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子弟,时代天才,中年出家,妻儿长跪未能让其回心转意

朴树唱《送别》 ,未完就掩面痛哭,不能自拔。

经典


富家子弟,时代天才,中年出家,妻儿长跪未能让其回心转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此曲创作者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李宅。

李叔同和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被称为“天涯五友”,有年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一片凄凉。

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洒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李叔同看着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呆站了整整一个小时,叶子小姐多次召唤回屋的声音,回荡在飘零的雪花中,悄然无息。

随后,李叔同落寞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

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此曲至今依然成为弹诵经典,满眼故事的人闻听皆落泪,歌词中的酸楚一下子击中人的心扉。

天资聪慧


富家子弟,时代天才,中年出家,妻儿长跪未能让其回心转意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自幼聪慧过人,加上家境富裕,从小就接触各类文学书籍,小小年纪颇为兴趣。

1885年(光绪十一年乙酉)6岁从仲兄文熙受启蒙教育。

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7岁从文熙学《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及文选等。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李叔同8岁时,正式拜常云庄先生为师,攻读《四书》《孝经》《毛诗》《左传》《尔雅》《文选》等,同时学习书法、金石等技艺。

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13岁读《尔雅》《说文》等,始习训诂之学。攻各朝书法,以魏书为主,书名初闻于乡。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15岁读《左传》《汉史精华录》等。

1895年,李叔同16岁考入城西北文昌宫旁边的辅仁书院,学习制义(八股文)。

1896年(丙申光绪二十二年)

17岁夏,出素册廿四帧,请唐敬严师为钟鼎篆隶八分书1897年(丁酉光绪二十三年)

18岁时,李叔同奉母亲之命,娶茶商之女俞氏为妻

纵观李叔同18岁之前的经历就足以证明李叔同除了勤奋,天赋也尤为重要。

小小年纪就已经博览群书,深入研究,这为他在成年后能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中创造累累硕果起着巨大的作用。

佛结缘,李叔同刚出生的时候,一只喜鹊衔着一松枝进入产房,松枝寓意吉祥,李叔同在以后生涯当中 ,携此松枝做伴 从不离身。

自此以后,在博学多才李叔同的内心就奠定了与佛的因缘。

先天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会造就人的一生的走向,只要碰到合适的契机它就会如雨后春笋,瞬间猛涨,一发不可收拾。

李叔同约莫六岁光景就跟随比他大12岁的哥哥文熙读书,学习礼仪。

年长的哥哥对其要求非常严格,虽然从小在一定环境里,儿童的天性受到一定的压抑,但无疑为他以后做学问 打下了严以律己的做事态度。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李叔同5岁在天津。

8月5日,父病逝,终年72岁,叔同跟母亲在李家的处境更显尴尬。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叔同小时候难免有一些自卑倾向,他沉默寡言的性格,就这样形成了。

1905年,李叔同生母病逝,这个陪其度过人生最青春韶华时光的最爱之人离去,让虽已结婚生子的李叔同感伤很久。

远涉重洋


富家子弟,时代天才,中年出家,妻儿长跪未能让其回心转意

随即把妻子儿女留在天津,只身一人到日本留学,寻找自己内心渴望的知识层面,

1906年9月29日,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

与同学曾延年(孝谷)等组织“春柳社”,此乃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

1908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29岁退出春柳社,专心致力于绘画和音乐。

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32岁春,创作毕业自画像。

3月,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偕在日本认识的模特妻子回国抵沪,在直隶高等工业学堂任图画教员。同年家道中落。

弘一法师


富家子弟,时代天才,中年出家,妻儿长跪未能让其回心转意

1916年37岁的李叔同因接触日本杂志社关于断食理念,随即选择杭州虎跑定慧寺 尝试断食17日 。

有《断食日志》详记:入山前,作词曰:“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返校后,开始素食。

时,受马一浮之熏陶,于佛教“渐有所悟”。

1918年(戊午民国七年)39岁春节期间在虎跑寺度过,并拜了悟和尚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

农历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

出家前,家人竟然毫无察觉,后听说此事,妻子携儿女来到寺庙前,长跪不起,痛哭流涕,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然而李叔同却显示出极其决绝的态度,未曾有一丝撼动,甚至被禀报妻子由于过度悲痛,眩晕过去,他依然平静如水,拂袖随缘。

可见李叔同一心向佛的机缘仿佛隐藏一丝天机,命中注定

研学


富家子弟,时代天才,中年出家,妻儿长跪未能让其回心转意

随后数年,他潜心阅读佛教必读经典,更是博览关于其方面书籍。

弘一大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

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对于艺术自小就深谙其道,哥哥文熙在他18岁时从家庭财务上拨了30万巨资给他购买一架昂贵的钢琴,供其研修音乐。

而且当时李叔同可以凭借少东家的身份随意支用零钱,可见李叔同早年的家庭为他的旷世才华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李叔同堪称中国油画的鼻祖,他注重人体结构的基本功训练 ,中国第一位动用裸体模特写生的人。

他重视中国传统画的精髓,大胆融入西方绘画艺术的语言,融会贯通 ,为中国画的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与弟子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

书法篆刻,音乐都属上乘人士 ,在领域内都做出了一定贡献,可谓是“琴棋书画皆为专家”。

普渡众生


富家子弟,时代天才,中年出家,妻儿长跪未能让其回心转意

李叔同早年富家子弟生活没有让他沾惹一点不良嗜好,特别是出家之后,更是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李叔同去丰子恺家做客,每次就做木藤椅,总是摇动些许,才落座。

一开始,丰子恺认为先生难道处于疑惑椅子结实程度,后来每次皆是如此摇动,按耐不住,问其原故,“先生何故摇椅,且每次都要摇动。”

李叔同微笑回应,“藤椅久了,自然会有虫子附在上面,我把它们驱赶走,以免坐在上面杀生。”

丰子恺恍然大悟。

李叔同出家后,徐悲鸿经常去拜见,探讨书画,一次他看见曾经枯萎树枝长出嫩芽,叹道,“大师真是神奇造化,枯木都被你感召发芽。

弘一法师淡然应到,“不是的,我每天为它浇水,它才慢慢活下来。”

还有一次,徐悲鸿在大殿内看见一只猛兽安然自若,非常温和,没有丝毫伤人的意向。

感觉特别奇怪,“此兽乃山上野生猛兽,为何在此不伤人?”法师说:“早先它被别人擒住,而我又把它放了,因此它不会伤害我。”

非凡成就


富家子弟,时代天才,中年出家,妻儿长跪未能让其回心转意

李叔同入了佛门真正地做到心中有佛,前半生的大喜大悲都成为过往,不留任何痕迹,这对于一个曾经阔少爷来说真的是变化之大,天地之别。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尔雅   徐悲鸿   光绪   律宗   佛教界   松枝   佛教   妻儿   天津   富家   回心转意   芳草   话剧   子弟   美文   中国   油画   书法   中年   天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