中为防腐剂,利用重力原理向肺脏灌入防腐剂。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3)水压灌注法:既利用自来水进入容器的压力,达到灌注目的,具体可以通过下面的插图进行理解。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水压灌注的仪器插图,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后文中提到的“Y”形灌注管。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4)泵灌注:在一些国外的关于解剖学的视频中,我们可能看到过这种方法,有时遗体边上会有一个装满防腐剂且带有压力表的仪器,通常这就是用于遗体防腐灌注的压力泵。


说了这么多方法,那么具体是如何将防腐剂灌注入尸体的呢

无论是上面的哪种方法,一般都是从尸体的一侧进行灌注,需要一个“Y”形的管子,一端连接灌注设备,另外两端连接灌注部位。

灌注开始之前,操作人员会先在尸体的颈部和股三角部位,分离出颈动脉和股动脉,然后将“Y”形管的两个接头分别插入两条动脉内,打开控制防腐剂的阀门,灌注就开始了,防腐剂将通过身体这两条比较粗的动脉流入全身。

换句话说,这个步骤的最终目的,就是让防腐剂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到人体的组织中,让人体不容易腐败。


那么,问题来了,对完整的尸体来说,灌注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尸体不完整呢?灌进去的防腐剂不会漏出来吗?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的确,有时,医学院校收到的并不一定是完整的尸体。

比如,收到的是有外伤的尸体,或是手术切除下来的肢体,这类情况又该如何灌注防腐剂呢?

如果是离断的肢体的话,那么要先将残肢的静脉端缝合,然后在动脉端进行灌注,这样防腐剂就不会从静脉断端流出造成浪费了。

如果是头部外伤造成颅腔破裂,或是遗体已经经过了病理解剖内脏被取出做成标本了,这类的遗体又该如何进行灌注呢?

请参见下图,就是将遗体竖立起来,将断开的动、静脉缝合,仅留出用于灌注的大动脉,而颅腔如有破裂,可在直立位单独向颅腔内加入防腐剂。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直立灌注示意图,看到了这张插图和文字介绍,不知道有没有读者想到了《怒晴湘西》中的耗子二姑。图片来源:


此外,由于目前用于防腐的药物通常价格低廉,所以,很多院校在忽略药物损耗的情况下,会采用动脉保存法的灌注办法。

前面的灌注为了减少防腐剂的浪费,仅通过动脉端将防腐剂注入尸体即可,而动脉保存法会在动脉和静脉分别做切口,从动脉端注入防腐剂后,血凝块从从静脉端排出,这样组织内的防腐剂渗透更充分,防腐效果更佳。

一般经过灌注后的尸体,经过1-2天的时间就基本达到定型的要求,但是为了让尸体便于解剖学操作,所以要在灌注的时候,将尸体摆放成解剖学姿态:仰卧,头正,上肢伸直,手掌朝上,手指伸直,下肢伸直分开约30°。

而尸体被防腐固定后,手指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就会出现握拳等尸僵现象,所以,在灌注之前,需要将手部用特殊的木盒固定,让其呈伸直的姿势。

但灌注完防腐剂,离大功告成还差一步。

为了避免尸体在空气中因为水分的蒸发,发生僵硬或者发霉,还要使用相应的保存方法对尸体进行保存。大家所熟悉的福尔马林等道具马上就要登场了。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第4步:尸体保存

常用的尸体保存方法分 干,湿,冷三种。

(1)干保存:就是将尸体涂抹上防腐剂或者能够让尸体隔绝空气的涂层,或者将尸体置于充满氮气的容器内等。

(2)湿保存:顾名思义,就是将尸体浸泡于防腐剂或者能够隔绝细菌与空气的溶剂中,常用的方法就是浸泡于福尔马林溶液中,还有比较经济的办法,就是将尸体浸泡于盐水溶剂中,价格低廉,然而高渗盐水会造成尸体脱水,通常很少采用。

湿保存中最土豪的办法,就是用石蜡或者植物油保存,为啥说土豪,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灌注防腐剂,需要的液体量仅是尸体体重的20%。但将其浸泡于植物油或者石蜡中,所需液体的体量会大大翻倍。以身高170cm,体重60kg的尸体为例,如果用植物油将其全部浸没,真是造价可观啊!

(3)冷保存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低温将需要解剖的遗体进行冷冻,国内也有很多的医学院校的尸体库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然而,说个让人悲伤的事实。

虽然很多医学院校都有低温保存尸体的设备,但现实中多数设备都处于闲置的状态。

为什么?不是花不起制冷费用,而是设备有了,根本就没有尸体可供冷藏,这就是目前医学院校解剖学教学的无奈。

不过一般在国外,由于尸体的供应比较充足,为了保持解剖学标本更加接近正常的组织情况,所以很多国外的医学院校,多数解剖标本采用冷藏方式。下图是一所国外医学院校的解剖学实验室简图。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国外解剖学实验室简图,图中蓝色实线是学生进入解剖学实验室的路线,蓝色虚线是离开时的路线,而红色实线是解剖标本进入解剖室的路线,红色虚线是离开的路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幅图片,分别显示的是解剖学实验室,尸体的冷藏保存间以及尸体前期处理的工作台。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看完忍不住羡慕一下。

希望随着遗体捐献意识的普及,我国未来的医学生们也可以得到足够的机会去迅速成长。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话说回来,尸体标本保存的工作还没做完。

保存,肯定需要有固定的场所和设施,用于灌注后尸体保存的场所,被称为尸库,而尸库内用于保存尸体的设施分为:尸箱和尸池。

尸箱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箱子,一般由木头,塑料或者金属制成,一般2m左右长,75cm左右宽,用于保存肢体或者器官标本。

而尸池就不一样了,一般是长2m,深和宽各1m的池子,经过灌注的尸体,脚踝上会绑上标注了编号,灌注日期的小牌子,然后移入尸池进行保存。

尸池一般分为卧池和立池,卧池就是将大量的尸体集中存放其中,而立池就是将卧池分割成小的池子,或者特意用水泥板等建造成深2m,宽60cm的池子,尸体被竖直放入其中进行保存。

法医秘史:用于教学的人体标本,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尸池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听起来有些吓人,但这的确是能够节约资源的保存方式。


至此,一具尸体从登记到保存的全过程就结束了,一般经过1年左右的保存,基本可以达到被用于解剖教学的条件要求了,就可以被用于解剖学的解剖实习了,然而,这并不算结束,解剖学技术人员,还要在每年的初春和盛夏分别对保存的尸体进行检查,将保存不理想的尸体进行补救,以免浪费宝贵的解剖学教学材料。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了,还是希望通过今天的文章,让广大读者理解,解剖学科研工作者在我国解剖学教学和科研事业中付出的艰辛和不易。


那么,今天的文章里,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哪个部分是你觉得看不太懂的?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主稿:我在你左右;编辑:鲁鲁修&包包;质检:笑言;排版:CC;题图:鲁鲁修

本期参考文献:

[1]李忠华.王兴海.解剖学技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解剖尸体规则[S].原卫生部.1979

[3]Lap Ki Chan.Wojciech Pawlina.Teaching Anatomy APractical Guide[M].Springer.2015

[4]Walter Thiel.Photographic Atlas of Practical Anatomy[M].Springer.1999

[5]Brenda L.Waters.Handbook of Autopsy Practice[M].4Ed.Springer.2009

[6]题图来源:《良医》


本文系【法医秦明】头条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法医   标本   颅腔   解剖学   防腐剂   外伤   遗体   秘史   病理   静脉   动脉   美文   尸体   腐败   人体   来源   秘密   医学院校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