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功需要依靠五种人

一个人要成功,究竟需要哪些力量和资源呢?我认为,人生成功需要依靠五种人:高人指点、贵人相助、亲人支持、他人监督、个人奋斗。具体来说就是高人指点,能指导你找到前进方向;贵人相助,能帮助你克服各种困难;亲人支持,能扶持你一路稳步成长;他人监督,能促使你持续防微杜渐;个人奋斗,能确保你不断向上攀登。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高人指点、贵人相助、亲人支持、他人监督、个人奋斗,才能谱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

一、依靠高人指点

高人是指智慧高超的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经历过高人的开悟甚至指路。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高人的指点可以解决人的智慧和觉悟以及发展方向等人生关键问题,让自己的认识和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突破。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高人开悟,应该是成本最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有一天,他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扔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巴掌,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捡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捡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看到张良如此谦恭有礼,老人略加考验之后,送给张良一部兵书,这本书就是《太公兵法》!在此后的日子里,张良反复研读,获益匪浅。在十年之后,刘邦起义反秦,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张良根据《太公兵法》提示的方法,经常向刘邦献计献策,刘邦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对于张良而言,这个老人(黄石公)就是改变他命运的高人。自身努力是得到高人指点之基。自身努力到位了,看问题的眼界有了,做事的基本功有了,做人的基本素养有了,才会筑起与高人交往、沟通的平台。一个人没有和高人相处的机缘,很难想象会得到高人的点拨,即使遇上了高人,也会因看不出高人的高妙之处,与高人擦肩而过,即使侥幸地得到了高人的点拨,也会因为悟性欠佳,悟不出高人妙语的精髓,启而不发,激发不了摆脱迷茫阴影的灵感。要依靠高人指点,就必须做到“三个懂得”:一要懂得寻找高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应当根据自己不同的追求,去寻找不同的高人。如果你想在商界有所发展,正处在创业的阶段,那么你可以把寻找的目标定位在千万富翁或者有亿万家财的成功人士;如果你有意在仕途或国企有所发展,那么你可以留意政府官员或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不管是在职或退职的,不要小看退休的官员或企业高管,他们为人处事的成功经验,如若愿意与你分享,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而且,他身后一般都会有一个同类社会阶层的圈子。如果他认可你,能够给你引荐到那个圈子里,那对你的发展也是相当有裨益的。要在常读名人传记中看到高人,在常与人交流中遇到高人,在常看网络信息中找到高人。二要懂得虚心请教。坚决防止和克服恃才傲物、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的思想,放低姿态,虚心向高人请教,以获得高人指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要懂得自我反省。用高人指点的方向来进行对照检查,反省自身的不足和差距,着力改进自身的缺点,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二、依靠贵人相助

  贵人是指对自己很有帮助的人。一个人在成长和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若干转折点,这时候,若能得到贵人的真心帮助,容易走出困境。贵人常常能够缩短你的奋斗时间,指给你成功的捷径。借贵人之势能尽快提升自己,对自己的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曾国藩历来被人推崇,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而曾国藩本人的家世背景并不显赫,只是一个普通的地主家庭。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封侯拜相,在短短几十年完成了让人如此震撼的逆袭,正是因为有贵人相助,让他一步跨越了那个阶层的门槛。这个人就是穆彰阿。身为汉人的曾国藩第三次赴京会试,才得第三十八名,殿试考试才得三甲第四十二名。根据惯例,他这种成绩只能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地去任县令,这对一心想进翰林院的曾国藩是很大的打击,连朝考也无心参加,打算收拾行李来年再考,在同窗的劝说下才勉强留下参加朝考。意料之外的是,曾国藩在朝考时得到了贵人的帮助。当时担任会试总裁的穆彰阿特别调阅了他的试卷,为他的文章做了最后审批,当即取为一等第三名。朝考结果呈皇上审核时,穆彰阿还在道光皇帝面前特意对曾国藩的文章称赞了一番。在穆彰阿的极力推荐下,皇帝甚至觉得曾国藩的说理与文风更好,于是又把曾国藩调升为第二名。这样,曾国藩的成绩就由殿试的三甲第四十二名,一跃而成为朝考一等第二名,这个结果令关注此次朝考的人,甚至让曾国藩本人都觉得非常意外。登门拜谢会试总裁时,穆彰阿与曾国藩谈了很多国事,曾国藩对内政外交都讲出了自己的观点,结果很多想法竟都与穆彰阿的想法不谋而合,穆彰阿越发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穆彰阿还给曾国藩说明了翰林院的重要性,叮嘱他好好为国效力。临别时,曾国藩一再拜谢穆彰阿的知遇之恩。在穆彰阿的提携下,曾国藩在翰林院果然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后来在穆彰阿的巧妙安排下觐见皇上,获得了皇上的好感,立刻被擢升为内阁大学士,官居二品。连升数级,这样的好事,在此之前的汉臣中是从未遇到过的。曾国藩对穆彰阿的知遇之恩永世不忘。在此后的岁月里,曾国藩对穆彰阿一直执弟子礼。不论是在京任职,还是出外做官,曾国藩必到穆府问安。穆彰阿去世后,曾国藩还照常到穆府探望其家人,感激贵人知遇之恩。要依靠贵人指点,就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坚持不懈努力。自身努力是获得贵人相助之本。自身努力到位的人,才是值得帮助的人,一个值得帮助的人,身处困境时,就一定会出现贵人助你一臂之力;自身努力到位的人,才是一个跌倒了能扶得起的人,在你跌倒时,就一定会有贵人出现在你的面前,愿意拉你一把。要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修身中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值得贵人帮助的人。二要坚持沟通交流。以坦诚之心对待他人,与他人多沟通感情、交流思想、交换观点,让他人深入了解你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所忧所虑,就容易达到对方想你之所想、急你之所急、帮你之所需的目的。三要坚持借势发展。善于借助贵人帮助之势,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促使自己快速成长进步,努力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三、依靠亲人支持

