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哪些好的方法吗?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孩子期末考试的总成绩。一个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影响到孩子对数学试题的理解,直接对解题正确产生作用。所以,期末复习时,重视对孩子的阅读思考能力提升,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呢?

在孩子通过单元学习和总复习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孩子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思考能力。如果能在最后三天的时间里,有意识地加以总结归纳,孩子会受益匪浅的。

比如四年级语文,让孩子学会三遍阅读法。第一遍通览全篇短文,把握大意。第二遍精读文章,注意细节。第三遍阅读试题,细心加以辨析。三个也好四个也好,备选答案要看完。很多孩子,通常看一眼就开始做题,往往错过CD最优答案。现在的试题,AB似是而非,往往是坑。

所以养成全局的观点,整体的观点,是最后总复习时要重点针对的问题。一旦孩子学会了,从整体角度看问题,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上升一大截,考试分数自然会多七八分。

再比如,一篇短文说小女孩钓蝴蝶,考察学生两方面。正确答案是,一是小女孩在阳台钓蝴蝶,二是她在钓快乐愉悦的童年时光。中国文化往往虚实相间,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领悟表面的、实在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背后的深层含义。这样,才可以说完整地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有时候,可以叫孩子学着看看分值,2分,3分,5分,考察所要求的书写答案内容肯定不一样。有些试题,设置了两问,很多学生小,匆匆忙忙只回答了一问。分数肯定受影响了。

中学生也是,比如一道八年级英语试题,一个什么的发明历史吧,短文中说到美国士兵、欧洲士兵,人家叫你选择到底是谁发明的?一些孩子看见短文开头的美国士兵,上去就选,结果错了。仔细辨析,才发现,是二战中一些美国士兵发现欧洲士兵中一些人在用。显然是欧洲人发明在先。不细心,不动脑子,不通览全篇,不出错才怪呢?

孩子犯了错误,不要责备他。可以点拨一下,让他从这次错误中总结教训,下次做得更好就行了。说一千道一万,平时训练就是大战前的演练,能从过错中学习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能够举一反三,推演到其他学科的孩子就是最聪明的孩子。至于最后给语段添加标题的试题,更是考察学生全局整体观点和抓要害主旨的能力,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归纳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有些数学题比较开放,比如,3、4、6、8,四个数字列道算式,结果等于24。孩子容易一个一个地试验,好长时间也对不住。怎么办?

让他阅读题目后,理清条件和要求,然后转化为数学算式。比如,? =24,逆向思维,倒推结果。啊,一观察,发现3x8=24,4x6=24,如果前面的数字能等于8,然后乘以3,不就可以达到目标了吗?正确答案是:(8一6)x4x3=24。

所以,锻炼孩子的聚焦思维与发散思维一样重要,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逆向求解。总之,孩子一学年就要学完了,秋季就要升入高一年级了。抓住最后的节点,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今后发展益处多多。

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哪些好的方法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能力   算式   全篇   欧洲   短文   美文   归纳   中小学生   全局   正确答案   试题   思维   观点   答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