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年,中国年,我梦里的年

寒冬渐去,春意渐至,爆竹声临,春节将近。立于浦江之滨,遥望北方,心生感慨,冬尽春来又一年,而游子心,从未改,游子意,愁更浓。

家乡的年味一定很浓了吧。昨天妈妈打来电话,说非要与我视频,我们有近两年没见了,她很是想念我。视频中,她的容颜未改,笑意也浓,挂在家中的两盏红灯笼在视频里更加亮眼。妈妈告诉我说昨天她们姐妹几人在我舅舅家来了一次聚会,主要是回家祭祖。舅舅特意选了大豆,提前泡好,然后等着几个姐姐来的时候,跑去村里唯一的石磨处拉(第四声,因为真的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东北的土话)豆腐,一家人吃着香香的豆腐,说着一年的家长里短,那场面曾一度让我怀念难忘。

小的时候,爷爷奶奶都还在世,每年过年,叔叔、姑姑们都必须来家里一起吃个团圆饭。我们几个小一辈提前一天就都跑到爷爷家去守岁,其实是因为爷爷、奶奶们放纵我们,随我们玩,随我们吃。爷爷家里有各种各样的点心、糖果都是过年前叔叔、姑姑买的,这可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的最爱,当然,还有那么多的鞭炮可以放,拉着三叔去街上,看到什么想要跟三叔说一声,他就买给我们了。

“三十”晚上,当然要守岁了。奶奶把腊八蒜的坛子拿出来,从中捞出几瓣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小碗 里,几个大人就着饺子吃的老香。腊八蒜是惨绿色的,看着有些怕人,很像鬼片里女鬼出现时的画面,我就一直不喜。当然是跑出去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放鞭炮了。把一响的“大地红”拆成一个一个的,学着大人的样子点了一根烟,在嘴边吸了一口,咳嗽了好几声。然后开始用烟点鞭炮,点好了扔出去,“啪”的一声,甩手雷,哈哈,好玩极了。笑容还未敛去,就看到三叔黑着一张脸站在我身后,吓了我一跳。三叔在我手里将烟夺下,“小小年纪,学什么不好,学抽烟。”我急忙辩解,我是为了点鞭炮,不会抽烟。三叔拿来了几根香,点燃后交给我们几个一人一根,说:“拿这个点炮仗去,不许抽烟。”然后我们几个怕怕地跑开,继续放我们的分响“大地红”。

春晚,那是一定要看的,我们期待着范晓萱,张信哲、王菲、赵本山、牛群、冯巩,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喜欢的明星,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去了无限的乐趣,而爷爷奶奶却是爱听那些咿咿呀呀的戏曲,听了想睡觉的东西。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摇醒有些睡意的弟弟妹妹,拿着白天三叔给我们做好的小灯笼,巡街去了,当然还少不了那些分响“大地红”。

等回来的时候,等着我们的一定是那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奶奶说,过年吃饺子那才是正理,当然,我们也喜欢吃饺子。吃饺子前,奶奶带着我们几个小的,爷爷跟三叔拿着纸钱,我们一起去给祖先送钱去,位置必须是十字路口,然后画一个圆圈,口中念着祖先的名字,样子极其虔诚。我们小的就开始用木棍控制火势,偶尔放几张“钱”进去,当然,我们还要磕头的。每次我都会流泪,因为那些离去的亲人还在我脑海里,可能也是因为火势太猛,烟熏的我眼里难受吧。

守岁结束,大年初一就没有热闹了,只是贴对联,放鞭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奶奶家的聚会定在了大年初二。一家人约好了时间,早早的就提着大包,小包的好吃的一起到奶奶家,小小的屋子顿时就显得拥挤不堪了。不过我喜欢这种拥挤,就像多年后的今天,我还是在怀念儿时的新年一样。可是故人已去,独留我在异乡而已。

年,就是要团聚,不团聚,哪有年的味道。大街上冷冷清清,不知道是因为天气阴冷的原因,还是因为年关将近,在上海打工的外地人都已经离开的原因,总之,冷冷清清,没有一丝年的味道。就像此刻,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对着屏幕打字,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滋味一样,空落落的。

再小一些的时候,父亲还在,那时的年是在农村过的。其实,农村的年才更有过年的氛围。

家是群山里的一个小小村庄,交通不便,所以一切现代化用品在那里都是奢侈品。那里晚上没有路灯,那时冬季只有白雪,当然也会不有泥坑,因为过年的时候室外的一切都是冰冻的。

爸爸过年前几天,就放假回来了,给我带来了城时的好吃的,好玩的,当然一定有好多好多鞭炮,因为他知道我喜欢玩。于是年前的那几天,我就一定会拿着各种各样的新式鞭炮,成为全村小孩子的中心,他们要我放几个给他们看看。我一定会说:“要到晚上才能放,因为晚上才会看到烟花。”

到了晚上,几个小家伙便来砸我们家的大门了,在外面大声喊着我的名字。我放下碗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鞭炮冲出去。然后几个孩子就围在起,研究是先放这个兔子模样的,还是那个蜻蜓模样的。最后还是我决定先放那个青蛙吧。然后,放在路中间,点燃了引线。青蛙竟然是旋转的,这超出我们的想象,然后它就那样旋转着冲入旁边的柴火堆里。天啊,闯祸了。我们开始喊大人来,可是为时已晚,大火烧毁了柴火堆,几个小家伙被大人带到家里骂。

第二天,依然继续。

小村里的新年,最新鲜的就是看那些从城里回来过的人,那些衣服样子漂亮的城里人,让我们这些小屁孩儿羡慕不已。然后就想着跟人家做朋友,听人家讲城里的故事。有时还会故意放几个特别响的鞭炮吓吓他们,这样慢慢的就真的成为了朋友。可是过好年了,他们或是她们就走了,回城里去了,我们的生活就继续了。

小村里守岁是很讲究的,全村没有一个人会早睡,当然,他们大多是在玩着扑克或是麻将。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拿着鞭炮,点着自制的灯笼,挨家挨户去拜年。也不记得这是传统还是我们的发明了,大年三十晚上拜年,可能也只是我们能干得出。当然,拜年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到每家都会有各种好吃的奉上。我们是来者不拒的,大人们给得开心,我们拿得也开心,一晚上走完了全村的大部分家里,我们吃的不亦乐乎,拿得兜满手满。

还沉浸在儿时的年里,窗外突然传来了鞭炮的声音。向窗外看去,灯火依旧,却依然没有年的味道。这里的年在超市里、在商场里、在火车站里、在我们的梦里,唯独没有出现在我们家里。因为,所思之人都在千里之外,守着妻子和女儿,对着视频里的亲人,怀念儿时的年。

中国年,首先是团圆。中国年,在乡音里,那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里;中国年,在老人的家里,儿孙满堂,其乐融融里;中国年,在一个个饺子里,一杯杯水酒里;中国年,是祖先的脉络;中国年,是团圆的亲情!

我,站在异乡的烟火里,过年,过中国年。

儿时年,中国年,我梦里的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儿时   柴火   火势   全村   鞭炮   祖先   美文   村里   饺子   爷爷   奶奶   好吃   大人   家里   晚上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