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没有贝甜,只有倍儿甜

巴黎没有贝甜,只有倍儿甜

作者:上流工作室

千百度摘自微信公众号“网易上流”

来源:李金锋摘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

最近,因为疫情一直在国外的姐妹向上流君抱怨,国外的甜品,也太太太太甜了!

敢于吃光欧美甜品的人,绝对是天赋异禀。但凡吃过,此后都会对糖留下一点阴影。

“第一次吃到外国版奥利奥时,我怒吼一声‘宝鹃!我的嗓子’!”

为了寻找事情的真相,我们分别选出欧美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国和美国。

在法国,甜品师傅可不单单是个厨子,那可是能和凡·高、毕加索划分在一个领域——对,艺术家领域的人群。可见法国人对自己的甜品有多么自豪。法国出名的甜品更是数不胜数,最有名的便是马卡龙。不是每个被马卡龙种草的人,都能坚持笑着把它吃完,对它最多的吐槽就是“这不就是一坨糖吗?又贵又难吃,

除了拍照一无是处”。以至于提到颜值高但难吃的食物时,马卡龙总有一席之地。

欧培拉,也叫歌剧院蛋糕,最初在法国由御用甜点师品牌Dalloyau 开始发展流行。作为“巧克力蛋糕之王”,它的宣传文案大概是这样的:是冲破感官的味觉交响,咖啡糖浆、巧克力酱和杏仁海绵蛋糕的乐章此起彼伏,在你的舌尖缓缓吟唱……

但,千万别被洗脑了,吃上一口,甜翻一下午。

比起法国的弯弯绕绕,美国人可直接多了——“美国甜品”的特色就是——便宜,大,很甜,就足够了。

满足这个典型条件的代表甜品就是——甜甜圈。

但很多国人第一次吃到美式甜甜圈,第一反应可能跟看到选秀节目里的“糖果齁咸”一样,没别的,就是心慌。

尝过欧美甜品的人,不禁发出一句天问:欧美人的舌头都怎么了?尝不出来这么甜吗?

当然,相反地,不少欧美人在吃了我们的甜品之后也会说:“不好吃,一点都不甜。”毕竟,在亚洲,对甜品的最高评价就是不甜。

从饮食习惯来讲,中国人的饮食里更加讲究层次,即便是甜,也会有咸甜、酸甜、甜辣不同的口感差异,而对比美国式的甜,就是一股脑把糖浆全部浇在松饼上,少了还会被说没味道。上升到对食物的审美,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的是含蓄美,太直接的味道都会被视为俗气,一直以来在文化上也并不鼓励吃太甜的东西,甚至会要求偶尔“吃点苦”。

另一方面,味觉差异确实与人种相关。正如我们感受到的那样,欧美人的舌头和亚洲人的舌头,对味觉的敏感程度,确实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研究表明,亚洲人、非洲人、南美人更容易产生超级品尝家,也就是那些拥有比寻常人更敏感味觉的人。

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多数中国人比丹麦人对苦味更加敏感,会更容易尝出苦味。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个品牌同个口味的浓汤宝,你在国外买到的和在国内买到的,味道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欧美的甜品铺和餐馆里,如果不放十二分的糖,根本就是不考虑顾客的需求,就只能等着被市场淘汰。

这也是为什么奥利奥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一个重要改变就是减糖。

最后还有一点是,很多甜品其实不太适合空口吃,不论是美国的甜甜圈,还是日本的和果子,都可以试着搭配咖啡 / 茶 / 酒 / 气泡水,名媛下午茶即刻拥有。

如果让上流君选,那还是搭奶茶吧,快乐加倍!

巴黎没有贝甜,只有倍儿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糖浆   巴黎   苦味   法国   味觉   甜品   美国   上流   难吃   美文   舌头   蛋糕   差异   敏感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