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只需要最简单的原则,看曾国藩是怎么做的

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只需要最简单的原则,看曾国藩是怎么做的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人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个简单直接的人,最讨厌复杂的人事关系。”不知道你是否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呢?人在职场,免不了会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比较单纯的人,那怎样才能既不用耗费太多心力跟人勾心斗角,又能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好呢?今天我就告诉你一个特别简单并且有效的原则。之后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晚清名臣曾国藩是如何使用这个原则在官场中纵横捭阖的。

我们都知道,搞好人际关系,是人生中的关键要务之一,与身边的人相处得怎么样,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特别是在工作种类不断细分,需要更多的人协同合作才能生存和发展的当今社会,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简直寸步难行。

可是要做到跟人长期和睦地相处,又何谈容易。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罗兰夫人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因为狗永远是狗,而人有的时候不是人。”可见,人性是多么的复杂难测。

我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这方面也是个小白,以前也羡慕过那些处事圆滑、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甚至曾一度跟着学习模仿,可结果无异于东施效颦,不仅人际关系没有得到改善,还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为人处事方式实在是让人心力交瘁,直到后来真正做回自己,才逐渐走上了正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的、听到的、经历得多了,才慢慢总结出一个道理:无论一个事物看起来有多复杂,它的本质都是简单的。《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任何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都是越学越多,越学越乱的;但事物的本质和大道却是越学越少,越学越简单纯粹的。

处理人际关系也不例外,虽然你每天都可能和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但只要把握住一些简单的原则,基本就能应对大多数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从而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梳理得清爽有序。

那这些简单的原则是什么呢?先来看一个模拟实验。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政治学家阿克塞尔罗德曾经用计算机模拟过一个类似于“重复性囚徒困境”的实验。

他从世界各地的顶尖编程高手当中征集了14个电脑程序,再加上他自己编的程序,总共15个程序一起玩一个游戏。

在游戏里面,每个程序分别代表着一种“为人处世”的规则,程序和程序之间可以像人一样相互竞争或者彼此合作。游戏的目的是要找出在多次博弈之后,最有效的规则是什么。

这15个程序就好像15个特别精明的人,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地循环博弈。在这场充满信任与欺骗、忠诚与背叛的游戏当中,最终胜出的是一个名叫波拉波特的人设计的程序,它写的程序规则非常简单,只有4行代码,这4行代码分别是:

1、正直。在初次跟人打交道的时候,选择无条件地信任对方;

2、诚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从而争取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

3、原则。如果你背叛我,那我就会惩罚、或者以同样的方式背叛你;

4、宽容。当你承认错误,改过自新之后,我会再次选择信任你。

从这4行代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最终的胜利者,波拉波特的程序有以下3个特征:

第一,你得有规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做人要有原则。

第二,你的规则要简单,要有道德、有底线。

第三,你的规则要具有持续性和普遍性。

在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什么是持续性和普遍性。所谓普遍性,就是这个规则对任何人都适用。举个例子,比如你借了你父母的钱不还可能没事,管其他人借钱就不能不还,所以借钱不还这个规则就不具有普遍性;那什么是持续性呢?所谓持续性是指,你的规则在任何时刻都适用,比如今天别人成功了,你对人好,明天落魄了,你就不理人家了,这种规则就是没有持续性的。

参加这场游戏的其他的程序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心怀鬼胎、坑蒙拐骗,就是欺骗和信任随机发生,没有规律;最终都被淘汰了。

从这个实验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或者说我们把最终胜出的程序的3个特征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你能持续地用一种有道德有底线的简单规则,来对待所有的人,久而久之,你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什么是“持续地用一种有道德有底线的简单规则对待所有人”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记得有一次听罗振宇讲,他们公司有一名员工,主要工作就是对即将上线的课程产品做最终的审核,而这些课程的作者,大多都是在各行各业中具有很高声望的大咖,没有一个是得罪的起的。放一般人,这活就没法干了,可是这位做审核的老师多年来一直都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对作品本身负责,不管课程的作者是大V大碗还是学者教授,只要有不过关的地方,都得拿回去修改;相反就算作者名气不大,但是作品没问题,照样能通过审核。时间长了,大家就知道他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毫无例外。刚开始可能会有些小摩擦不愉快,但最终反而收获了所有人的信任,使得他几乎跟每个人的关系都搞得不错。

看到没,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一群得罪不起的人,只对产品质量和工作结果负责,就是他的简单规则。

几年以前我听一位投资界的前辈讲,他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和另外一位同学一起分到了一家国资企业。单位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一个不留神就可能站错了队,他自己因为受不了这种氛围,干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而他的那位同学呢,也是个典型的理工男,没什么心机,从来不会巴结领导,更不懂拉帮结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铺在了业务上,工作中也是对事不对人。因为他这种性格,刚来的头几年没少吃亏,可是在十几二十年之后,他却成了这家企业职位最高,混得最好的人。

同学聚会的时候,别人问他有什么秘诀没有,他说也没什么,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因为无论环境有多么复杂,人心有多么险恶,在工作上,最终评价你的始终都是业绩。对他来说,专心工作,对事不对人,就是他应对复杂环境的简单规则,这个原则让他赢到了最后。

要说将这个原则运用得最彻底的,还要数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

很多人都知道曾国藩的智商其实并不高,能做到官居一品全靠勤奋,可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他的情商其实也不高。

年轻时的曾国藩非常地勤奋自律,可人缘儿却不是太好,他平时不仅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也以同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别人,跟他一起同朝为官的同事只要稍微有一点作风不正,曾国藩就到皇上那参人家一本,有的人甚至被他参到告老还乡。

在朝廷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甚至开始组团针对他。曾国藩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身正气,两袖轻风,勤勤恳恳,到头来却搞得上上下下全是敌人,前前后后都是障碍,在官场中举步维艰。

有一年曾国藩母亲去世,根据当时的传统,他必须停职回家,丁忧守孝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进行了深刻地自我反省,最终领悟到了“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道家思想,从此开始彻底完成了一次心智模式的转变。

等到曾国藩复职之后,他便决定放下身段,谦卑下来,“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跟其他人一起共事的时候,只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只看事情的结果,只要结果对了,过程中出现一些瑕疵或者纰漏也没关系;别人做事的方式和手段,即使自己不认可,也不再过问;有人在背后使绊子,就忍着;有人捅刀子,只要没有致命伤,也不追究,自我疗愈一下就过去了。时间一长大家就都知道,曾国藩这人就这样,虽然毛病不少,但是人不坏,和他一起共事,只要结果是好的,就没什么问题。就这样,信任和威望也就慢慢地建立起来了。曾国藩的这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也被视为官场之典范、后世之楷模。

从曾国藩后来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只看结果,就是他的简单规则。

当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时候,为什么要给自己设立一个能够长期坚持并且普遍应用的简单规则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该怎么跟你相处才是安全的。一旦你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厚此薄彼、反复无常,就会把你的人设搞复杂,哪怕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免让人时时警惕、处处提防,难以相处。

我听过一句很有智慧的话,说真正懂得经营人际关系的人往往是那些对人际关系最不看重的人。这里所说的不看重并非不重视,而是一种不刻意的态度。因为越是刻意,就越容易丢掉底线,到头来反倒是千头万绪、结成死结、无法拆解。当你不那么重视它的时候,也就不会太在意别人会怎么想,从而越容易树立起自己的原则。都说人际关系不好处理,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问题搞复杂了,关于这一点,我始终都坚信那句鸡汤式的格言: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人际关系   波特   原则   普遍性   持续性   官场   美文   底线   态度   规则   关系   简单   方式   时间   程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