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成功美国马上挖人,承诺送绿卡豪宅,断然拒绝:我是中国人

三年前,天才少年曹原成功实现石墨烯超导实验,物理界为之哗然!随后美国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加入美国国籍,并为其准备了一处豪宅和大量美金,谁知曹原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说:“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去报效我的祖国,对美国绿卡没有任何兴趣!”


实验成功美国马上挖人,承诺送绿卡豪宅,断然拒绝:我是中国人

值得一提的是,曹原取得成功时,年龄仅仅21岁。出生于四川的曹原年仅14岁即以669分的成绩考入声名赫赫的中科大少年班学院。自小受益于“超常教育”的他仅用3年时间读完了小学、初中与高中的全部课程,并在大学获得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这样看来,年仅21岁的曹原获此成就并不是意外。

实验成功美国马上挖人,承诺送绿卡豪宅,断然拒绝:我是中国人

大学课程结束之后曹原便出国留学,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他的导师是石墨烯领域的大牛学者,于是曹原从此便进入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彼时的曹原只有21岁,身为这样一位天才,试问哪个国家不是抢着争夺这样的人才?所以美国方面极力挽留曹原,提供了许多丰厚的条件来拉拢曹原留在美国。

但曹原却丝毫没有犹豫,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美国于他永远是一个外乡,只有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才是最后最好的归宿。他毅然决然放弃了美国给予的丰厚机会,选择回国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实验成功美国马上挖人,承诺送绿卡豪宅,断然拒绝:我是中国人


今天我就用数据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近年来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

(一)引进人数统计

青年人才的引进时间和人数情况如下:2011年第一批引进人数为152人,2012年第二批221人、第三批178人、第四批185人,2013年第五批398人,2014年第六批666人,2015年第七批565人,2016年第八批尤其是自从2015年“双一流”建设以来,引进人才的人数大幅度提升。

(二)引进人才的年龄统计

通过公示时间和出生日期计算青年人才的入选年龄,得到各批次引进人才的年龄中位数。2011年8月第一批年龄中位数为1976年7月;2012年1月第二批年龄中位数为1977年11月(后推1年4个月);2012年6月第三批年龄中位数为1978年4月(后推5个月);2012年12月第四批年龄中位数为1978年8月(后推4个月);2013年12月第五批年龄中位数为1979年11月(后推1年3个月);2014年12月第六批年龄中位数为1981年1月(后推1年2个月);2015年12月第七批年龄中位数为1982年4月(后推1年3个月);2016年12月第八批年龄中位数为1983年1月(后推9个月);2017年12月第九批年龄中位数为1984年2月(后推1年1个月))从第一批公示时间2011年8月到第九批公示时间2017年12月,经过六年四个月的时间,引进人才的年龄中位数后移了七年七个月,可以看出入选者的平均年龄逐渐年轻化。最近三批中一共出现了6位90后,最年轻的是1992年出生。可以预料,未来的青年人才中90后的人数会更多,甚至可能会出现1993、1994年出生的青年人才。

第一批至第九批的青年人才年龄分布大致符合正态分布,其中31岁-36岁之间的入选者最多。青年人才的年龄限制是40岁以下,可见这个限制还是比较客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40岁以上的学者,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研究团体和合作伙伴,已经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和学术氛围,造成回国的动力不足;二是这类人群的子女在国外已经接受多年的教育,已经适应了国外的教育模式和人文氛围,子女教育的问题也可能是40岁以上学者回国动力不足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引进人才回国前任职国家统计

对第一批至第九批引进人才回国前任职国家进行统计分析,青年人才一共来自35个国家/地区,主要来自美国(2249人,63.32%)、德国(234人,6.59%)、英国(194人,5.46%)、新加坡(150人,4.22%)、日本(117人,3.29%)、澳大利亚(113人,3.18%)、加拿大(112人3.15%)、法国(47人,1.32%)、瑞士(46人,1.30%)。可以看出,近2/3的青年人才曾在美国任职。

(四)青年人才回国前任职单位统计

通过对第一批至第九批青年人才回国前的1568个机构进行机构名称的统一梳理,最终得到第一批至第九批青年人才来自817个机构,其中431所高校,386个公司、研究所或医院等非高校机构。人数最多的十个机构为:哈佛大学(125人)、斯坦福大学(90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86人)、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84人)、麻省理工学院(81人)、南洋理工大学(61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59人)、宾夕法尼亚大学(51人)、耶鲁大学(50人)和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46人)。排名前十的机构中有8所机构来自美国,1所机构来自德国,1所机构来自新加坡。

高水平工作单位的工作经历是证明人才能力的重要信号。文章将国外机构分为以下五种类型:2020QS排名前200名的为一类机构,2020QS排名200至500名的为二类机构,2020QS排名500至1000名的为三类机构。国外无2020QS排名的高校为四类机构,公司、医院或研究所等非高校机构为五类机构。超过65%的青年人才回国前曾经在2020QS排名前500名的高校任职,26%左右的青年人才在专业类研究机构、医院等非高校机构任职,只有不到9%的青年人才在2020QS排名500名以后的高校任职

(五)青年人才地域流向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10个省份共引进2579人,占总引进人数的72.22%,中部地区6个省份共引进534人(14.85%),西部地区8个省份共引进352人(9.79%),东北地区3个省份共引进青年人才131人(3.64%)。可以看出人才吸引力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能为高层次人才的学术发展、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子女教育等提供更好的条件,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落地。各地区引进人才回国前所在任职机构的类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有超过56%的青年人才回国前曾在2020QS排名前200名的高校(类型一机构)工作,而东北和西部地区只有48%左右的青年人才回国前在类型一机构工作。由此可见,东部引进的人才质量略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

(六)青年人才省份流向

第一批至第九批青年人才回国后,分布在我国27个省市,其中人才引进最多的是北京,共引进了860人,占总人才比例的23.92%,其次是上海和江苏,分别为581人和333人,所占比例分别是16.16%和9.26%。引进人数排名前十的省份还有广东、湖北、浙江、安徽、四川、陕西和天津。

(七)青年人才的学校流向

将国内机构分为四个类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类型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类型二,一般大学为类型三,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各科研院所)、医院等非高校机构为类型四。同时,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归并到北京大学,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归并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归并到清华大学。共有287所机构引进青年人才,其中高校152所,共引进3351人,占总引进人数的82.81%;非高校机构135所,共引进618人(17.19%)。其中类型一高校共计40所,共引进青年人才2401人(66.77%);类型二高校共计56所,共引进332人(9.23%);类型三高校共计56所,共引进245人(6.81%)。说明工作单位的层级与青年人才的流动有关,其中双一流高校引入人数占总引进人数的66.77%,可以看出,一流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回国后的首选。

(八)对青年人才吸引最大的十所高校

42所双一流高校中,国防科技大学和新疆大学没有引进青年人才,其他40所双一流高校均有引进的青年人才,共引进2401人,平均每所高校引进60人,共有14所双一流高校引进人数高于平均值。对青年人才吸引最大的十所机构均为双一流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引进221人),浙江大学(201人)、北京大学(195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83人)、上海交通大学(158人)、复旦大学(137人)、南京大学(127人)、中山大学(115人)、华中科技大学(114人)、武汉大学(93人)。在类型三高校中,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较大,除此之外,在第九批青年人才的入选名单中,浙江西湖大学引进7人,入选人数超过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以上三所高校虽暂未列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但是它们在人才引进数量上已经超过部分双一流高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美国   东北地区   中位数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绿卡   美文   豪宅   省份   人数   年龄   中国人   类型   高校   青年   机构   时间   人才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