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三胎政策勾起多少人对当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回望?

计划生育


如今三胎政策勾起多少人对当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回望?

村东头老王家侧厢房最近搬了一家陌生人,男的寸头,身子骨结实浑圆,见人笑眯眯,点烟唠嗑,自来熟

皖北农村冬天冷,男子会用铁皮做成炉子的手艺(里面可以烧木屑,木屑来自锯木板小作坊)。

冬天天冷,农村人舍不得烧煤球,用这个挺好,用了一天,把出口堵起来,第二天,填点新木屑,继续可以取火。

冬天日子悠长,那个年头打工人少,基本都呆在家里。

雨雪季节,村子里头走着,谁家一坐,唠嗑呗 ,反正也没事。

老王家门口干净空旷,村里人喜欢去他家扎堆,他家有台黑白电视机,虽然一刮风下雨,屏幕就冒出雪花,但是大家还是津津有味聚在哪里不舍得走。

老王会叫我们出去转门外的天线,一根细长的树棍,直冲云霄,上面绑着老王自制的几根铝条。

好、好……,稍微再动一点点…,好好好!”老王在屋里喊着。

电视机声音不卡了,就知道天线的方向找准了。

侧厢房的男人也过来,大家朴实地寒暄,家长里短,男人说他是镇北李庄,除了做炉子,还会做大盆, 水舀子…

这些都是农村人常用的生活用品。

男子看了会电视就回去了。

我问老王,“李庄咋来你家住啊。

那个时候亲戚举家串门,不足为奇,如有什么特殊事,可以住好久,农村房子多,大家也不介意,也没啥见外。

老王也不当我外人,“他这不是躲计划生育的吗,想要生个儿子,前三个都是闺女,老三上不了户口,还是黑户。

就在我家住呗,是我老表家儿子,正好侧厢房空着,他会点手艺,在家做好成品,有空就赶集去卖…。

男子在老王家住了大半年,除了赶集,基本上足不出户。

那时候虽然人们朴实,很少有人举报外来人口,但是还是稳妥为妙,大家都心知肚明,农村人何必难为农村人。

这件事情发生时候是1997年,那时候响应国家号召,减少人口量增长,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初中上课时候,政治老师经常会举个例子来证明中国人口多给国家带来的不利。

中国就像一个大蛋糕,五个人吃刚刚好,十个人吃就吃不饱…。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多,影响了经济发展,要吃饭的“”多。

粮食有限,要想富足,必须从源头抓起,控制生育。


如今三胎政策勾起多少人对当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回望?

农村户口只能生两个,国家人员只能生一个。

违反政策,轻则罚款,重则抓监狱里蹲着

好好反思,交足罚款,思想上进,方可出来。

那时候每个村子都有因为超生而选择背井离乡,隐姓埋名的人。

镇里面计生办,一旦出动,真是威风八面,让那些超生家庭人不寒而栗,锁门外窜,人心惶惶,如临大敌。

计生办会联合当地派出所对那些屡禁不止,不交罚款,还继续要娃采取强制措施。

把超生人家凡是值钱的东西,用车子拉光,存放在计生办的大仓库里,直到你按照他们执行的政策一一兑现,方可让你拉回物品。

然而那个年代,人们为了多生个男娃,早已经把这些物品置之度外,长年累月流落在外,没有收入,自然也缴不起罚款,计生办存放的物品最后都不了了之。

更为严重的极端做法,有的计生办竟然做出推倒超生人家的房屋。

那个时候信息闭塞,自己多生孩子,感觉理亏,哭天喊地,最后“忍”字当头,农村人有时候“韧性十足”。

90年代的计划生育在一定时期起到了一定作用,控制人口的蔓延,在生产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解决了时代前进道路上的遇到的人口多所带来的问题。

当然计划生育政策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毕竟前进的道路必须经过一些尝试,然后才会更加完善

二胎开放


如今三胎政策勾起多少人对当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回望?

2010年,一次在县城喝酒,在座的客人都是县城里一官半职的中年人。

一位四十多岁夫妻同席,二人之间还夹着个小推车 ,车里娃儿约莫两岁,彼此不熟悉,也没有过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聊天过程,才知道,小娃是二人的孩子。

男子打趣,“每次带这个小家伙出去散步,大孩子就吃醋,总认为我们在弟弟身上付出的爱太多,搞得我们两口子只好想些别的办法弥补啊。”

妻子也凑话,“出去散步都问我年龄也不大,孙子都来了,你说气人不?

我们哈哈大笑,国家推出二胎政策,你们赶上了,这下子有福气喽,要是放在以前,你两个职位都会被革掉。

中国开始出现老龄化现象,老人越来越多,很多家庭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结婚后,要负担两家老人的生活起居,常常力不从心,给社会带来沉重的氛围,时间久了会影响社会的“气候”。

年轻人和老人的工作衔接不紧密,出现劳动力匮乏情景,这些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国家提出二胎政策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英明方案,这也让很多家庭更加其乐融融

国家二胎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人口质量调整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衔接、过度、开启社会前进的步伐

推出三胎


如今三胎政策勾起多少人对当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回望?

2021年5月31日,国家推出了三胎政策,一时间国民议论纷纷。

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比较严重,更加影响了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

然而中国经历了这二十几年经济突飞猛进的腾飞,人们对于生育意识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九十年代人们为了多要一个孩子,或者朝思梦想的男娃,他们忍辱负重,宁愿牺牲所有,在所不辞,风雨飘摇,东躲西藏,只为了那个小苗苗

时隔多年,人们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经费,不脱掉你几层皮,一个普通人真的是无法修成正果

孩子出生一路走来,要喝好的奶粉,要上好的幼儿园,要去参加各种培训班,要买房子,要买车……

农村有句谚语,“生孩三年穷”。

生个娃最低要三年要长期陪伴左右,根本无法工作,可想而知的压力有多大。

为了生活,父母亲选择外出务工,很多孩子都成为了留守的娃,更是让大家对三胎压根都不敢想。

有专家提出,要解决好三胎政策的配套措施,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生三胎家庭的政策。

当社会文明高度发展时候,人们的思想再也不是根深蒂固的繁衍,传宗接代的本态,而是更加追究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三胎政策就像北上广深的房子开始不限购,可是作为普通人,你能买起吗,三胎政策开放,你敢生吗

人口问题是时代关注的高度问题,它不是个人能取决,而是要不断地研究调整摸索前进的历史使命。

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出三胎政策,虽然很多人望而却步

相信国家定会找到更加科学,完善的途径,让国家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计划生育   男娃   政策   都会   木屑   厢房   炉子   美文   中国   当年   人口   男子   农村   孩子   家庭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