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这种奇怪现象:几乎所有人对一个劣迹斑斑的人,往往格外宽容;对一些一直形象正面的好人,却往往格外严格呢?古人就如此,如这首诗:声妓晚景从良,一世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清苦俱非。又或者: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一直都很好奇,为什么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为何坏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甄嬛传》中:杀人如麻的华妃,在害人之后只要动了一点恻隐之心,亦或者讲一讲自己的可怜经历,立马有人说 ‘她其实本质不坏’、‘她变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而有一个很快领盒饭、从没害过人的炮灰淳儿,一句话说得不妥,便有人吐槽 ‘装纯、心机婊’。就算她是装纯,毕竟也没害过人啊。评价反差之大,这到底是为什么?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我苦苦思索,最后惊奇地发现,这些种种的怪像都是因为反差,用心理学术语叫:不一致效应!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反差

坏人做久了,人们对其人设定义就是坏人,这时候做一些正常的好人的事情,那么这种反差就会让人们记得。相反,好人如果哪天做了一件坏事,那就不得了了,人设崩塌了!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诚然,我们还是要做好人的,但当我们去扶倒地的老人时候,我们不妨先做个“恶人”,先把所有证据都拍好,录好视频,然后再去做好人(家里有矿的当我没说),这样哪怕再有葫芦僧,随便他怎么说,什么“不是你撞得,你为什么要扶”之类的,咱也有证据,不怕。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当我们被同事朋友要求帮这个和那个事时候,亦或者被他们借钱之时,我们可以先做几次恶人,礼貌果断拒绝,冷酷面对,我不是老好人,不要来烦我。这是我们“坏好人”的生活方式!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和珅曾向救济灾民的粥里撒了捧土,灾民却很感激,这次和珅的做法算是“坏好人”,缘何?如若不这么做,无法区分哪些是要饿死的哪些是有能力想蹭救济粮的,当生死之际,撒土恶行能救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粥里撒土

今年的上海千万富翁抢肯德基的免费食物还历历在目,试问人家的食物银行公益活动是给你们这些千万富翁的吗?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上海千万富翁抢免费肯德基

当我们成为“坏好人”之后,很多烂事情就自然远离了我们! 我们也能抽出更大的精力去过更好的生活了!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大家觉得呢?

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不,这不科学

好人卡给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贞女   救济粮   浪子回头金不换   肯德基   立地成佛   灾民   恶人   反差   美文   上海   坏人   证据   这不   好人   食物   事情   发现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