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母亲的前半生

「故事」母亲的前半生

01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没读多少书,据她说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作为五六十年代生的人,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处于经济落后的阶段,一家人一年到头全靠挣工分,一日三餐都是稀汤寡水的根本吃不饱,煮锅面条实际上全是水,根本捞不到几根面条,通常哥哥姐姐捞到了又会让给小的弟妹们吃。母亲有七八个兄弟姐妹,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就更难以维计了,爱学习的母亲不得不辍学。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乐善好施。在那样困难的年代,哪怕自己一家人都吃不饱,还尽力去帮助别人。有一年,一个逃荒到我家乡的乞丐,走到外婆家门前时又累又饿竟昏了过去,外公和外婆把那人搀进家里,喂汤喂水,守在旁边一直照顾到醒来。外婆用家里仅有的一点杂粮面,擀了一碗面条给他吃。等他恢复体力要离开时,外公又出去借了面粉,让外婆做成馍让那人带着。人心都是肉长的,乞丐受惯了旁人的冷眼,当下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跪地感谢。就是这样的父母,用行动教会子女要善待他人,直到多年后我们出生,也让我们学会了宝贵的人生道理。

母亲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当时小小的年纪,天不亮就跟着哥哥、姐姐出门去捡煤渣,用来家里生火;吃过早饭后,就随哥姐到家附近有个烧砖的窑洞,去背砖,背一块砖才几厘钱,有时背一天也赚不到多少钱,但每天还是会去,只为能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大舅排行老大,每天都去生产队里的磨房上工,一个大小伙子吃的都是稀的,经常饿得前心贴后背,实在撑不住了,就偷偷抓一把碾盘上的红薯干嚼一下,怕被发现又不能多吃。偶尔工作得好,队长奖励几片红薯饼,他就揣回来分给弟弟妹妹,这时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了。

母亲说,小时候虽然生活很贫困,但一点都不觉得苦,因为兄弟姐妹在一起互相帮助和关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为了能让家里的生活好起来,能吃饱饭、穿暖衣。外公、外婆是尽职的父母,虽然他们没讲过什么大道理,但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地教育了子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于走弯路。

02

度过了艰难的儿时,从“吃大锅饭”到“农村土地改革”的转变,每家每户都分了土地。常言道:人勤地不懒,在外公外婆的带领下,一家人辛勤劳作,总能获得不错的收成;外公有磨豆腐的手艺,还在家里开起了豆腐坊,每天一早就开工,做好后外公就用板车拉着,走街串巷的叫卖,一家人的境况逐渐好转。

随着时光流逝,母亲和兄弟姐妹陆续长大,两个舅舅和大姨也相继成家。俗话说:女大十八变。儿时不算漂亮的母亲,越发出落的亭亭玉立(照片这里就不上了),农村婚嫁年龄都比较早,女孩子一般到了十八九岁就要订亲。外公走南闯北,结交了很多好友,他每到一处就会和老朋友交待:“如果哪里有好后生,一定要记得告诉我,我要替俺闺女找个好婆家”!

外婆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小姐,知书达理,相貌姣好;外公只是一个穷小子,但他为人正直,勤劳踏实;就是看中了外公的为人,外婆的父母不顾族人的反对,把外婆嫁给了外公,据说嫁妆也有好几个箱笼,其中不乏金银饰和银元这些贵重物品。对待找女婿这件事情,他们二位老人的要求很明确:家里贫富都不怕,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化,明事理,踏实努力。在他们心中,还是相信:知书达理的人一定不会错。

终于,外公收到好友送来的信儿,说在南乡有个刚高中毕业的后生(当时一个高中生可比现在的本科生吃香多了!),相貌堂堂,又有文化,唯一的不足就是家里穷。外公听罢就一跺脚,说:“走,我现在就去相相看”!走了几里地,来到南乡,见到后生第一眼,外公就喜欢上了:国字脸、浓眉大眼、言谈举止都是文质彬彬的。

说到穷,这家人还真是穷。一家三兄弟,父亲被抓到东北当壮丁,多年杳无音信;全靠老母亲日夜劳作养活三个孩子,又都男孩,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供三弟读书,两个哥哥都早早辍学劳动,好不容易才供他读完高中。了解了这些情况,和后生老母亲一番交谈后,外公带着后生的照片回家,想让母亲先相看一下,这一相就定了终身,这个后生就成为了我的父亲。

一穷二白的两夫妻,一切都从零开始。没有房子,就每天去捡旧砖头和石头,终于在外公家旁边借着一道墙接起了一间小房子,这就是他们的新房。外婆卖了家里的一匹马,把这些钱给了我母亲,让他们置办生活必需的物品,这一切都瞒着其他兄弟姐妹,以免影响大家庭的和睦。新生活开始了,一切都是新的!

