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叠》——透过科幻思考现实

那天拔了一颗智齿,牙龈发炎,次日竟然半边脸肿了起来,只好去输液。

枯坐无趣,在手机上看了获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的《北京折叠》。

这个科幻小说,虽然科技元素不那么高,却像一面可怕的镜子,映照出现实的趋向。

第二天继续输液,看完后写就这篇读后感。

以前人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感叹出身决定命运。而锐意进取的人,还是认同机遇造就成功(机遇当然也多半凭努力和实力才能抓住)。

没错,人生而不平等,社会阶层的界限难以逾越,想要冲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所以纵向看,还是相对平等的,因为富x代的父辈或祖辈的奋斗历程必然也是艰辛的。

因为很现实,这部作品,能让人更透彻地看清社会的结构,本质,和难以突破的囹圄。第一空间的人看似享受更好的资源,更优越的物质基础,可以谈笑间,定荣辱,主沉浮,但也更明白社会发展趋势的不乐观,思虑繁重,愁眉难解。第三空间的人,只能在生存线上疲于奔命,在嘈杂而逼仄的空间里苟延残喘。但他们也有自己温暖的希冀,甜蜜的向往。内心柔软的爱,可以化为无穷勇气和力量,敢于破釜沉舟,铤而走险。文中那些让人屏息的细节,很打动人。

因为现实,这样的作品又让我感到无比压抑。

第二空间的人,衣着精致,精神饱满,节奏快捷,秩序井然,怀揣着走向第一空间的理想,斗志昂扬。他们就像我在北京上海的地铁站里上班高峰时段所看到的白领青年的面貌。

但我疑惑,难道人生的追求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只能是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吗?比如,住更大的别墅,开更好的豪车,娶貌美如花,优雅似玉的妻子,参加更高端的宴会?等等。

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动荡的社会,难道只有所向披靡地在此主旋律下疾走,才是满满的正能量吗?我却忍不住去想,那些为了科学,艺术,哲学,自然之道,体育精神等等而孜孜不倦,乐于献出毕生热爱和精力的人呢?他们都在灯火阑珊处吗?有多少艺术作品,是映照他们那丰富幽深的精神世界,感性动人的灵魂魅力?

如今的很多影视剧,要么是繁复而毫无生命力的“美”的铺排,虚张声势造浩大场景,过眼成云烟;要么是反映现实的焦灼,在人心底压一块石头,共鸣是有了,感叹不止,唏嘘不已,但只摆出困惑,却看不到光明的出口。让人对未来更茫然消极了。

我们借文字作品,是想超越自身眼界,了解外面更开阔的世界,和一些更有传奇色彩的生命奇迹。除了看到现实之外,更真实催泪的现实,也想看到理想之上,境界更高的理想。

 #读后感# #北京折叠#


《北京折叠》——透过科幻思考现实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雨果   北京   如花   现实   逼仄   读后感   科幻   美文   机遇   平等   动人   理想   努力   人生   社会   作品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