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或者配偶。无论何时何地,亲人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和靠山。亲人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依靠亲人的呵护,你才能茁壮成长,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依靠亲人的嘱托,你才能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亲人的支持,会伴随你的一生一世。这个道理不言自明,每个成功者的后面,都有一个杰出的异性,为你修筑港湾,港湾是一种精神象征,起着心灵休憩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北京时间2005年8月5日晚,百度无人入睡。从夜里23时40分开始,3个小时里,百度人经历了人生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在纳斯达克指数的显示屏上,他们持有百度原始股,涨幅达到了疯狂的353.85%,魔术般地涨到每股122.54美元,一夜之间产生了9位亿万富翁、30位千万富翁和400位百万富翁,创造了21世纪的财富神话,全世界为之震惊。当天,在曼哈顿举行的大型庆祝晚会上。当无数闪光灯和话筒对准财富英雄李彦宏时,李彦宏温情地把妻子马东敏揽到前排,他举起酒杯,深情地说:“百度精神里有一种叫做勇气,而我的妻子马东敏博士,则是这勇气的来源。她总能在关键时刻,冷静地提出最勇敢的建议。而事实证明,她的那些充满东方智慧的建议,将我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其实,我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喜欢冒险开拓的人,而我的妻子是。在百度的冒险创业历程中,每一步都是她推着我向前走的。” 1995年,李彦宏在纽约的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上见到了马东敏。马东敏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两人认识时,她正在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看到马东敏的第一眼,李彦宏想到了一见钟情这个词,仅仅用了6个月,李彦宏如愿让马东敏成了自己的新娘。李彦宏说:“反正我认为,只要自己想清楚的事情就要做,有意思的是,我到现在还不明白她当时为什么只用6个月也能想清楚。”在回国创业前,李彦宏在硅谷当工程师,很快就在信息搜索领域里成为杰出专家,所以拥有华尔街道·琼斯子公司70余万股期权,在硅谷有了豪华别墅和名车。就在李彦宏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洋洋得意,觉得种种花草也挺开心时,马东敏却对丈夫有着更高的“要求”。她认为李彦宏在信息技术领域是顶尖专家,应该独立创业。妻子一席话,激发起李彦宏内心的创业激情,因此,他选择了回国创业,于是百度出现了。“但这对她是一种挑战,一般出国的女孩子都更喜欢国外的环境。但为了我的事业,她毅然回国支持我,这是很不容易的。”当被问及情人节送给妻子什么礼品时,李彦宏深情地说:“我做得好就是给她最好的礼品。”相信这对并肩齐飞的英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创造更多的财富神话。要依靠亲人支持,就必须做到“三个不忘”:一要不忘经常沟通。加强与亲人的沟通交流,把自己开展工作的想法、思路、计划告诉亲人,对亲人不了解、不理解的事情多作说明解释,认真听取亲人的意见建议,对亲人合理的意见建议要注意吸纳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二要不忘经常关爱。不以工作忙为借口忽视对亲人的关爱,主动承担关心老人、养育子女、操持家务的家庭责任,当亲人生病时,主动照顾,问寒问暖,努力营造互敬互爱、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三要不忘经常分享。经常与亲人分享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感悟、收获和酸甜苦辣,一起探讨改进学习、工作、生活的思路、办法和对策,共同创造乐观向上、和谐共进的家庭环境。