03

母亲和父亲,从新婚开始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日子过好。地处城郊结合处,父亲又是一个高中生,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条件。当地村的主任很看重父亲有文化,年轻又有想法,在改革开放初期给他极大的支持。父亲一边帮助母亲务农,另一方面积极地寻找机遇,有时外出没交通工具,村主任就骑着“大二八”自行车载着他到处跑。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父亲决定创业。

我的家乡是一座煤炭资源丰富的城市,整个矿务局系统有十几个大矿,其他小的就不用说更多了。父亲就近选择了在十矿旁边开一家商店。选择这里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十矿离家近,有事的话会方便点;二是因为表姑家就是十矿的,对矿区居民的需求比较了解;三是刚好有合适的商店空房要出租。说干就干,村主任帮父亲筹集资金,父亲筛选商品后去采购进货,很快地就开业了。对于一个方圆几万人的大矿区,有这样一家商品齐全,价格公道的商店,该是多幸福的事情,生意自然也是不错的。

母亲虽说只读了四年的小学,她一直是个好学的人。在婚后更是买了一本字典,利用学的拼音知识自学,竟也认得了许多的字。三四年间,我和姐姐相继出生,为这个小家庭增加了很多欢乐,但也让母亲产生一丝不快。

奶奶极重男轻女,在姐姐出生时,因为是长孙,所以奶奶尽管不高兴,但还是到我家里看了一眼;轮到我出生时,因为刚好实行计划生育,还要罚款,奶奶直接让人带了句话给父母亲:“又是一个小妮子,要么送人要么丢了吧!”,根本看也不想看一眼。父亲听完这句话,在院子里站了很久很久,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我。

这件事,给我母亲不小的打击,她一度有很大的怨气,但毕竟是心地善良的人,最终选择原谅;可在她内心中,或许她也有些遗憾,因为在农村,如果家里没有生男孩,邻居亲朋就会看不起你,有些人还会背后指指点点,说些冷嘲热讽的话。母亲最终决定:要把我们两姐妹好好养大,不让别人说闲话。她的坚韧与隐忍,在我成长过程中影响很大。

04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最经常出现的画面是:母亲白天在菜地里栽菜锄草,汗流浃背,但她从不叫苦;当蔬菜丰收的时候,她会赶在天黑前,把芹菜、油菜这些青菜拔出来,磕掉泥土,装在三轮车上拉回家。吃过晚饭,就在院子里开启日光灯,一棵棵地把菜整理整齐,然后用尼龙绳扎成一小捆,等全部捆扎完已是深夜。她又把所有的菜都搬上三轮车,洒点清水,用塑料膜盖上。天一亮,姐姐去上学,而三四岁的我,就被母亲放在三轮上拉到居民区附近专门卖菜的地方,让我在路边玩,她就开始一天的忙碌。

她总是面带微笑,而且从不短斤少两。时间久了,很多老客都喜欢到我们摊子上买菜。我饿的时候,母亲就会买我最爱吃的“肉火烧”,天气热时,还会买冰棒这些小零食。那时候小,不懂得母亲的辛苦,总是想要什么就要,有时母亲不给买,我就大哭大闹,她把我抱在怀里,慢慢地给我讲道理,实在拗不过,最后还是会给我买。

她用心呵护我们长大,但并不是一味地宠我们,犯错时也决不手软。有次和姐姐玩游戏,看谁有办法把鸡蛋里面的蛋清和蛋黄分开(那时候可不懂得有什么分蛋器)。姐姐说用纱窗来分,我们便偷偷地把家里的纱窗给剪了一块,正在玩的不亦乐乎时,母亲回来了。一看窗户上的纱窗没了一大块,再看我们这两个熊孩子在玩的东西,气不打一处来。我们两个互相推托,都不承认是自己的错,母亲看我们不知悔改,就罚我们跪在太阳下面,不想明白犯的错就不许起来。夏天的中午实在太热了,我们想:如果认错了,母亲一定会原谅我们的!于是,我们便承认了错误,母亲又向我们讲了这样做的危害,比如蚊虫会跑进房间等等,并原谅了我们。她事先煮好了绿豆汤,让我们喝了好解暑。

多年过去,这一件件的事情一直很清晰地记在我的脑海,所以说,父母教育子女,言传身教很重要。她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正直和慈爱,一直让我们幸福成长。

05

十几年前,我大学毕业后留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工作,并把家安在了南方这座城市。母亲得知我要安家落户到外地时,心如刀绞,万般不舍。从小疼爱我的外公、外婆接到消息后,老泪纵横,在他们心里认为:我远嫁异地,从此再难见到我,甚至于我被人欺负都没人照顾和关心。我看到他们的难过,不停地安慰他们: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再说我又不是不能回来了,你们有时间也可以去看我呀!很多亲朋也带着不理解的眼神来看待我的婚姻,还有的人说:“不要被骗走了,以后再也回不来了”!我知道,他们也许是关心,也许是因为我家没有男孩瞧不起我们家,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选择没错!

