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岁渐长的北京孩子

那些年岁渐长的北京孩子

你对北京的记忆是怎样的呢?

可能是有无数路人入镜的天安门广场合影;

可能是被父亲扛在肩上在北京动物园里看猴山里的猴子;

可能是初二地坛庙会的人山人海中害怕走丢的自己;

也可能是第一次全家人在全聚德吃烤鸭看厨师片鸭子的模糊记忆。

前两天,小李读了一本叫《北京孩子》的书,唤醒了我小时候的回忆。

这些年关于“逃离北上广”、“海淀区的学二代”等话题一直热度不减,北京,作为首都容纳了无数外地人的梦想。而那些从小生活在“四九城”里的孩子们,自然也有属于他们的青春。

《北京孩子》,采访了十四个实打实皇城根底下成长的孩子,用平实幽默的口吻娓娓道来那些青春的故事。简短的采访故事,却好像在描述那些我们错过的青春。他们做了很多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打架、辍学、玩乐器……

家长眼里的“坏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甚至把我们那些曾经看似“不靠谱”的梦,玩出了花样。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些北京孩子的回忆。

1、北京孩子念物,更念情

张承说他90年出生在交道口一带的老胡同里,那是他的“老家”。笑说九十年代贫民窟生活,身边全是老北京,清早起来倒尿盆儿,也被隔壁大爷问:“吃了吗您?”

张三牧说“永安里永远是我心中的宇宙中心”。

冯裤子98年脑瘤手术,丧失了多半记忆,但他依旧记得后海胡同里的那片平房,宅子口左右俩石狮子,锃光瓦亮的四阶台阶,就是他童年的全部。

这些就够了。鹿牌暖瓶,留着;床头柜和五屉柜都是当年找木匠打的,留着。

时光偷走的是记忆,但“念想”任凭谁也夺不走。

北京的孩子怀旧,起初我以为是北京变化太快,他们拼命地想抓住转瞬即逝的记忆。后来我渐渐明白,他们其实念的是童年的情,哥们儿的义;念的是以皇城根儿为中心,东西南北城下的区域块的留恋;念的是从前在胡同里的追打,如今疾驰在国贸立交桥下的孤独......

冯裤子说人生最快乐的日子是初中那三年,一起傻淘傻淘的是青春,但我知道他想表达的是现在成年后的不快乐。

胡同里卖煎饼的酱里掺水,四九城里的外地人多过北京人。北京孩子的青春随着胡同文化再难寻踪迹,他们念的不只是物件,更是情份。

2、北京孩子爱较真儿,认死理儿

冯裤子是幸运的。在初中时学习不错,全班第四,就不爱学英语,因为英语死记硬背,里面“没道理”,学着没劲。英语这水平高考愣是蒙上了57分,“ACDDC,DCDAB”蒙得必须合辙押韵。

“这个世界让我产生很多奇怪的想法,我会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视之为真理,并十分坚定地深信不疑。”

霍岩是幸运的。他最早是一位专业厨师,在三元桥中旅大厦上班,后来才发现流水线并非人生追求,后来去一国营剧团,不服那自视清高的风气,失业了。逛天涯看一鬼故事,想起当厨师时候,“闹鬼”故事多着呢,一写,火了。

张承是幸运的。他被星探塞了张名片,没几天就接了《余罪》男一号的戏。拍完就和好哥们住进了工棚里,一人睡床,一人睡椅子,两人忙活写剧本,晚上当网车司机。

爱奇艺看上一剧本,希望看看样片,两人利用一个周末,用借来的两千元拍了样片。余罪上线三天,播放量突破五亿万,他却扭头去玩音乐了。

像《北京孩子》摄影师张文超所说:“一卷胶卷就36张,生死都是它,拍错了完全没有后悔的余地。”我们看到这本书中有故事的照片,却看不到他在深秋下雨夹着冰渣儿,去圆明园练习拍摄四个小时,回家发烧一个礼拜的执拗。

外人刻板印象里的北京孩子,生在皇城根儿底下,从里到外带着优越感。还有说北京孩子高考分低,轻松就能上清华北大,这是彻头彻尾的胡诌。

远的不说,书里这几位没几个正经大学毕业的,兜兜转转兼职打工,也有托人进过国企,要说这是幸运,那他们全都“幸运”丢了,死气白咧的拽着那“贫穷的梦想”,带上那披头散发的倔强。

许多年过去了,他们用倔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冲着心里那股劲儿,较真儿认理儿。

3、北京孩子豁达,怕矫情

马頔毕业后做过五份工作,从推销员到电话推销,从售货员到国企职员,最后又折腾到广告公司,哥们一个电话想攒一个电影,他马上装病请假一个月。

开机第一场戏就在东华门醉酒骂街,那是真骂,北京孩子成长的惶恐与不安,用一种戏剧式出口,寻找安全感,他们害怕矫情,害怕痛哭流涕的卖惨。

张承听同台姑娘唱《纸短情长》都觉得矫情,他暗笑:什么叫纸短情长?就是你上厕所发现没纸了,这时一个电话过去会给你送纸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卤煮少爷”高树,自称上学时是个“起步点很高的流氓”,也是梦想“全北京排行前五的成功人士”,08年和父亲开了黄寺卤煮,吃了不少苦。

高树的创业的故事简单几句一笔带过,讲在学校的“丰功伟绩”倒是读着有滋有味。他说“我吃过所谓创业的苦,但你看,对此我讲得还没有讲流氓打架的那段儿起劲儿。我不愿意去说,矫情。”

多数北京孩子也是这样的。一回忆起小时候,满眼胡同里追打的孩子景象,讲哥儿几个去西单呲姑娘,讲去前门吃老字号卤煮店,讲在红桥市场买游戏盘,讲大冬天骑着二八车从南三环骑到北三环只为陪失恋的哥们......

但在工作上,生活上受到的痛苦与成长之痛却很少提及。

大老爷们,不爱说那个,矫情。


写下《南山南》的马頔、年轻的剃头匠人孙越、摇滚老炮老道,一篇篇采访,不仅仅是他们的青春,也记录着那些我们想过却未曾实践的梦。

我们羡慕北京的孩子从小就可以见识到大城市的繁华,有良好的资源,多少人拼进脑袋才能得到的北京户口,他们从小就有了。可是,然后呢?

北京孩子们,并不都是我们所看到的光鲜靓丽的明星、手握几套房的拆二代。他们目睹着北京的变迁,从小踢球的地方,成了现在要买票进去的景区。

他们也只是普通的孩子,只不过在北京城下,多了一些肆意的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北京   皇城   孩子   样片   城下   年岁   矫情   美文   厨师   裤子   哥们   害怕   幸运   记忆   梦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