四、依靠他人监督

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自律是基础,他律是保障。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做每一件事、干每一项工作,都要遵章守纪,特别是当我们手中握有一定权力之时,面临的诱惑往往就会越来越多,风险重重,一念之差,就可能会铸成人生大错。他律是相对自律而言的,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他律实际上就是来自于他人的监督,来自于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管束,这是让自己能走得稳、不摔跤、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的最有力保障。事实上,面对诱惑无处不在、陷阱无处不有的社会现实,如果没有外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自律是很难保障长期抵挡诱惑和贪欲侵蚀的,久而久之“金钟罩”也会出现缝隙。所以,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也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律比自律更重要。试想,《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尽艰险,机关重重,诱惑处处。然而,他们却个个修成了正果,原因何在?可以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既能坚守自律,又能接受他律。也正是靠教育与监督、提醒与帮助、自律与他律,致使师徒中最不本分、且贪吃懒惰的八戒从“不敢”做坏事,到“不想”和“不干”坏事,最终走上了正道。要依靠他人监督,就必须做到“三个勇于”:一要勇于谈心交心。经常与他人谈心交心、沟通思想、交换意见,诚恳地请他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更加明确今后的改进目标和努力方向。二要勇于接受批评。坚决防止和克服与人“攀短”、把批评当“包袱”、对别人的批评满不在乎的思想,认真倾听别人的批评意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有闻过则喜的胸襟和知错能改的决心,对别人提出的正确中肯的批评意见,认真接受,深刻反省;对有些片面、不太正确的批评意见,用来勉励自己,提醒自己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三要勇于改正缺点。正确对待他人指出的缺点和不足,并坚持对症下药、立行立改,及时改正缺点、修正错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五、依靠个人奋斗

幸福不会从天降,人间万事靠奋斗,奋斗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对每一个成功者来讲,在其成就事业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必然是一条义无反顾的奋斗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处处都留有奋斗的身影,寸寸都浸透着奋斗的汗水。那些在事业上奋勇拼搏、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总是为人们所怀念和敬仰。从焦裕禄、谷文昌到沈浩、廖俊波,从雷锋、王进喜到郭明义、邹碧华,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以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干事、一生干净的奋斗业绩和高尚品格,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经由奋斗这架云梯,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借助奋斗这把刻刀,不断雕凿和塑造新我。试想,如果没有奋斗精神,遭受宫刑的司马迁,怎么能“就极刑而无愠色”,在坚韧与屈辱中最终完成他的皇皇巨著——《史记》,成为千古史家第一人。如果没有奋斗精神,屡遭驱逐的马克思,怎么能身处逆境仍战斗不止,在颠沛流离和困顿不堪的境遇中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最终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正如冰心老人在一首诗中所写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因此,离开了奋斗精神,成功的大门永远不会轻易向人打开,成功从来只属于那些勇于奋斗、敢于拼搏并能坚持到底的人。贝多芬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灾难是耳聋给他带来的痛苦。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28岁时,由于疾病,听觉就开始减退,到了48岁,再优美的歌声他也听不见了。他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即使这样贝多芬仍然奋斗不止,持续进行着创作。他的不朽名作——九十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他用敏锐的观察力来感受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为了起草一部曲子,他经常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反复推敲,精心锤炼。例如第五交响曲的创作,他就花了八年的时间。贝多芬在给他的兄弟卡尔和约翰的信中倾诉了耳聋给他带来的莫大的痛苦以及他战胜疾病的决心:“在我身旁的人都能听到远处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是何等的耻辱啊!这样的情景曾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几乎迫使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我的艺术,只有我的艺术要我活下去。”贝多芬在这种困境中曾大声疾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为了艺术,他牺牲了平庸的私欲,坚持不懈奋斗,战胜了一切不幸。他说:“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要依靠个人奋斗,就必须做到“三个持续”:一要持续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具体来说,就是既不屈服于现实,也不满足于现状,始终居安思危、勇往直前、奋发向上;就是既不在顺境中懈怠,也不在逆境中沉沦,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奋力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就是既不回避自己的差距,也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蓬勃的朝气、奋进的锐气。二要持续吃苦耐劳。吃苦耐劳,就是经受得住艰苦,经得起劳累。具体来说,就是刻苦学习,减少应酬多学习,挤出时间多读书,静下心来多思考,联系实际多运用,切实做到真、真懂、真用;就是埋头苦干,把心思花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做工作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切实做到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务实干、甩开膀子拼命干;就是任劳任怨,履职尽责不辞劳苦,敢于担当不怕埋怨,开阔胸襟不去抱怨,切实做到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经得住考验;就是无私奉献,以克己奉公为要,以淡泊名利为荣,以干事创业为重,切实做到有功劳时不伸手、有苦劳时不计较、有疲劳时不抱怨。三要持续知难而进。知难而进,就是知道有困难,仍然勇往直前,迎着困难上。具体来说,就是面对困难的时候抱定一种“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坚强信心;就是在正视困难的时候保持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搏精神;就是在克服困难的时候始终树立一种“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坚定信念,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千方百计探索战胜困难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翰林院   贝多芬   知遇之恩   人生   会试   刘邦   贵人   美文   高人   亲人   批评   困难   老人   努力   精神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