我的先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成熟、稳重,有时并不喜欢讲太多。他总能记着我的喜好,喜欢吃什么、要买什么东西都是以我的意见为主、家务也会分担,尤其像烧菜这种我不擅长的事情,他既有兴趣又有厨艺,所以,只要他在家,我完全不担心吃饭的问题。我们经常在节假日驾车回家,虽说远隔千里,开车要十几个小时,但“常回家看看”一直记在我心里。我只为让爱我的亲人不为我担心,让他们看到我的幸福。

真正的转折在2006年,这一年我怀孕了!因为婆婆年纪较大且身体不好,母亲便不远千里来到南方照顾我。她每天买菜做饭,让我吃的营养;忙里忙外做家务,一点都不叫累;作为基督徒,她日日为我祈祷,期望上帝能保佑我和宝宝能健康平安。

孕期的我,经历了无法想象的痛苦与波折,不仅是孕期不停地呕吐,还有后期孕检中,越来越低的血小板数量,让我们所有人都明白:这样怀孕的过程是高危的,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终于,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提前住院了。

所有的经历,是我这一生都不愿再次面对的;所有受的痛苦,直到现在我回想起来都觉得心惊胆颤。成为母亲,对于我来说,像是做一场幸福而又恐怖的梦,在梦中我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只有无尽的担心与焦虑。

母亲在医院陪护我,她买来毛线,坐在陪护的凳子上给宝宝织毛衣。我累了,她就从住院大楼下去给我买些补血的黑米粥、桂圆红枣汤、红糖花生汤,可无论她买什么回来,我每天伤心泪流都无心吃。她看着我难过,强忍眼泪还安慰我,给我讲书上看的笑话......在医院陪护过病人的人都知道,那样的生活很艰难,既要安慰病人,还要强颜欢笑。母亲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丝丝白发已经看得到,看她每天这样,我既恨自己又心疼她。

我经常借故向她发脾气,她不急也不恼;她买回饭菜来,我总是这样也不想吃、那样也不要吃,她急地问我想要吃什么,她再去买;医生不让我多走动、不让我下楼,她就趁下楼买东西时,把见闻讲给我听!

随着我预产期临近,我内心煎熬无比,面对血小板无论如何治疗都不能上升的事实,医院最终选择注射血小板,要赶快实施手术。母亲比我更焦虑,但她不动声色地配合医生做着该做的事情,一如既往地照顾和陪伴我,直到输了三天血小板后我被推进手术室,她的心紧紧的揪着,一刻都不能放下。

进手术室时,老公、老公的哥哥、嫂子和母亲一直送我到手术室门口,我紧紧的抓住母亲的手,浑身发抖,内心极度害怕。我想每一个要生产的妈妈,应该可以体会到这种心情。九点钟进手术室,九点三十分出手术室,一切都很顺利,小宇儿出生了。但由于儿子的血型和我一致,医生担心他同样会血小板过少,紧急送往新生儿监护室检查。因血小板数值过低,医院要求我继续留院查看治疗,必须达到一定指标后方能出院。

别人生完宝宝就可以和妈妈在一起,而我的孩子从出生到他出院,我一眼都没看到,只要想到这里我眼泪就止不住地流。老公每天都会去新生儿室看几次监控,拍回照片给我看,母亲陪着我、安慰我。

那时候,真的觉得好难好难,为什么这样的不幸会降临在我身上呢?一周后,经过观察,儿子被我嫂子接回了家,而我还要继续治疗。随着情况逐渐稳定,又过了一周我终于出院了。

这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记录过。

06

常言道:不做父母,不知恩重。在我生命中生死攸关的时候,是我的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包容我、爱护我,她虽然没读太多书,但为人父母最宝贵的精神在她的身上得到真实的体现。

过去,我也常常因为一些事情和她闹情绪,很久不打电话回家;因为她的固执,有时我买东西给她,还要被她骂浪费,让我心生不快;因为她的节俭,买了吃的用的,她有时会忘记给放过期,让我抱怨,但这所有的一切,又怎能阻止她对孩子的一片爱呢。

不仅是我,姐姐每次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是母亲陪她一起度过,她从无怨言!她说自己就要争一口气,让孩子们都好好的,让别人无话可说,这就是我的母亲。如今,她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但她依然劳作不停,因为她想为我们减轻一些养老的负担,让我们两个小家庭过得更轻松一些。当然了,我们会继续孝敬父母的,也会用他们的精神激励着自己不断的努力!

爱要大声说出来,尽孝趁早不宜迟,谨以此文献给我最亲爱的母亲,祝福您健康永远、快乐永远、幸福永远!永远爱您的女儿敬上!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私信联系,未经许可,一律视为侵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母亲   血小板   纱窗   手术室   后生   外公   美文   外婆   善良   家里   哥哥   父亲   姐姐   父母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