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少魂”是中国的大问题,怎么办呢?从华为的鸿蒙和欧拉说起

“缺芯少魂”是中国的大问题,怎么办呢?从华为的鸿蒙和欧拉说起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真正不重要的,人们喜欢关注自己所习惯的东西,却对很重要的东西不敏感,视而不见。

在关于华为的信息中,流量最大的通常是一些“震惊体”,不是“低级红”就是“高级黑”,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攫取流量、利益。

希望大家都能改变这种惯性,为了自己。

这个事就不多说了,我们下面谈谈华为近期消息中很重要的一个:

华为发布数字基础设施开源操作系统欧拉。

“缺芯少魂”是中国的大问题,怎么办呢?从华为的鸿蒙和欧拉说起

上面所说的每个字我们都认识,但谁理解它意味着什么呢?

近日,在华为全联接2021上,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全新发布。对于欧拉系统,华为给出的说明是:

欧拉操作系统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IT(Information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和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而对于欧拉和鸿蒙之间的关联,华为也有所解释:

欧拉和鸿蒙已经实现了内核技术共享,未来计划在欧拉构筑分布式软总线能力,让搭载欧拉操作系统的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和连接鸿蒙终端。后续进一步在安全OS、设备驱动框架、以及新编程语言等方面实现共享。通过能力共享、实现生态互通,“欧拉+鸿蒙”更好的服务数字全场景。

“缺芯少魂”是中国的大问题,怎么办呢?从华为的鸿蒙和欧拉说起

“未来软件将吞噬一切,说明未来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基础架构核心是软件。数字社会首先要终端数字化,更难的是行业终端数字化,只有行业终端数字化了,才可能建立起智能化和软件服务的基础。”

任正非在不久前与科学家、专家、实习生座谈时候,也有提到欧拉系统。他强调,鸿蒙、欧拉任重道远:

“鸿蒙已经开始了前进的步伐,我们还心怀忐忑地对它的期盼。欧拉正在大踏步地前进,欧拉的定位是瞄准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和生态底座,承担着支撑构建领先、可靠、安全的数字基础的历史使命,既要面向服务器,又要面向通信和实时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很难的命题。”

同华为的多数技术、产品和服务一样,欧拉系统其实也已经酝酿已久。从2010年开始,华为内部高性能计算项目EulerOS的首次发布,到2021年华为推出openEuler欧拉操作系统,差不多又是一个十年工程。

实际上,欧拉系统对华为,甚至是对中国,都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缺芯少魂”是中国的大问题,怎么办呢?从华为的鸿蒙和欧拉说起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欧拉这个名字。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是瑞士伟大的数学家,他被称为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与阿基米德、牛顿和高斯并称为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另外,我们还要明确“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内涵,它是互联网早期的开拓者、网络先驱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所说。

按照任正非的理解,这句话说明未来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基础架构核心是软件。

华为在2019年发布鲲鹏战略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欧拉操作系统的开源策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鸿蒙系统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在智能终端的层面来说:

本质上是取代安卓操作系统。

我们知道,鸿蒙操作系统可以在各种智能终端上运行,比如手机和电脑之间可以互为外设。

“缺芯少魂”是中国的大问题,怎么办呢?从华为的鸿蒙和欧拉说起

而欧拉操作系统的定位是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比如鲲鹏和X86服务器,云计算基础设施和边缘计算都可以用到欧拉。

华为未来打造两个操作系统,一个是鸿蒙操作系统,一个是欧拉操作系统,两者都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就是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和工业终端;欧拉操作系统面向服务器,面向边缘计算,面向云,面向嵌入式设备。

在中国的ICT产业,有个说法叫“缺芯少魂”,当年倪光南和联想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它的意思是我国无论是在核心硬件还是基础软件上,都受制于美国的微软+英特尔架构。

不管电脑和互联网搞得多热闹,根基都在人家那里,这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破绽。可以说是关乎国计民生和战略大局。用任正非的话说,要是承载基础算力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那如何保证国家信息产业的安全呢?

如果说华为海思是在探索解决“缺芯”的问题,那鸿蒙和欧拉就是在为“少魂”找出路。勇于开拓和承担,这是华为最值得国人尊敬和敬佩的地方。

“缺芯少魂”是中国的大问题,怎么办呢?从华为的鸿蒙和欧拉说起

最后说一下,吉利为啥非要去造手机?

核心就在于吉利不想只造汽车的躯壳,而把“魂”交给别人。手机是车联网的入口,以后是物联网和智能化的时代,吉利必须要在“手机+AIoT”上未雨绸缪,以掌握行业的主导权。

但不管是华为还是吉利,“缺芯少魂”问题的解决,不是靠一两家公司可以做到的,这需要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共同努力(技术是一方面,关键是应用场景和价值),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

还有今年突然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虚拟空间,需要等到AR/VR、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才能做到。

而这同样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努力,我们要多一点耐心和务实,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精神,这样才能赢得未来。至于急功近利的结果,我们是早已有深刻体会了。

“缺芯少魂”是中国的大问题,怎么办呢?从华为的鸿蒙和欧拉说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华为   鸿蒙   终端   美文   吉利   中国   基础设施   场景   操作系统   核心   未来   服务器   数字   基础   设备   系统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