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扮演受害者

如何扮演受害者

“不是我的错”

有人离婚之后心情跌至谷底,觉得自己被抛弃了,生活中的一切也跟着跌到谷底、深渊,因无法自拔而自暴自弃。

有人抱怨公司的上司不能慧眼识珠,导致他在工作里无法发挥才能不能获得晋升。

有人觉得朋友抛弃了他,不能耐心聆听他的倾诉。

有人抱怨自己的伴侣,不能够理解自己。

有人觉得自己的儿女不够听话,经常给自己添麻烦。

始终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被全世界抛弃。

抱怨生活的无奈,抱怨自己运气不好。

因为别人、社会、过去,所以我... ...


如何扮演受害者

这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通常认为自己在生活中遭受着不公平待遇,认为自己很可怜,没有人疼爱,而自己对此根本无力控制。心理上称为“受害者心态”或者“自怜心态”。

受害者心态,不是家庭暴力、职场性骚扰、或是巨大灾难的真正受害者的心理状态,而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这种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的方式,使自己短暂的获得了同情、安慰甚至照顾。

如何扮演受害者

受害者心态可以得到什么

我们倾向于同情弱者,这也意味着对受害者特别的有好处。

在我们幼年时期,我们可以通过哭闹来获取父母的关注和补偿。

扮演受害者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将自己一切的不幸归咎于外因。

在不可抗力的因素下,自怜确实可以为我们提供自我安慰、自我照顾。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卑者因孤独产生的痛苦,并且防止自我攻击。

在最初的社交关系中确实可以让自己获得同情和安慰,但是在长期关系中会给对方带来压力、焦虑、无奈等负能量。使人厌烦甚至抛弃,从而使自己再次变成受害者,进行下一次的循环。

如何扮演受害者

受害者心态的问题

认知

独特的思考点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陷入自我认知中的善良,拒绝意识到自己有受害者思维。无法理解那些问题是不可抗力的,哪些是在我们可以解决问题的范围内的。并不去主动反思。拒绝寻求解决的办法,沉浸在顾影自怜的情绪中,选择性忽略外界提供的帮助以及有可能改变现状的机会。认知层次始终保持在自我沉浸式的理解中,使得自己越来越固执,无法做出改变。

责怪

责怪的对象有很多种,包括环境、他人、事件,甚至是造物主。反正错的永远都是别人或者别的事情,而不是他们自己。

受害者心态使自己的快乐依附在他人身上,如果得不到快乐,一定是对方的责任。他会责怪任何人、事、物,只有自己本身完全免责。


如何扮演受害者

合理化

他们会找各种借口,想证明自己的言行举止是正确的。

“我还没有努力工作,是因为公司太次,如果是好公司一定能激发我的才能。”

“我的婚姻不幸,不是我不好,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对的人。找到对的人一定能拯救我”

“我胖是因为我体质不好,喝水都长肉。其他人也胡吃海塞不运动,就是长不胖。”

受害者思维的人,会用外因解释问题,为自己辩护。他们无法正视问题本身,便无法正确的回答问题。通过自我合理化的扭曲事实,给问题做解释。

抱怨

“因为不是我的责任,我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我无法做出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抱怨,是你对自己做的事情里最糟糕的。

怀才不遇,抱怨连连。其他的事情不擅长,只是擅长愤怒。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但认为造成这种糟糕状态的总是外界,自己是极度无辜的这么一种心态,因为长年累月的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这种人一般牢骚满腹,怨气冲天。

你一旦开始抱怨,吸引力法则会吸引更多的“烂事”让你继续抱怨。

查理芒格曾说:

嫉妒、怨恨、仇恨,和自怜,都是灾难性的思想状态。过度自怜可以让人近乎偏执,偏执是最难逆转的东西之一,千万不要陷入自怜的情绪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受害者   外因   不可抗力   谷底   偏执   美文   认知   外界   待遇   心态   不好   事情   状态   自我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