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达《皮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蔡崇达《皮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满地都是六便士,希望你能够抬头看见月亮。


01.

如果说这些年有哪几本书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那这本蔡崇达的《皮囊》必须拥有姓名。

蔡崇达《皮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这也是一本几年前读完的书,但时间虽然久远,我依然会记得当时划过的笔记。

甚至在读完这本书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会引用其中的部分笔记来写东西。

可以说这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一部分我自己。

今天再翻出来这本书,发现曾有莫言、韩寒、白岩松、甚至刘德华为这本书做背书推荐。

刘德华曾说:看崇达敞开皮囊,会不自觉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为当中,有着普通人都会有的阅历或感悟,所以有共鸣。凡尘俗世,谁不是普通人?

蔡崇达《皮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02.

虽然时间太过于久远,我早已不记得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只能翻出微信读书,再来看看它的简介是什么:

《皮囊》是蔡崇达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

作者通过这本书,用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面对的问题——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

这本包裹着14则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容纳一个个既失去家乡又尚未到达远方的生命。

这本书基本上给了我在写作初期的一个方向。

蔡崇达在书里说:

许多作家的第一本都是从自己和自己在乎的部分写起:或许只有当一个写作者,彻彻底底地解剖过自我一次,他书写起其他每个肉体,才会足够尊敬和理解。

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我,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的写作模式和风格。

我也曾解剖过自我,从我自己和身边的人写起,但也许是不够彻底,至今还没完成一本书。

当然,我有时候也在想,是不是我身边的朋友们都没有好的故事素材能拿来写?

我的朋友们,这个时候你们就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没有故事了!

蔡崇达《皮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怪不得我写不出来!

蔡崇达《皮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加狗头了哦)

或许也是身为一个写作者,读书的时候会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哪些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曾经读过的那些书,真的在很久之后的未来,依然会对自己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是一个始终对文字持有信心的人,相信文字的力量,也始终认为文学不会死。

并对所谓的碎片化阅读嗤之以鼻,在这个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的时代,充斥着某音的快感与娱乐至死,以及某些推崇着碎片化阅读、却以吸引眼球的标题和毫无意义和深度的内容来博关注的行业大V们。

我也相信,即便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但他们还是存在的。

并且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当有一天汇聚成一股时,必将掀起风浪。

你想要遇见什么样的人,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许并不是读书的人少了,而是自己还没有抵达这个圈子。

蔡崇达《皮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03.

蔡崇达在《皮囊》里说:

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读完这本书,这些年一直记得的两句话之一。

今年年初由于疫情爆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也对于亲人、故乡和远方,有了更多的思考。

如果要问,农村人最好的出路是什么?我想答案一直都会是:读书。

疫情期间在家里待了小半年,和很久不见的发小们照面。

他们很多都是辍学外出打工,两三年之后结婚生子,如今二胎都会打酱油了。

那些不再读书的发小,我从他们身上只看到了父辈的复刻和翻版。

这使我感到悲哀。

他们的眼神里,已经丧失了野性,年纪轻轻却死气沉沉。

他们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出卖着自己年轻的体力,挣钱养家。

你当然不能否认,这是一种平凡但还算温馨的生活。

他们的一生会像父辈一样,趁年轻外出打拼挣钱,为子女操心。

或许也会像父辈一样,把希望再一次寄托在子女身上。

期待他们能够好好上学,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未来。

将父辈安置在自己身上未完成的梦想,继续安置在下一代身上。

如此循环往复。

或许他们在为人父母之后,也发现了一个事实:读书上学,才是农村孩子最好的出路。

尽管在他们看来,我现在依然一无所有。

没房没车,甚至没积蓄。

但读书带给我的,是更多的选择,和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是一个独立自由的灵魂。

我获得了活成自己的机会。

相比于他们,也许可以说,我从这个小村庄走出去了。

但,同时我也深知一件事。

这里之于他们,依然是家;

之于我,也许永远成了故乡。

我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但我也想要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生活,必然不是那座生存了20多年的小城。

蔡崇达《皮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04.

但其实,一个人无论走了多远,都是无法摆脱自己的故乡的。

那个生养了自己的地方,随着年纪渐长,也在不断地融入骨子里,深深地影响和塑造着一个人。

也许是此生,都无法摆脱的。

又或者,人生的某个阶段,想要摆脱掉它;而另一个阶段,又会迫切地想要握紧它。

那又是另一层意义了。

就像蔡崇达写《皮囊》,是从自己最熟悉、也最在意的部分写起,那是关于亲人、关于故乡、关于自己所爱的一切的故事。

正是这所有的一切,塑造了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无论你飞得多高、多远,总有一天还是会停下来。

而那里,总有人在等着你,问你飞的累不累。

蔡崇达《皮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作者 / 旅读君

编辑 / 旅读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皮囊   远方   都会   多远   父辈   疫情   久远   美文   普通人   碎片   故乡   亲人   家乡   身上   时间   作者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